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宋代的田宅交易投税凭由和官印田宅契书(8)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史研究》 戴建国 参加讨论

皇恐。谨此,以布下执。
    伏乞
    炳察
    某拜复
    某人称呼
    受托人《答复》格式如下:
    承颁下契书,所费若干,祗领即发去请纸,书押投印。候取纳,将所费录呈……
    某回复
    某人称呼
    《新编类文事要启札青钱》是在宋人所撰书基础上增补修改而成,书中留有不少宋本书的痕迹。此《托印契书》格式,与田宅交易有关,反映了宋元时期田宅交易情况。其所云托付印契之人究竟是什么身份,是幹人、茶食人,还是牙人?目前尚不清楚。值得注意的是,从委托内容看,是先订立好契约,再委托人买印纸。将所买印纸与契约并称,说明两者各有所指。其所云“印纸”、“请纸”之“纸”应指官印田宅契书而言,是要花纸墨本钱买的。
    宋代田宅交易方式有出典和出卖之分,前者的所有权并未真正转移。宋代田宅出典是使用官印契约标准本的,因而很容易与作为契本之用的官印田宅契书混淆起来。有学者认为宋代正契就是契本。窃以为,此说将作为交易凭证的官印契约标准文本--典契之一的正契(另一契为业主所执之合同契)与具有契本性质的官印田宅契书等同起来了。依宋法,出典田宅,须用正契和合同契。《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一之六四载:
    (绍兴)十五年八月七日知台州幹以言:人户出典田宅,依条有正契,有合同契,钱、业主各执其一,照证收赎。近来多是私立草契,领钱交业,至限将满,典主方赍草契赴官请买正契,其合同契往往亦为典主所收。既经隔年岁,或意在贪占,则多增交易钱数……乞今后应有人户典业,并与钱主同赴官请买正契并合同契,一般书填所典田宅交易钱数、年限。
    幹以说的要点有二:一是交易方式为出典,二是非正式契约叫草契,与正契、合同契是有区别的。《清明集》卷九《过二十年业主死者不得受理》云:“在法,诸典田宅者,皆为合同契,钱、业主各执其一。”又同卷《妄执亲邻》判词云:“然典业须有合同契,若陈偓、子万将来要赎,仰执出合同,以凭照对,各给断由。”这些史料虽没有提到正契,但须注意,判词都把合同称作“合同契”,表明出典者所立正契也是属于合同契的,与业主所执之合同契性质是一样的。关于两者的区别,我的理解是,业主出典所立之契为典主所执,是为典契正本,称正契;而业主所执之契为副本,称合同契。即使到了元代,出典者仍使用正契与合同契。《通制条格》卷一六《田令·典卖田产事例》载中书省御史台呈文:“质典交易,除依例给据外,须要写立合同文契贰纸,各各画字,赴务投税,典主执正契,业主收执合同。”宋代合同契并无实物传世,《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宋元明编)卷一收有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休宁县汪猷干、朱悬祖划定地界合同及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程士善等阄分山地房屋合同。这两件合同采用了“符书”形式,在契约之尾都有立合同人书写的“合同”等半爿字,另半爿字则书写在另一张契约上,为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所执。可想而知,宋代出典田宅所立正契、合同契与之相似。出典人日后若想赎回田地,须凭合同契以相验证。
    正契是相对于合同契而言,与通常所说的官印田宅契书是有区别的。政和六年四月,徽宗诏:“两浙转运司拘收管下诸县岁额外,合依淮南例收纳人户典卖田宅赴官收买定帖钱。淮南体例,人户典卖田宅,议定价直,限三日先次请买定帖,出外书填,本县上簿拘催,限三日买正契。除正[契]纸工墨钱外,其官卖定贴二张,工墨钱一十文省,并每贯收贴纳钱三文足,如价钱五贯以上,每贯贴纳钱五文足。”(注:《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一之六二至六三。)诏书谈到的定贴,实即官印田宅契书,其源于神宗元丰定制。这在前面已作考述。诏书规定典卖田宅要买定贴和正契。显然定贴和正契是两种用途不同的契书。所谓“正契”,我在前文也已论述,是指专为出典田宅人户印制的供成交时使用的标准典契正本,上书出典主姓名、居住区域、所典田宅的种类、号数、面积、坐落方位、四至界止、典主姓名、交易的价格、货币种类和数量、货币的交收、产权担保等内容;而定帖则指官印田宅契书,是证明田宅交易合法性的凭证,主要用于交易双方过割税租和缴纳役钱的登录,是买卖者与官方订立的契约。此诏规定每贯收贴纳钱若干,贴纳钱通常是指“典主某人就买已典田宅贴纳到价钱”(注:《庆元条法事类》卷三○《经总制·场务式·提点刑狱司申起发收支总制钱物帐》。),是就买已典土地者追加给业主的。这说明,此诏是为田宅出典行为颁布的。至于为何规定在买契订约之始就要收贴纳钱,我以为,这实际上收的是一种息钱,是符合崇宁三年制定的就买官印田宅契书,量收息钱政策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