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文艺复兴与天主教(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童自觉 参加讨论


    天主教与文艺复兴运动的薪火传承,还在于两者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极为重要的文 化现象,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思想成果。因此,两者之间,虽然因为产生的时代不同, 社会价值的取向不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观念上的碰撞和对立,但是,两者之间,因种 种文化上的原因,必然有着相似、相容和相继的关系。这种相似、相容和相继主要是由 如下几个方面导致的。
    首先,源于文化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社会存 在的反映。一定时代的文化总是深深植根于那一时代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现实之中,是时 代的奏鸣曲。这是文化之源。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之上产生的 文化,当其赖以产生的社会存在前提覆灭之后,由于其相对独立性并不会立即消失,尤 其是其中的优秀部分,作为人类共同的遗产被后起的文化所吸纳,成为后起的新文化的 有机组成部分,这便是文化发展之流,也是文化发展的历史继承性的主要表现。文艺复 兴虽然开启了一个文化发展的新阶段,但决不是与中世纪文化的彻底决裂,而是中世纪 文化顺理成章的发展。天主教尤其是修道院在各个学术领域所取得的成果,所代表的文 化,不可避免地会渗透到文艺复兴所涉及的一切文化领域,成为文艺复兴发生的文化前 提之一。
    同时,天主教作为基督教在西欧的一支,是一种极富包容性的宗教文化体系,是在大 量吸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和哲学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英国学者罗伯逊在《基督教的起 源》一书中,论证了希腊化时期的犹太人,是如何在亚历大里亚城以及巴勒斯坦的希腊 化城市中接受希腊语言、哲学和文化的过程。到中世纪,许多宗教学者又用希腊哲学和 罗马人创造的拉丁语来重新阐释和完善天主教思想。奥古斯丁就是用柏拉图主义对基督 教进行全面系统的阐发来建造《上帝之城》,完善天主教神学体系的文化功能的。在中 世纪占有极其重要的神学学术地位的意大利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代表作《神学 大全》,既是当时天主教神学的百科全书,又是整个天主教世界官方思想体系的准确表 述和正宗代表。而恰恰该书又是在吸收古希腊罗马思想的基础上写成的。正是由于天主 教神学体系中包容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因素,使得以复兴古典文化为旗号的文艺复兴时期 的人文主义者们能从这里找到契合点,将表面上看来彼此对立的两种文化思想体系,通 过古希腊罗马文化沟通起来,而这也正是文化历史继承性的生动体现。
    此外,天主教与文艺复兴的传承关系,还在于天主教自身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多 种文化汇聚而成的精神文化的产物,其中含有多元异质的文化因素。派生天主教的基督 教。最初是犹太教的一个分支,其精神实质应为东方的希伯莱文化。而犹太教,又是多 元文化汇聚的结果。早在3600多年前,犹太人曾因自然灾害迁居到尼罗河地区,受到了 埃及宗教文化观念的深刻影响。奥西里斯死后复活,主持冥间审判的传说对于犹太教的 弥赛亚观念和后来基督教的基督复临说准备了原始素材。当公元前586年犹太国被新巴 比伦王国所灭,大批犹太人沦为“巴比伦之囚”的时期,两河流域的文明和文化同样在 他们的宗教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我们今天仍能从犹太人的文化典籍汇编《旧约》中看 到这种文化的影响。《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创世神话和洪水传说,使人们得以窥见犹 太--基督教的创世观与古史观的文化渊源。正如有些学者正确指出的那样,公元前53 8年,当新巴比伦王国亡于波斯帝国以后,返回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在波斯帝国的羽翼 下重建了一个神权统治体制,从而使波斯帝国的国教琐罗亚斯德教教义中关于主神崇拜 、世界末日说和对救世主的企盼的文化观念,被移植到犹太教中,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犹 太教的思想体系。通过与东方多种文化的碰撞和结合,作为东方文化产物的犹太教,就 具有了深厚的多元异质文化基因。当基督教从犹太教中脱颖而出,犹太教的教义成为基 督教教义的一部分的时候,东方多元异质文化的基因就移入到这种新宗教中来了。另外 ,作为基督教产床的罗马帝国,本来就是一个地跨欧亚非,包含多民族的世界性大帝国 ,是多种文化的载体,因而东方多元文化的异质特性被新的基督教所吸收应是情理之中 了。这种东方古代多元异质的文化因素,虽然在基督教的框架体系中被重新加以解释和 说明,变成了宣扬宗教神学思想的依据。但是,这些被汇集到宗教经典中的历史文献, 仍不可避免地会发现它的真正价值:即对人的力量、智慧、本性给予肯定的思想。