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苏联积极巩固自己在东欧取得的成就。1945年4-9月,苏联先后与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或类似的条约。 还在战争过程中,围绕着东欧问题,苏联与西方的矛盾就经常暴露,进而发生冲突。在1945年7-8月的波茨坦会议上争吵得很厉害。针对这种形势,斯大林信奉实力政策,他争辩说:"罗马教皇,罗马教皇是什么东西?他有几个师?"(注:[俄]M· 拉林斯基:《柏林危机1948-1949年--根据俄罗斯最新档案材料》(М。Наринский, Берлинскийкризис1948-1949гг。новыедокументынзроссийскихархивов),载[俄]《近现代史》杂志1995年第3期,第16、17页。)1945 年秋,他对美国驻苏大使说:"我们决定(在东欧)单独干"(注:《苏联与东欧1991》(USSR and East Europe,1991),华盛顿1991 年版,第41页。)。在谈到波茨坦会议关于巴尔干地区的决议时,莫洛托夫曾对季米特洛夫说:"这些决议基本上有利于我们。事实上承认了该地区是我们的势力范围"(注:[俄]M.拉林斯基:《柏林危机1948-1949年--根据俄罗斯最新档案材料》,载[俄]《近现代史》杂志1995年第3期,第16、17页。)。 1945年9-10月的伦敦外长会议又因为东欧问题不欢而散, 直到12月,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由于各方妥协才达成了一些协议。 1945年底至1947年9月为第二阶段,即东欧人民民主专政阶段。 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东欧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苏联允许东欧国家走不同于自己的道路。 国际形势的变化主要地表现为美国对苏政策的变化。1946年初,美国总统杜鲁门宣读了一份备忘录。他坚定地指出:"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对苏联)再作任何妥协。我们一定要拒绝承认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新政府),除非它们符合我们的要求……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注:[俄]А。А。雅姿科娃:《苏联与美国政策中的东欧1944-1945》,载[俄]《近现代史》杂志1991年第3期,第74页。)。 他把这篇备忘录看作是"我们政策改变的转折点"(注:《杜鲁门回忆录》第1卷, 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年版,第471 页。)。接着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出笼。而在东欧各国,共产党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在波、匈、捷,社会民主党比共产党力量强大。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则是农民党的力量最为雄厚。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苏东双方领导人在不同的场合下谈到了通向社会主义有不同道路。1946年5月, 斯大林在会见波兰社会主义者代表团时说:"在你们波兰、南斯拉夫,部分在捷克斯洛伐克,不必经过无产阶级专政和苏维埃制度而走向社会主义"(注:《俄国档案文件中的东欧1944- 1948》第1卷(Восточнаяевропав документахроссийских архивов1944-1948гг,т。1),新西伯利亚1997年版,第457-458 页。)。他还对捷共领导人哥特瓦尔特说:"我们的道路短、快,流了很多血,付出了很多牺牲。如果你们能绕过这些就绕过去吧!该付出的流血牺牲的代价,已由红军付出了。"(注:《冷战时期苏联对外政策新透视1945-1985》,第90页。) 正因为如此,当时东欧各国也出现了走向社会主义的不同道路的提法。如哥穆尔卡提出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波兰道路",明确指出了波兰与苏联之间存在三个根本的、明显的区别:一是社会政治制度的改变在俄国是通过流血的革命道路实现的,在波兰则是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的;二是苏联必须经过无产阶级专政的阶段,在波兰则没有这个阶段,并且可以避免这个阶段;三是苏联的政权是由苏维埃来行使,它把立法和执行职能联结起来,而波兰的立法和执行职能是分开的,国家政权是建立在议会民主的基础上的。1946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强调:"革命的逐步的和平的发展"与"通向社会主义的本国道路"。南斯拉夫共产党领袖铁托强调:"不应当把人民民主同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混为一谈,因为南斯拉夫可以通过自己不同的道路达到同样的社会目的"(注:诺·科梅梅契克、阿·科塞斯基:《欧洲社会主义国家1948-1960 》, 华沙1977年版,第108-109页。)。1946年2月, 保加利亚领导人季米特洛夫说:"现在,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原则已跟1917-1918年沙皇俄国不同了……各个国家的人民向社会主义过渡,将不会走一样的刻板公式道路,不会完全按照苏联的样板,而是取决于各自的历史、民族、社会、文化和其它条件走自己的道路"(注:《季米特洛夫全集》第12卷,第63页。);"保加利亚完全可能有朝一日不通过无产阶级专政,而是通过人民民主和议会制度走向社会主义"(注:[保]内·甘乔夫斯基:《季米特洛夫的晚年》,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1页。)。 当时在苏联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内部,称由资产阶级民主过渡到人民民主,由特殊道路过渡到社会主义为"贝奈斯模式"(注:Г。П。穆拉施科:《捷克斯洛伐克1948年二月危机与苏联领导层》(Г。П。 Мурашко,Хевралъскийкризис1948г。 вчехословакоесоветское руководство, по новЫмматерналамроссийскихархивов),载[俄]《近现代史》杂志1998年第3期,第5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