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从雅典国家的农业看城邦社会的经济特征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齐鲁学刊》 王瑞聚 邹远修 参加讨论

在学术界,关于古代希腊城邦社会的经济特征问题,因为与东西方社会发展道路等一 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密切相关,所以历来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和关注。无论从经济基础与上 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看,还是从古典文献所反映的历史实际看,古希腊城邦社会的工商业 特征,应该说是经得起检验、可以定论的问题。但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关于古代希腊城 邦社会经济特征问题的传统观点即工商业特征论,受到了有力地挑战(注:见黄洋《希 腊城邦社会的农业特征》,载《历史研究》,1996年第四期;裔昭印:《从古希腊罗马 看古代城市的经济特征》,载《上海师大学报》,1995年第3期;徐松岩:《古希腊城 邦经济结构刍议》,载《西南师大学报》,1995年第3期,《古代世界不存在“工商业 城邦”》,载《重庆师院学报》,1998年第1期。)。有的学者明确指出,古希腊城邦社 会也“同古代中国社会一样,是一个以农业而不是工商业为特征的社会”[1]。在笔者 看来,农业特征论者的观点虽然立意新颖,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本文拟以雅典城 邦为例,就几个最基本的问题作一些探讨,以期为解决希腊城邦社会经济特征问题尽一 点微薄之力。
    笔者认为,要弄清雅典城邦社会是否农业特征,从其它角度进行研究固然重要,但最 重要的是要弄清如下两个问题:1、农业在雅典城邦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2、 雅典城邦国家现有农业的性质。这两个问题与农业特征问题关系最为密切和直接,是实 质性的问题,对于说明城邦社会的经济特征,具至关重要的意义。
    
    任何一个国家农业的发展都必然要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古代雅典国家也不例外 。可以肯定的是,雅典国家的地理环境非常不利于农业。古典作家色诺芬在《雅典的收 入》一文中,为论证增加国家收入的方法,以比较乐观的态度分析了雅典国家所处的阿 提卡半岛的自然资源及其增加收入的可能性,但也不得不正视阿提卡半岛不利于农业的 一面。色诺芬指出:“土地产品证明阿提卡一年四季都是极为温暖的,因为在许多国家 内甚至不能成长的东西,在阿提卡都能成熟结果……土地是最肥沃的……神在各季所赐 予的各种果品,在这个国家内结实最早,而凋谢最迟。土地不仅就每年成长和凋谢的东 西来说是上等的,而且还具有经久的利益,因为它供应充裕的石料……诚然,有一部分 土地虽然播种仍不能结实,但如深入挖掘,他们却比生产五谷能养活更多的人,因为在 地面下……藏有白银”[2](P66-67)。透过这一段反映阿提卡半岛自然资源的文字,我 们可以发现这样几个问题:1、阿提卡的气候是温和的,这有利于农业。2、有一部分土 地是“最肥沃的”,“上等的”,这也有利于农业,但另一部分土地却相当贫瘠,以致 “虽然播种仍不能结实”,这极不适于农业。3、贫瘠的土地不适于农业,但却盛产石 料,地下还蕴藏有丰富的银矿。这些都“具有经久的利益”。4、粮食作物有“五谷” ,经济作物有“各种果品”。经济作物似乎比粮食作物更重要。5、在阿提卡,农业不 是“能养活更多的人”的行业。色诺芬的记载大体符合实际,但有一个问题,即没有从 量上说明在阿提卡半岛肥沃的土地与贫瘠的土地各占一个什么比例,缺乏一种比较。当 然这不是他的疏忽,因为如果他那样做的话,得出的结论将与他的题旨大相径庭。总起 来看,色诺芬以乐观的态度分析阿提卡的自然资源及其增加收入的可能性,但我们在读 了这一段文字之后,却很难对阿提卡的农业抱一种乐观的态度。而且,我们通观色诺芬 论雅典的收入的全文可以发现,在色诺芬的心目中,农业不是雅典国家增加收入的主要 途径。他关于农业的描述语焉不详,前景实难诱人,而关于发展工商业以增加国家收入 的论述却翔实而具体,令人读后对工商富国充满了信心。