诸如 :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的传说,就充分表现出摩西对上帝无限崇敬的背后,古代卓越 人物优秀的个人品质。在参孙的故事中,就完全体现了古代英雄的力量、智慧和弱点。 至于《耶利米哀歌》和《所罗门雅歌》等优秀诗篇,更是人们在面对灾难和爱情时真挚 感情的流露,人的真实性的抒发和张扬。《路德纪》中表现的则是人的美好情操,《莎 乐美》展示的则是人的欲望和激情。《创世纪》难道不是对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 曲折再现?以上表明,作为宗教文化体系的基督教在大肆张扬神学理论的同时,因多元 异质文化基因的作用,而与崇尚人性的世俗文化血脉相连,因不乏古代优秀文化的积淀 ,而可资新的资产阶级文化借鉴。
    最后,天主教文化的世俗性,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文化能从中吸取丰富营养的重要原 因。天主教作为一个系统庞杂的宗教神学文化体系,不管表面上表现出与世俗文化多么 强烈的对立,然其本质仍未脱离对人的关注。因为任何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 形态,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只不过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相比,是一种颠倒的歪曲的虚 幻的反映罢了,其思想之根是深植于社会存在之中的。表面看来,天主教这一文化形态 是与以人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根本对立的,但实质上,仍然是人面对强大的自然,多灾多 难的社会无能为力,而借助于幻想,把自己的本质异化为上帝、神灵并加以顶礼膜拜, 然后再来救赎人类的思想意识的反映。恩格斯指出:“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 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在历史的初期,首先是自然力量获得了这种反映,而在进一步发 展中,在不同民族哪里又经历了极为不同和极为复杂的人格化。”[6](P354)随后,开 始仅仅反映自然的神秘力量的幻象,“又获得了社会的属性,成为历史力量的代表者。 在更进一步的发展阶段上,许多神的全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转移到了一个万能的神 身上,而这个神本身又是抽象的人的反映”[6](P355)。这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 宗教神学观念由自然神论到人格化的神,从多种神崇拜到一神论的发展,恰恰说明神的 世界只不过是人的世界的再现而已。
    纵观西欧社会的精神和文化发展史,清楚地表现出人的本质对象化的过程。在这里, 人的本质先是自然力量化,次而神化,进而物化的发展阶段。这一发展过程,正好是人 认识自己由低级到高级渐次发展的产物。西欧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天主教神学文化形态 ,在表面显示与人根本对立的同时,在文化深层,则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以来最基本 的认识模式和思维形式。其内在本质,仍然是对人的关注,是对古代将人的本质和力量 对象化为自然力量的一种提升和发展。人在天主教神学那里,实际上获得了更多的社会 属性,充分表明了随着社会的进步,西欧人日益脱离了自然的羁绊而转向了精神生活和 社会生活,人的精神生活的社会目的性进一步增强了。正因为这样,文艺复兴时期的许 多人文主义思想家只是把矛头指向反动教会,而不反对天主教本身。他们在反封建、反 教会的斗争中大都从《圣经》和宗教教义中寻找理论根据。许多伟大的作家、艺术家, 大量选取宗教性题材进行艺术创作,表现人文主义思想。这与其说他们是打着宗教的旗 号反宗教,倒不如说他们试图挖掘真正的基督教精神。德国人文主义者,宗教改革家马 丁·路德。在激烈反对教会的斗争中,上帝在他的心目中始终是一座坚固的堡垒。他进 行宗教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拂去蒙在天主教教义上的灰尘,以恢复更富于人性更人道化 宗教的本来面目。正是由于天主教的世俗精神,给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以斗争 的武器和勇气,从而创造出了富于时代气息的资产阶级新文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Marvin Perry.Western Civilization,volume,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90.
    [3]Dennis Sherman.Form the Renaissance to the Present,Mcgraw-Hill,Inc.,1991 .
    [4]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一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5]H·巴隆。法兰西斯派的安贫与市民财富[J].史鉴,13卷(1)。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