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论杜鲁门政府的越南政策(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 刘东明 参加讨论


    但是,杜鲁门政府认为,单靠军事援助不能解决越南问题。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法 国应当作出采取更大行动,包括给予印度支那独立的承诺[3](p.18),目的在于通过以 保大为首的傀儡政权,以“独立”的口号吸引其他民族主义派别,从而进一步瓦解越盟 。
    为此,美国政府在1950年制定了新的经济和技术援助计划,计划在以后两年中给予保 大政府5,000多万美元的援助,用于各种项目建设,包括提供化肥和种子,组建医疗队 ,控制疟疾,提供食品和衣物给难民等。为了使这项计划真正达到目的,美国政府力图 把这些援助直接提供给“越南政府”,而不通过法国之手。美国在越官员在寺塔墙上张 贴海报并向各个村庄空投传单,昭示这些计划是美国政府送予越南人的礼物,而非像共 产党那样空口许诺[3](p.19)。
    但是杜鲁门政府的援助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法国也只是含糊地答应给予印度支那联 邦以“完全”独立,而在1950年12月让·德拉特尔·塔西尼出任法国远征军总司令兼印 度支那高级专员后,他指挥法军取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法国仍是缺少实际权力和公众 支持的保大政权的实际操纵者。
    从1951年春季起,越盟武装给予法军重大打击,使其面临军事和政治溃败的威胁。美 国力图通过谈判解决朝鲜问题,也使法国担心中国军队会借机开进越南。于是法国坚决 要求美国提供额外的军事援助,并为保卫东南亚作出集体安全的安排,还要求美国在中 国军队进入越南时提供作战部队。杜鲁门政府拒绝了法国建立集体安全的要求,并且决 定任何情况下也不派地面部队去印度支那,因为朝鲜战争已经使美国感到力不从心。艾 奇逊指出:“我们绝不能再有一个朝鲜,我们不能把部队投入印度支那。”“在印度支 那保卫印度支那将是无益的、错误的。”[7](p.381)
    法国拒绝给予印度支那独立和美国对印度支那事务的深深介入,使美国在越南问题上 上处于困境。国务院担心,如果对法国施压太大,法国就会从印度支那撤走,从而把责 任推给美国。而且法国一再警告美国,如不扩大对印度支那的援助,法国将不为欧洲防 御提供军队,并且反对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只有不断扩大对法 军事援助。1950年美国对法援助额只有1,000万美元,1954财政年度猛增到1.063亿美 元。1952年美国大约承担印度支那战争三分之一的消耗[3](p.20),1953年初这个数字 达到50%多[1](p.104),1954年美国承担了法国战争费用的78%[7](p.77)。
    在美国支持下,1952年12月17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全体通过决议,认为法国抵抗由中 国支持的“越盟武装”对保卫自由是必要的,是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目的和理想相符 的,因此同意法兰西联邦军队在印度支那的战争应该继续得到北约组织各国的支持。第 二天,共同安全署(注:五十年代初期美国实行对外军事、经济和技术“援助”计划的 主要机构,其前身是“经济合作署”。)经过杜鲁门总统批准,宣布了一项对印度支那 联邦三个成员国--老挝、越南和柬埔寨给予3,050万美元防务援助的计划,同时指定 另一笔金额相仿的款项作为对越南经济援助和安置战争难民之用。于是,随着以美国为 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法国和越南南部保大政权的支持以及以苏联和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 国家对北部越南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大力支援,越南战争成了东西两大阵营的对垒,真正 具有了国际性质。
    综上所述,杜鲁门政府的越南政策经历了从支持越南人民抗击日本和反抗法国殖民统 治,到转而支持法国重返印度支那,并不断扩大对法国和南越保大政权的援助,最终使 美国本身日益卷入越南战争的过程。美国的越南政策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在于杜 鲁门政府的冷战政策,以及在这一政策下出笼的“多米诺骨牌理论”。这个理论增强了 美国在越南政策上的盲目性,促使美国不断地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淖。可以说,正是在这 一时期,美国向越南、也是向着失败跨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参考文献】
    [1]Ronald E.Irving,The First Indochina War[M].London:Croom Helm,1975.
    [2]James S.Olson,The Vietnam War[M].Westport,Conn.:Greenwood Press,1993.
    [3]George C.Herring,America's Longest War[M].New York:McGraw-Hill,1986.
    [4]George McTurnan Kahin,Intervention[M].New York:Alfred A.Knopf,1986.
    [5]Cordell Hull,The Memoirs of Cordell Hull.New York:Macmillan Co.,1948.
    [6][美]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7]U.S Congress,Senate,Subcommittee on Public Building and Grounds,The Pent agon Papers(Gravel)。vol.Ⅰ,Boston:Beacon Press,1971.
    [8]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48,vol.Ⅵ。
    [9]Scott L.Bills,Empire and Cold War:The Roots of US-Third World Antagonism ,1945-1947[M].New York,1990.
    [10]The Pentagon Papers(New York Times)。
    [11]The Pentagon Papers(Abridged Edition),New York:McGraw-Hill Inc.,1993.
    [12]Maurice Isserman,The Vietnam War[M].New York:Facts on File,1992.
    [13]Sanford Wexler,The Vietnam War[M].New York:Facts on File,1992.
    [14]Paul M.Kattenburg,The Vietnam Trauma i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1945-19 75[M].New Brunswick.N.J.:Transation Books,1980.
    [15]崔丕。美国与对日赔偿问题[A].东师史学[C].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