    雅典国家发展农业的条件及农业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古典作家普鲁塔克亦有明确记 载:雅典的国土“大部分是贫瘠无用之地”,比较“宜于畜牧而不宜于耕种”,“国内 水源不足,没有经常供水的河流、湖泊或大的泉井”[3](P22-23)。柏拉图也曾对阿提 卡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做过描述,说“雨一下来就从光秃秃的地面上流泻到海里去了” [4](P242-243)。
    据《剑桥古代史》估计,在阿提卡半岛,农耕面积仅占半岛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又据S .巴尔《希腊史》的估计,在这五分之一的可耕地中,土地的实际利用率,即能用于粮 食生产的仅占二分之一。整个希腊大陆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五分之四的面积是山地。平 原地带虽然比较肥沃,出产谷物,但面积太小,产量十分有限。这种状况造成了雅典国 家乃至整个希腊世界粮食生产远远不能满足自我消费的需要。据《剑桥古代史》统计, 在雅典国家,公元前5世纪最好的年份粮食总产量不过45万麦斗,而当时雅典总人口约 为33万人,年需粮食约为198万麦斗。也就是说,雅典国家粮食自产量尚不足需求量的 四分之一[5]。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它说明农业在雅典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非主流地位 。
    正因为粮食紧缺,不能自给,所以梭伦改革时特别规定,农产品除橄榄油外,一律禁 止出口。此外,每年还要从黑海沿岸、埃及、西西里岛等地大量进口粮食。从海外进口 粮食成为雅典城邦维持生存的主要经济手段。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雅典人在 很大程度上依赖输入粮食维持生活”[6](P323),粮食生意因此在希腊世界成为有利可 图的事情,所以粮食投机商应运而生。公元前387年,雅典政治家、演说家吕西亚斯发 表了一篇著名的反粮食投机商的演说,成为古典文献中反映雅典国家粮食问题的典型材 料。吕西亚斯在演说中揭露粮食投机商在人们“急需粮食”的时候“囤积居奇”,“漫 天要价”,“大发横财”;他们对雅典人缺粮的“不幸”和“灾难”是那样的“幸灾乐 祸”;“他们的敌意达到如此地步,以致只要有合适的时机便象敌人一样打击你们”( 指雅典公民);“即令在和平时期,他们也把我们置于围困状态之中”。他坚决主张对 这些粮食投机商“作出有罪的判决”,认为只有这样,才符合正义,人们才能“买到比 较便宜的粮食”[7](P128-129)。这篇演说深刻地反映了希腊世界严重的粮食危机。不 可否认,这种粮食危机正是农业的所谓基础地位的危机。
    粮食危机使粮食供应问题成为希腊城邦的大事。古代文献记载,许多城邦设置粮食管 理员“负责分配公民的食粮”[8](P221)。在雅典,则有“抽签选出的10名谷物护持(即 粮食管理员,亦即粮监),5名到比雷埃夫斯,5名到城中”。到亚里斯多德时代,则“ 在城中有20名,在比雷埃夫斯有15名”[9](P53)。他们的职责是在市场上监管粮食价格 以及面粉、面包的价格等等。粮监的数目由最初的10人增加到亚里斯多德时代的35人; 粮监因对粮食投机商监管不力而被公民大会判处死刑,这些现象无不反映了雅典国家粮 食危机亦即农业危机的严重性。
    在雅典国家,粮食问题的重要性还渗透到公民的政治生活中去,成为公民从政的必备 知识。苏格拉底曾用质询的方法引导非常向往获得政府职位的青年格老孔承认自己完全 没有担任所向往职位的必要知识,其中就谈到粮食问题[10](P108-109),可见粮食问题 确实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综上所述,在古代雅典国家,发展农业的先天条件不足,自产的粮食不能满足居民消 费的起码需要,粮食严重短缺,需要从海外大量进口,粮食供应和粮食管理成为国家的 大事,成为城邦政治家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些情况无不反映了雅典国家的农业在社会经 济生活中不居支配地位,不是城邦社会的主要经济支柱,因此,也就称不起“是城邦生 活最基本的基础”[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