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国民参政会与国民政府的治藏政策(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孙宏年 参加讨论

五、发展畜牧、交通,繁荣藏区经济
    抗战期间,发展大后方经济成为国民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的重要问题,国民参政会为此设立了川康建设委员会、经济建设策进会,参政员们也提交了大量提案,其中不少涉及藏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如前述二届一次大会上李永新等人的临时动议中就有:在蒙藏地区各旗、宗“设立家畜诊疗所”,发展畜牧兽医事业,“解决边民民生问题”;“在蒙藏适中地点,各为设立一中央银行分行或办事处,以建立中央在蒙藏各该地方之经济基础”;完成西康至青海、青海至拉萨之公路以及“宁夏榆林至各蒙旗之公路及驿站”,使蒙藏地区“与中央能渐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并固国防”。
    参政员们特别是来自边疆地区的参政员,始终关注着畜牧业的发展以及牲畜防疫问题。在三届二次大会上听取农林部报告之后,阿福寿等人向农林部官员询问关于“设立边区防治兽疫机构”问题。三届三次大会上,李永新再次向农林部官员提出询问案,“请划设边疆为数个防疫区,会令各兽医处负责防疫”。(注:三届二次纪录,第28页;三届三次纪录,第33页。)四届一次大会上,许德珩等人又提出议案,请国民政府“筹设兽医学校,大量造就高级兽医人才,分发边区服务”,以“保障畜产、富国利民”。参政会经过审查,将该议案“送请政府办理”,行政院又交给教育部。该部回复,“战前各大学农学院即多设置兽医学系,战后本部筹设西北农学院及西北技艺专科学校等亦均设有该项系科”,后又“令饬所属各校畜牧兽医系科设置双班,大量培植兽医人才”,并将西北技艺专科学校改为西北农业专科学校,“拟特别注重畜牧兽医并拟增筹经费延揽人才,俾能逐渐充实成为我国研究兽医之中心”。(注:四届一次纪录,第446页;报告表,第136页。)抗战胜利后,为繁荣边疆经济、解除边民疾苦,参政员们则一再呼吁发展畜牧业和毛纺织业。四届二次大会上,刘文龙等人的议案建议“西北各省须讲求牧畜孳生设厂养马练习”,李德渊等人则建议“拟于拥有广大牧区之边疆建设大规模之织呢工厂,以树民族工业”。四届三次大会上,李树茂等人提交议案,请政府“积极改进边疆畜牧事业,以期增加畜产品之生产,改进国民营养、增进出口贸易”。
    由于当时藏区大多缺少现代道路和交通工具,传统的乌拉被有识之士视为“病民苛政”,所以许多参政员把废除乌拉、发展现代交通视为繁荣经济的关键。1939年9月,莫德惠等人在一届四次大会上就提交了“废止西康乌拉制度以除稗政而苏民困案”,认为“西康稗政,首在乌拉”,大会决议也要求政府将“乌拉制度全部废除”。(注:一届四次纪录,第109-110页。)但直至1945年仍无废除的迹象。1945年7月格桑泽仁在四届一次大会上提交了“请彻底废除西康乌拉制度案”,行政院交给西康省政府办理,而后西康以“废除康区乌拉制度意见”书回复,内称西康的乌拉制度始于清末赵尔丰治边时期,“限于因公支用供应,实为半差半雇之制度,与土司时代人民服役运输疲于奔命之纯差制度不同。民国以来,历经治边当局均因仍未改,积久弊生,差困遂重”,1934年建省委员会成立以后有所改善,但仍应废除,准备采用“购备公骡马”和“倡办民营运输”的办法取代乌拉。(注:报告表,第61-62页。)
    在藏区修筑公路、铁路,建设机场等现代化交通设施,同样受到参政员们关注。在二届一次会议上,周士观等人提交了“拟请建筑康印公路案”,主张开辟中国西南地区与英属印度的国际交通线,支持抗战。国民政府派人勘测,但由于西藏地方政府的反对,只得放弃。(注:参见孙子和:《西藏研究论集》,台北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123-157页。)不过,参政员们则始终关注川藏、康藏、青藏之间的交通建设。如在1942年11月23日的三届一次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胡秋原等人就向交通部官员询问“川康运输计划”问题。对于参政会的关注,国民政府给予了某些回应,1943年9月在三届二次大会交议的1944年度《国家施政方针案》中,就表示将在边疆地区“继续上年度计划,力谋教育、卫生、交通、金融之发展”。(注:三届一次纪录,第21页;三届二次纪录,第99页。)1945年,藏族参政员对于战后的藏区交通建设更为关心。7月10日,在四届一次大会第七次会议上,格桑泽仁就向交通部长俞飞鹏询问“康青、青藏两公路之保养及利用”问题;7月12日,军政部长陈诚出席第十次会议“答复一部分询问案”,答复刚刚结束,格桑泽仁就询问如何“利用甘孜、理化、营官寨三飞机场”的问题。这次大会上,拉敏益喜楚臣等人提交“请中央早日完成西藏交通建设,以裕民生而固边陲案”,指出西藏与内地交通不便,导致“中央政令不能遍达西藏各地,汉藏宗[民]族间之感情亦不易融和”,因此“西藏当今之急务,首在交通建设”。为此,他们建议国民政府“从速完成青藏公路,并分期举办牧站联运”;依照孙中山《建国方略》分别修筑拉萨至成都、于阗的铁路,并建成以拉萨为中心的区域铁路网;修建机场,开辟航空运输路线。(注:四届一次纪录,第36-41、111-112、363-364页。)交通部为此回复称,“拉萨成都线已列为本部战后十年铁路建设计划第二期计划线,惟短期内铁路尚难筹筑,似应先以公路开通至西藏境内、修建机场”,该部“早有此议”,过去因“牵涉政治问题迄未实现”,已在“民用航空建设计划”内规定设立拉萨、萨噶航空站,开辟沪萨线,经上海、南京、汉口、宜昌、重庆、成都、康定、拉萨至萨噶,全线长3900公里。(注:报告表,第293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