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是“藩属体系”还是“朝贡体系”?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李元晖 李大龙 参加讨论

在中国边疆学研究中,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的研究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在疆域理论的探讨中对相关概念的厘清和统一则巳经成为研究不断深入的迫切需要,对历史上东亚政治秩序的命名即是其一,事关对诸多政权之间关系的认识和阐述,有必要进行深入讨论。
    
    历史上东亚地区的政治秩序,是一个得到国内外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可谓研究成果丰硕。综合分析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尽管学者们讨论的对象是一个,但由于视角和应用理论的不同,对于这一很有特点的政治秩序却有着很多不同的命名和解读,体现了学者认识和阐述中的差异。依据研究视角的不同,大致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数种类别:
    第一种是朝贡体系。又有朝贡制度、朝贡关系、朝贡体制、朝贡贸易体系等不同命名。这是一类较为普遍的用法,国外学者中以美国的费正清和日本的滨下武志先生为代表,前者的代表性著作有杜继东翻译的《中国的世界秩序:传统中国的对外关系》,①后者的代表性著作有朱荫贵等翻译的《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②国内学者则以李云泉的《朝贡制度史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体制研究》③为代表。持此类观点的学者,其关注点更多的是放在东亚各政权之间存在的贸易活动,尤其是周边及边疆政权向中国古代王朝的朝贡行为等方面,可以说是试图从经济关系的视角来定义和解读东亚历史上各政权之间特有的这种朝贡关系,在这点上滨下武志先生的著作表现最为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美费正清编、杜继东译: 《中国的世界秩序: 传统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②[日[滨下武志著,朱荫贵、欧阳菲译:《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③李云泉:《朝贡制度史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体制研究》,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简介】李元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研究生;李大龙,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编审。
    第二种是宗藩体系。又有宗藩关系、宗藩贸易等不同称呼,是中国学者中较为普遍的用法。代表性著作有张存武先生的《清韩宗藩贸易(—》、①孙宏年的《清代中越宗藩关系研究》、②宋慧娟的《清代中朝宗藩关系嬗变研究》③等等。持有此类观点的学者多数是将中国历代王朝定位为“宗主国”,将边疆政权定位为“藩属国”,试图从宗主国和藩属国之间关系的视角来定义和解读东亚以中国历代王朝为中心的政治秩序。
    第三种是藩属体系。又有藩属体制、藩属制度等称呼,是中国学者中的一种认识。代表性著作有李大龙的《汉唐藩属体制研究》、④张永江的《清代藩部研究—以政治变迁为中心》、⑤陈维新的《清代对俄外交礼仪体制及藩属归属交涉(—》、⑥黄松筠的《中国古代藩属制度研究》⑦等。持有此种观点的学者多是将在历代王朝外围即边疆分布的“藩臣”(藩部)和“属国”作为一个整体,从历代王朝在“ 藩属”地区构建的政治体制的视角来定义和解读历代王朝和“ 藩臣”(藩部)、“属国”之间的关系。
    第四种是册封一朝贡体系。又有封贡体系、封贡关系、藩封等不同称呼,是中国学者的一种认识,以陈尚胜、⑧杨军、⑨李金明、⑩髙士华(11)等学者为代表。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多是从中国历代王朝和藩属之间存在的册封和朝贡关系的视角来定义和解读各政权之间的关系比较上述各说,笔者认为单纯从朝贡的视角,或从双方的册封和朝贡政策的角度,或从宗主国和藩属国关系的角度来定义这种关系或秩序, 都不是十分准确, 笔者依然认为称呼其为“ 藩属体制”是最为准确的,因为无论是册封,还是朝贡,都是一种政策,不足以涵盖这种关系的全部,而持有“宗藩关系”观点的学者虽然试图将其和中国古代传统的“宗法制度”相联系(12)但“宗法制度”中的“宗”是家族的观念,而且也容易和近现代殖民色彩很浓的“宗主国”混淆,并不适用于指称历代王朝处理和“藩属国”的关系。(13)
    以下想以唐代“天下”观念、“天下”秩序为例,对这种体制应该称为“藩属体制”做进一步解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张存武:《清韩宗藩贸易(1637—1894)》,“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年版。
    ②孙宏年:《清代中越宗藩关系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③宋慧娟:《清代中朝宗藩关系嬗变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④李大龙:《汉唐藩属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⑤张永江:《清代藩部研究—以政治变迁为中心》,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张永江在该书论述中标题用了“藩属制度”,而行文中则“宗藩关系”、“宗藩制度”、“封贡关系”混用,没有做明确区分,但在近期一次学术讨论会上他倾向于用“藩属体制”,故笔者将其观点归人此类。
    ⑥陈维新:《清代对俄外交礼仪体制及藩属归属交涉(1644—1861)》,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⑦黄松箱:《中国古代藩属制度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⑧陈尚胜:《试论清朝前期封贡体系的基本特征》,《清史研究》年第期。
    ⑨杨军:《东亚封贡体系确立的时间—以辽金与高丽的关系为中心》, 《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⑩李金明:《明朝中琉封贡关系论析》,《福建论坛》2008年第1期。
    (11)髙士华:《文明秩序边疆丛书总序》,美费正清编, 杜继东译:《中国的世界秩序: 传统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12)柳岳武对此有详细论述,参见柳岳武:《中国传统宗藩体制述论》,《南京师大学报》2009年第6期。
    (13)有关“藩属”与“宗藩”的分析,参见刘志扬、李大龙:《“藩属”与“宗藩”辨析—中国古代疆域形成理论研究之四》,《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