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坚持用唯物史观认识和把握中国国情(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安徽史学》 李文海 参加讨论

对于这样的评论,需要作一点具体分析。
    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的时候,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工作,那就是“把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了过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学术成就。20世纪历史学的巨大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当然,他们的历史研究,决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有些学术观点,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限制,存在着不正确、不完满、不全面的地方。这是任何一个历史学家无法避免的。正象我们今天必须去纠正前人的学术谬误一样,后人也一定会发现并纠正我们今天的这样那样的错误和不足。否则,史学的发展就会停止了。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无视或者轻视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们在奠定科学历史基础上的筚路开山之功,更不能用轻薄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的历史局限。至于那种认为只要有一定的政治立场,抱着某种目的去研究历史,历史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就必定是不客观、不科学的看法,则完全违背了中国史学史的实际。试问,有谁能举出一部作者没有特定政治立场、没有自己的学术判断、没有任何倾向性的史学著作呢?事实上,从古到今,没有一个有成就的史学家,没有一部有影响的史学巨著,不是抱着一定的政治目的、为着某种社会需要而研究、而写作的。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政治目的和社会需要的具体内容,有所变化罢了。司马迁撰《史记》,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注:司马迁:《太史公自序》。)“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注:司马迁:《报任安书》。)司马光作《资治通鉴》,其编写原则是“专取关国家盛衰,系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入书,他希望最高统治者读后能“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注: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这些伟大的史学家,决不把史学看成是政治的奴仆,一味看着政治的眼色行事,但也从不讳言他们修史治学的政治目的和政治追求。当然,他们所说的成败兴衰,善恶是非,不能不是以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为标准的。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十分重视历史、尊重历史的政党。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注: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到了新时期,江泽民又强调:“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面临的任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战争环境变成了和平环境,革命任务变成了建设任务。但是,对于史学研究来说,我们仍要沿着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开创的道路,一如既往地为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潜心钻研,刻苦创新,贡献出无愧于时代的学术成果。
    二、真实是历史研究的生命
    历史既然是一门“经世致用”之学,要完全脱离现实、脱离政治,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足取的。问题在于服务的是什么样的现实,用什么态度去对待政治?对这个问题,需要作一点阶级的和政治的分析。
    华岗一针见血地指出,像日本帝国主义这样的侵略者,深深懂得“‘亡人国者必先去其史或改其史’的奥妙”,所以他们总是竭力地伪造历史,篡改历史,曲解历史。(注:《华岗文集》,第144页。)这个事实,大大加重了史学工作者以历史真相教育群众的社会责任。所以华岗说:“为了提高自力更生的信心,为了配合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奋斗,对于日寇恶毒修改和伪造中国历史的无耻行为和一切曲解中国历史的错误思想,就必须给以无情的批判,唤起全国人民要为尊重自己的历史和开辟新中国的前途,更能不屈不挠地为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而奋斗。”(注:《华岗文集》,第158页。)
    读着华岗的这些议论,不由得使人想起,虽然中日两国人民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努力促进中日友好,但时至今日,却总有那么一些人,肆意篡改历史,闭着眼睛宣称,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及其它国家的野蛮占领并不是“侵略”,甚至公然声称令人发指的南京大屠杀是“根本不存在”的!对于这样的历史歪曲,难道能够不闻不问,不用事实真相来加以澄清吗?!
    我国的历史学有许多优良的传统,其中的重要一条就是“求真”,重视历史的真实性,强调历史著作必须“秉笔直书”,史家为了如实记录历史真相,甚至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以往的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一己的和一个阶级的私利,常常要掩盖和歪曲历史,但这种行径,从来为正直的、严肃的史家所鄙弃,所不齿。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来说,由于其根本出发点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所追求的是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它不需要掩盖历史真相,伪造历史事实。在这里,历史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历史真实的揭示同史学社会功能的发挥,是完全统一的。“求真”才能“致用”。把握历史真实愈深刻,历史学的知识功能、借鉴功能和指导功能发挥得就愈充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之所以有用,所以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就是因为它敢于面对历史的真实,从客观历史进程中提炼和总结出于今天有益的经验教训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