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论历史重审的意义(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商景龙 参加讨论

四、历史重审旨在从阶段性与连续性、局域性与总体性的相互作用中达成对实践多向度的总体把握,使历史活动能动地作用于指向总体历史进程的具体实践
    实践被其对象性的存在者历史解构为结构性交互作用状态的历史,使得实践的结构性交互作用内敛为绵延性的状态。历史重审便进入到实践为其对象性存在的历史所解构的各个环节。这样,交互作用就被置于历史重审的显微镜下。交互作用的多重向度使结构性状态的转变呈现着多样性、丰富性、复杂性,对交互作用的把握便取决于作用于此交互作用的历史活动能动意识的视角(即能动意识与交互作用的作用方式)、时机(交互作用的状态)以及能动意识活动本身的状态。从而,用以把握交互作用的历史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同样呈现着多样性、丰富性、复杂性的变化着的结构性状态。这种复杂的情形说明:历史重审的历史活动的能动性有着一个极其宽泛、极其深刻、极其繁复的作用领域,这样,历史发展的意义便在于以多向度地把握总体实践(或历史进程)的方式能动地作 用于具体的实践活动(阶段性与局域性进展)。实际上,“每一特殊就是整体本身”,历 史的发展就是“一种整体化运动”。[11](P223)
    历史重审对实践如何作用于发展的历史活动的考察,将集中地从把握实践的交互作用的历史活动的结构入手,并逐步地触及到这种历史活动指向历史进程的具体实践这一问题本身。
    这个结构从本质上说,一方面是历史活动在以把握实践结构性交互作用为目的而构成其自身为此种历史活动的过渡阶段的结构状态,即历史活动的能动意识切进实践之结构性交互作用的视角、时机和能动意识本身的结构状态三者之间处于相互作用的状态;另一方面又是指历史活动在作用于实践结构性交互作用的对象化活动过程中的结构状态,即历史活动的能动意识与它所把握的实践之结构性交互作用的作用方式、状态以及能动意识面临把握实践结构性交互作用时的状态。在这种要素极其繁复琐碎、作用极其精细微妙的多重性的结构性状态的交互作用中,各种无意识的偶然性与有意识的能动性极其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其中的要素、作用方式、状态等等,都处在无休止地转化和生成状态之中。这样,人们在经验的层面上凭借外在现象的联系便根本无从把握到人类总体性的历史进程。要把握这个总体性历史进程,只有处在历史活动的结构性的诸种冲突中不断发生着的要素、作用方式、状态等转化和生成的过程之中才有可能。
    尽管要素、作用方式、状态等的无休止的生成转化呈现着不便于被把握的极端复杂性,但总体上却可以循着因果性与目的性的对立统一构建相对宏观的理解框架。无意识的性与有意识的选择性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因果性与目的性的对立统一。因此,全部的问题便在于:有意识的选择性如何借助相互作用的方式实现对无意识的随机性这种因果性的把握,以便达到使处于相互制约状态下的两者在动态平衡中既保持一致性上的相对和谐,又保持对立中的相对均势。当然,在这里我们毋须也不可能对随机性与选择性、因果性与目的性及其作用等方面做出明确的界分,这是实际的、唯有在相互作用的参与过程中才能实现的历史发展过程。历史活动不是精确的数学运算,历史与实践也无法为数字所量化、符号所表征或几何图形的线条所描绘。在历史活动的领域,唯有模糊性才能精确地导向目标。模糊性不是别的,它就是意识或精神状态、实践活动以及所有其他相关的东西的一种普遍性的存在方式;而对模糊性却是需要精确地把握的,只不过这种精确性也是一种与所要把握的模糊性浑然合一的状态。因此,历史的道路实质上就是能动性的目的性活动在以其模糊性方式对随机性与选择性、因果性与目的性的高度精确的把握之中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模糊性方式之高度精确性的运用成为历史活动的能动性作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范式。事实上,历史活动便是在对这种模糊性的高度精确性的运用中才指向了总体历史进程中的具体实践。在此,我们或许不妨可以用一句黑格尔式的思辨表述方式来做一个相对贴切的表述:历史活动作为指向总体历史进程中的具体实践活动,就是历史活动踏上了在自我展开中回溯到保持自我的根基的过程中走向无限遥远的回归自身的旅程。
    对历史重审的意义问题的探究,始终贯穿着对历史观的思考。历史观的问题,从对待历史的态度的角度反观人们如何从事历史活动,实质上则从根本上关涉着人如何生存。由此我们可以回溯到一个半世纪以前,重思马克思为什么要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开宗明义地批判旧唯物主义直观地把人当做“感性对象”,马克思的新实践观到底有什么意义。循着这些问题,当我们从马克思的新实践观中看到以“感性活动”的方式存在着的“现实的、历史的人”的时候,我们便意识到这个新实践观实质上是在实现着人的生存方式的革命!而新实践观本身则奠定着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开启了哲学史上的新时代。由是观之,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便在一个全新的维度上凸显出来了。在这样的历史的、实践的、理论的背景下,历史重审的意义便不言而喻地显示着自己的价值:历史重审,乃是历史地活动着的、实践着的人的一种存在着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希罗多德。历史(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2]张大可。史记论赞辑释[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3]张汝伦。历史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韩震,孟鸣岐。历史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5]中国哲学史纲要[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
    [6]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7]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1987.
    [11]萨特。辩证理性批判[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