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墨西哥独立战争剖析(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张家唐 乔明顺 参加讨论

四、独立战争的发展莫雷洛斯的牺牲
    伊达尔戈等人的牺牲使墨西哥的独立事业受到很大挫折,但民众为独立进行的斗争并 没有终止。1811年8月20日,卡列哈向总督贝内加斯说:“暴乱远未平息,它像九头蛇 一样,头被砍掉以后,又会立即再生出来。”正如他的推断,独立军不但没有被镇压下 去,而且又有新的发展。
    伊达尔戈向北转移前,任命伊格纳西奥·洛佩斯·拉永为司令,负责统帅各地独立军 协同作战。拉永原在墨西哥城从事律师业务。其父病故后,他回家继承父业。1810年10 月参加了独立军。拉永的身世决定了他在政治上是一个克里奥保守派。
    继伊达尔戈之后,何塞·玛丽亚·莫雷洛斯(1765-1815年)崛起于米却肯州,成为独 立军的主力。他13岁丧父后,依靠经营骡运队和小牧场的叔父为生。他了解印第安人和 梅斯蒂索人所受的压榨,产生了打碎殖民枷锁,解放劳动人民的强烈愿望。1790年,莫 雷洛斯人伊达尔戈任院长的圣尼古拉学院为工读生后,在一个贫穷的教区作教士。1810 年,伊达尔戈向巴利亚多里德进军时,他率先参加了独立军。
    莫雷洛斯是一位坚定的独立派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他揭发天主教会的伪善,攻击 殖民政府的凶恶残暴,反对种族上的不平等,怀疑克里奥人能否和印第安人并肩战斗到 底。他主张印第安人应有自己的土地,没收大庄园主和高级官员的过多的财产。但它宣 布私有财产应受到保护。显而易见,这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经济纲领。
    莫雷洛斯的建军思想与伊达尔戈不同,他强调军纪和提高部队的素质。他三令五申: 对掠夺财物和杀戮无辜者严惩不殆。因此,克里奥人上层的伽利亚诺、布拉沃家族都投 在他的麾下。1811年,他建立了一支2000多人的骁勇善战的队伍。在普埃布拉、瓦哈卡 、墨西哥州等地选择适当时机,利用有力地势痛击敌人,并把墨西哥城围困起来。辉煌 的战果招致印第安人纷纷参军,这支军队增加到1.4万余人。
    当时,墨西哥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府墨西哥城的居民也有朝不保夕之感。面对 莫雷洛斯独立军的胜利,克里奥人为了保全性命和家产,则倾尽全力对殖民政府予以支 持。1811年,卡列哈趁机进行了军事改革,发表了“十四条规章”,内容是:所有庄园 必须抽调壮丁成立民团,所用武器由各地自筹。大庄园50人,小庄园30人,牧场6或8人 。城镇根据人口的多少,成立100至150人的民团。这就使独立军陷于民团的汪洋大海之 中。
    宗主国和墨西哥殖民政府为了使卡列哈掌握更大权利,1813年3月4日升他为新西班牙 总督。他玩弄欺骗手法,扬言给印第安人分配土地,许诺撤销迫害民众的宗教裁判所。 另外,他在克里奥商人、地主的支持下,扩充殖民军达到8万人之多,其中1/2是克里奥 人组织的团练。正是这支部队时常击败独立军,残害民众。
    1813年9月14日,莫雷洛斯提议在奇尔潘辛戈召开“美洲民族代表大会”。大会推举莫 雷洛斯为最高统帅,兼任行政长官。他在大会上发表了名为“民族意识”的政治纲领。 内容包括:美洲是独立自由的,这个地方不属任何国家。墨西哥民众驱逐西班牙人后, 将建立自由政府。召开国会,议员任期4年,按人民的意愿治理国家。人民在法律面前 一律平等。废除奴隶制、封建制,取消印第安人的贡税、什一税和烟草税等。保护私有 财产,对友好国家开放港口,定天主教为国教。“意识”的中心思想是实现墨西哥的独 立,建立民主国家,改革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发展铺平道路。所以,他受到一般民众 的拥护,而备受克里奥人的责难。
    克里奥上层分子在独立阵营中经常起着分裂作用。他们以拉永为首站在与宗主国妥协 的立场上,大唱反调高谈墨西哥在西班牙统治下实行自治。他们的谬论遭到了多数代表 的反对。1813年11月6日,大会根据“意识”的精神发表了独立宣言,还成立了“议会 ”作为常设机构。1814年1月,拉永等人施展阴谋解除了莫雷洛斯指挥全军的权力。此 后,各地独立军处处失利,“议会”被迫到处转移。正在这困难时期,宗主国的形势发 生了变化,又加剧了独立派的危机。1814年,拿破仑帝国崩溃,菲迪南七世复辟后又恢 复了西班牙专制统治。墨西哥殖民当局秉承宗主国的旨意,疯狂地镇压独立派。有些坚 定的革命者虽然继续战斗,但由于缺乏给养也不得不强迫民众提供粮秣,因而引起克里 奥人的更大不满。
    1815年11月5日,莫雷洛斯在掩护“议会”转移时,被敌人俘虏。殖民政府法庭和宗教 裁判所判他犯了叛逆、异端等罪行。12月22日,他为墨西哥的独立而捐躯。莫雷洛斯的 牺牲使墨西哥的独立事业受到严重的损失。
    五、“三保证军”与墨西哥独立的实现
    莫雷洛斯的牺牲使独立军失去了一位卓越的领袖。独立军的总数只剩下不足1万人。而 殖民军达8万人,其中正规军和民兵各有1.5万人,其余是地方团练。大量的军队和政府 开支,造成殖民政府的财政危机。再加上卡列哈聚敛无度,苛捐杂税大量增加。不仅一 般民众怨声载道,就是克里奥人也产生抵触情绪。宗主国为了稳定墨西哥殖民政权,18 16年9月将他免职。委任海军中将、曾任驻英使节和古巴将军的胡安·路易斯·阿波达 卡为新西班牙总督。阿波达卡采用招降权术,用优惠条件诱使独立军投降。如特华坎的 特兰、克雷塔罗的奥索诺和罗曼等都举起了白旗。他还玩弄怀柔的诡计,赦免了被俘的 拉永、莱昂纳多和布拉沃等起义军领袖的所谓罪行。正在墨西哥独立军处于极其危难的 时刻,西班牙革命又引起墨西哥形势的新变化,促成了独立的实现。
