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苏芬冬战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咸宁师专学报》 陈从阳 参加讨论

1940年夏,由于苏吞并波罗的海三国,英苏之间出现了新的纠葛。出于战略考虑,英 国承认了苏合并波罗的海三国的事实,并表示英国将不参加任何反苏的军事集团。10月 19日克里普斯走访外贸人民委员部,向苏转交了英国关于扩大贸易的建议。22日他又同 苏副外交人民委员维辛斯基会谈,向苏政府建议先缔结贸易协定,再缔结互不侵犯条约 ,维辛斯基对英国政府的建议给予了否定的评价。但克里普斯并不灰心,他认为这不是 苏政府的最后答复。正当克里普斯等待苏联对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答复时,苏德柏林会 谈举行,通过柏林会谈,苏联明白德国并未与英国勾结在一起,可以指望英国成为反希 特勒的潜在盟国,但苏对英国态势并未出现很大松动。1941年2月莫洛托夫会见克里普 斯,指出1940年11月11日维辛斯基所表达的个人观点,即“英国备忘录中所包含的建议 不能作为调整苏英关系的基础,是得到苏联政府赞同的。”美国驻苏大使史坦哈特在给 国务院的报告中指出:英国外交活动的目的在于使苏联加入反德战争,但是“通过同大 不列颠举行重要谈判或达成协议的途径使苏联挑起这类冲突是不大可能的,因为苏联全 部政策的目的就是避免这类冲突,即避免卷入对轴心国作战。”[5]
    1941年春天,当意大利军队在希腊受挫后,丘吉尔决心建立巴尔干战线,英国曾打算 吸引苏联参与行动,以阻止德国扩张。2月克里普斯询问斯大林是否愿意会见英国外交 大臣艾登,苏联以“政治上尚无准备”为由一口回绝。苏联唯一所作的是派专机把克里 普斯送到安卡拉与艾登会晤,而这一点也使克里普斯欣喜不已。[2]同年3月丘吉尔以“ 欣慰而兴奋”的心情得到德国装甲部队正在从布加勒斯特向克拉科夫濒繁调动的情报, 4月中旬丘吉尔把德国打算于5月进攻苏联的消息告诉了斯大林,艾登同时致信克里普斯 ,要他向斯大林充分说理,以采取一切可能的步骤,阻挠希特勒按照自己的意图解决巴 尔干问题,并表示:英苏间“建立类似联合战线这样的组织是有利的”[15]。6月13日 艾登又召见苏驻英大使,向他表示:如果最近将来爆发苏德战争,英国准备以其在近东 的空军全力援助苏联,并派一个军事代表团赴苏,并同苏发展经济合作。但英国这些友 好举动,都被斯大林视为挑拨苏德关系和冲突,以使英国自己坐收渔人之利而冷落一旁 。1941年4月19日《真理报》发表文章,痛斥那些“指望苏联加入反轴心国行列”的人 们,称有关苏德关系恶化的消息是臆造的。甚至在德国进攻苏联前一个星期,塔斯社还 严正声明:“有关苏德战争迫进”的传说是“那些敌视苏联和德国,热衷于进一步扩大 和发动战争的势力笨拙地捏造出来的。作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英苏同 盟关系终于未能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夕建立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表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制止法 西斯侵略战争、防止战争蔓延以及最终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德波战争以前,由于 种种原因,英法苏政治、军事谈判破裂,使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出现重大挫折 ,希特勒得以避免两线作战,从而点燃了世界大战在欧洲的第一注狼烟。在此以后,如 若苏、美、英、法等国共同努力,互相之间改善关系,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大联合 还是有可能的。但是由于1939年苏芬冬战的爆发等一系列事件,苏英、苏美、苏法关系 急剧恶化,增加了他们之间改善和发展关系的困难,加上其他许多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 ,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再度搁浅,从而又一次丧失了制止法西斯战火在欧洲蔓延的机会。 希特勒把战火硝烟烧遍了北欧、西欧、北非以及东欧,法西斯侵略战争终于一步步向世 界大战演进,世界许多国家和民族被投入到血与火的灾难之中。
    【参考文献】
    [1]Jane Degras.Soviet Documents on Foreign Policy 1917-1945 Ⅲ [M].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3.442,448.
    [2]艾登。艾登回忆录清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171,364.
    [3]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07.
    [4]弗·格·特鲁汉诺夫斯基。英国现代史[M].北京:三联书店,1979.305.
    [5]C·A·戈尼昂斯基。外交史第四卷上[M].北京:三联书店,1980.34,195.
    [6]Kitchen.British Policy towards the Soviet Union during the Second WorldWar [M].London:Macmillan Publishers Ltd,1986.18,19.
    [7]阿诺德·托因比,维罗尼卡·M·托因比。轴心国的初期胜利上[M].上海:上海译文 出版社,1983.132,131.
    [8]依·弗·伊瓦辛,阿·杜宾斯基。国际关系与苏联对外政策1939-1945[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5.12.
    [9]蒙哥马利。蒙哥马利元帅回忆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43.
    [10]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二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193,195~1 96.
    [11]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下[M].北京:三联书店,1979.1096~1097.
    [12]瓦·伊·崔可夫。在华使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35.
    [13]基辛格。大外交[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315.
    [14]П·М·杰列维扬科。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939-1945第三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 版社,1981.588.
    [15]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54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