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面对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更加严峻的挑战,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加以强调和推进 党的“三大作风”是一个整体。但是,随着形势和条件的改变,它的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会显得更加突出。在遵义会议的前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前后,主要的危险是教条主义,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作风。到了今天,当邓小平理论已经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经过实践的检验被证明并得到有效贯彻的时候,我们面临的主要危险是什么呢,党在作风建设方面主要应当解决什么问题呢?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回答了这个问题,它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历史显示,一个新兴力量,当它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时候,它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总是比较密切的;而在夺取政权之后,这种关系就开始变化;执政时间越长,越容易脱离群众,最后被人民群众所埋葬。党的现实状况证明:脱离群众的危险这些年来并未减少,反在增加。在改革开放之中,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正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之时,“权钱交易”的发生更加深了脱离群众的危险程度。一旦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脱离群众的危险就会获得经济基础,变得难以改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制、利益主体、价值观念多样化,贫富差距逐步扩大,这就发生党究竟为谁谋利益的问题。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江泽民和中共中央突出地提出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的问题显然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 (三)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形成党的建设的纲领,全面推进社全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作风建设 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做到“三个代表”的问题;5月14日,他把“三个代表”认定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又系统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深刻意义。“三个代表”思想的直接意义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新界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使命,回答了什么是党在现时代的先进性,从而为整个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正如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在我们党正在创造社会主义新制度、新体制的时候,从功能方面界定这个新制度、新体制,借以规范和引导改革、开放过程一样,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思想则是在我们党进行自身创新的关键时刻,从功能(即宗旨、使命)方面界定党的自身创新,借以规范和引导党的建设工程。“三个代表”思想具有全面的意义,它对我们整个的理论、制度、体制创新起导向作用。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党的自我创新与建设的时候,它也指导着党的作风建设。我们党的作风必须是积极推进先进生产力的作风,是与先进文化同质并引导其建设的作风,更是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作风。 毛泽东当年限于历史条件和后来犯“左”的错误而没有解决的建设年代党的作风建设问题,邓小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但还没有来得及全面解决的、与此事业相应的作风建设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手解决这个历史性问题,全力推进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系统工程,这是十分可喜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所作的《决定》,特别是关于十个“坚持”、十个“反对”的作风建设总体性任务的制定,正是这样的一个作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五、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基本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80年,领导中国人民获得了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胜利,使中国由一个衰败的半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已经实现小康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正在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坚毅地前进。党之所以能够建立如此卓越的历史功绩,党的建设始终是一个法宝。而在党的建设工程中,作风建设是党的独特创造。以上回顾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过程,综合起来说:毛泽东解决了革命和革命战争时期的党的作风建设问题,为党奠定了优良作风的根基,创造了执政之后作风建设的良好开端;邓小平解决了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行根本性战略转变时期的党的作风建设问题,为党在创造社会主义新模式的风云变幻年代指明了既保持党的本色,又实行开拓创新的作风建设方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在解决新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经济全球化全面发展新时代的党的作风建设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保证党既发扬自毛泽东以来为党的执政所确定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坚定地为人民谋利益的优良作风,又培育把中国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相应的制度体制改革推向前进的创新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党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 一是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形象工程,必须始终不渝地抓紧抓好;二是党的作风建设是以科学的理论思想为基础的,必须对党的作风作好充分的理论论证;三是党的作风建设是以党的组织建设为保证的,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四是党的作风建设是以教育整顿和制度约束为手段的,必须把二者同时抓起来;五是党的作风建设是以党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所承担的实践任务为背景的,必须与时俱进;六是党的作风建设是以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为龙头的,必须重点抓好他们的作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