    菲迪南七世的专制统治和横征暴敛,激起西班牙社会矛盾的激化。1820年1月,黎亚哥 中校领导士兵起义,逼迫菲迪南实行改革。总督不得不宣布实行出版自由、废除宗教裁 判所、恢复市政会等措施。独立派趁机提出了独立的要求。原投降殖民政府的独立军将 领也酝酿拿起武器展开斗争。克里奥上层人物惟恐汹涌的革命风暴兴起,于是以摄政蒂 拉多为首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法,推荐奥古斯丁·伊图尔维德为殖民政府军司令,负 责彻底消灭独立军的残余势力。
    伊图尔维德(1783-1824年)出生在巴利亚多里德一个伽秋平富有庄园主家庭。他原来 倾向独立,后因仇视印第安人的革命行动加入了殖民军,曾先后与伊达尔戈和莫雷洛斯 作战。1820年升为上校,成为卡列哈的得力帮凶。伊图尔维德反映克里奥人保守派的政 治观点,反对实行共和政体,主张建立温和的君主制。蒂拉多等人对他的保举,给他提 供了扶摇直上,放纵个人野心的机会。他使用一箭双雕的诡计,一方面设法结束独立战 争,满足克里奥人的要求,博得他们的信任。另一方面,争取与独立军达成妥协,收编 独立军加强自己夺取政权的力量。当时,独立军只有格雷罗部稍有实力,他就把格雷罗 作为争取的对象。
    维森特·格雷罗(1783-1831年)出生于米却肯州一个贫寒家庭。独立军起义伊始,他 就加入伊达尔戈领导的部队,因屡建军功升为司令。莫雷罗斯牺牲后,他领导部分军队 在南马德雷山坚持斗争。他利用自己的军队作掩护,在塔斯科、蒂斯特拉和阿卡普尔科 之间,经营骡队贩运。他发了战争之财,并购置了几个庄园。于是,他从一个贫苦的独 立军人一跃而成为家赀巨万的富豪。随着个人经济地位的改变,他原来的革命意志消失 了。这就为他和伊图尔维德的谈判准备了条件。
    1820年12月,伊图尔维德殖民军和格雷罗独立军在伊瓜拉附近交锋以后,便开始了和 谈。经过几次协商后,于1821年2月24日,伊图尔维德和格雷罗在伊瓜拉达成协议。主 要内容是:墨西哥建成一个独立国家、天主教是惟一的宗教、将来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 、国王为菲迪南七世。如果他不能前来墨西哥即位,可以由一个亲王代替。政府由双方 军队联合组成的“三保证军”保卫。“三保证”即保证任何种族的人都能在政府任职; 保证所有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证所有神职人员的权益。“伊瓜拉方案”受到克里奥 地主、矿场主、大商人、僧侣的热烈拥护。由克里奥人所领导的其他独立军也因支持三 保证路线而归顺了“三保证军”。结果,“三保证军”很快控制了整个墨西哥的局面。
    宗主国已认识到对墨西哥的失控,便决定与伊图尔维德议和。8月23日,在科尔多瓦城 签署协议,基本上承认了“伊瓜拉方案”的内容。9月27日,“三保证军”进驻墨西哥 城。第二天成立临时政府,发表了“独立宣言”,组成了伊图尔维德为首的5人市政会 。从此,墨西哥成为独立的国家。
    墨西哥独立战争经过11年艰苦曲折的历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墨西哥终于摆脱了殖 民主义的羁绊,成为独立的国家。但是,墨西哥的独立不是民主主义者领导群众浴血奋 战的结果,而是伊图尔维德所代表的克里奥富有者阶层根据自己的构想,通过玩弄阴谋 取得的。所谓的“三保证”实际上就是把克里奥人的优越地位保留下来。结果,墨西哥 虽然独立了,但人民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封建关系仍然普遍存在 ,广大劳动群众依旧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旧生产关系形成社会前进的阻力,导致 墨西哥各方面的发展极其缓慢,难于摆脱长期处于贫穷落后和被侵略的地位。社会仍旧 动荡不安。所以,独立后的墨西哥人民仍然肩负着反封建和反侵略的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Hubrt Howo Bancroft.Histroy of Mexico[M].San Francisco:The History Compa ny publishers,1883.
    [2]Hubert herring.A History of Latin America from the beginnings to the pre sent[M].New York:Random House,1955.
    [3]Leslie bethell ed.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Latin America[M].Cambridge:Ca mbridge Uiversity Press,1985.
    [4]Michael C.Meyer,William L. Sherman.The Course of Mexican Histroy[M].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福斯特。美洲政治史纲[M].北京:三联书店,1961.
    [7]陆国俊,郝名玮。新世界的震荡--拉丁美洲独立运动[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