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近五年来国内五四运动史研究述略(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教学与研究》 吴效马 参加讨论

近五年来五四运动史领域中专题研究中的又一显著趋势是,以往研究中的若干薄弱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得到了切实有力的开拓,成为当前新的学术生长点。具体而言,这些逐渐由“冷”趋“热”,得到大幅度充实和强化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五四时期的学术。这一以往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近年来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和亮点。在此领域中出现的一大批研究成果,或从宏观上加以理论概括和总体把握,或从微观上开展具体、扎实的实证研究,从不同方面深化、拓展了相关领域的探索。
    朱汉国的《创建新范式:五四时期学术转型的特征及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2))和刘巍的《“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近代史研究》2003(1))等论文,就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代表人物对于中国学术范式创新的历史贡献进行了宏观考察。前者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创了中国学术的新范式,其特征为学术旨趣多元化、学术分类专门化、学术方法科学化和学术形式通俗化,其成就和意义则在于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学术的独立发展,造就和壮大了现代学术队伍,基本勘定了现代学科的分野,确定了中国现代学术论著的形式。后者认为,作为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思想骨架的“诸子不出于王官论”,是一种全新的历史解释模式以及一种“疑古”的取向,从此说引申、发挥出来的关于学说、思想之“发生”问题的全新解释模式,是20世纪中国哲学史、学术思想史研究中极为重要而有影响力的范式创新。
    刘石的《“五四”前后国学研究学术思想的新变》(《中国文化研究》2002(冬))、罗检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整理国故”》(载《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上册)、卢毅的《〈国故〉与〈新潮〉之争述评--兼论五四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兴起》(《人文杂志》2004(1))、晁福林的《论前疑古时代--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学术方法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2))等,着力探讨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国学研究现代化的历史关联。刘俐娜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史学的建立》(《教学与研究》1999(12))、唐任伍的《“五四”前后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2))、梁茂春的《五四精神与中国新音乐》(载《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上册)等论文,则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各具体学科现代转型中的历史推动作用进行了系统考察。
    2.有关五四时期一些社会群体(团体)及政派的考察。有关五四时期商会、商人的作为和表现,以往的研究往往失之粗糙、笼统。这一局面,近年来有了较大的扭转,一些学者对史料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考订和解读,厘清、还原史实以揭示历史的复杂面相,取得了重要的开拓性、突破性成果。其中,朱英的《五四运动与上海总商会的改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3)),对上海总商会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及影响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认为五四运动对该团体的发展历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深远影响。虞和平的《五四运动与商人外交》(《近代史研究》2000(2))一文,填补了相关领域的一块学术空白,认为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商人外交从萌芽阶段进入到基本成熟阶段的标志,它使商人的外交活动日益进步,渐趋成熟,并使商人的外交意识进一步强化。冯筱才的《罢市与抵货运动中的江浙商人:以“五四”、“五卅”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03(1)),对于五四运动中商人的消极态度和矛盾性格进行了深入分析。
    有关五四时期其他社会群体(团体)及政派的研究,亦取得了重要突破。王续添的《论五四运动中的省议会》(《中共党史研究》1999(4))一文,对于省议会在五四运动中的政治角色进行了系统论析,认为该机构在五四运动中是一个次要的、带有两面性的,有时似又不可或缺的主体,它对该运动的参与,对于五四运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爱国政治运动具有积极作用。王友平的《留日学生与五四运动》(《社会科学研究》1999(3))指出,留日学生首先提出了五四运动的两大中心口号和斗争目标,对发动五四运动的决策及其实施起着关键性作用,实为五四运动爆发的一个重要动因。任贵祥的《简述华侨对五四运动的声援活动》(《广东社会科学》1999(3)),首次对五四运动中华侨的历史功绩进行了系统考察。张德旺在《重评五四运动中以梁启超为首的研究系》(载《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下册)一文中,对五四运动中的研究系予以深入考察,认为研究系自始至终全面地介入了五四运动,是运动中最有影响力的主要政派之一。
    应当指出的是,在五四运动史研究领域中,新的学术趋势、研究热点和学术突破还有很多,限于篇幅和笔者的学养、视野,恕不一一详述。
    综上所述,1999年以来国内的五四运动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长足的进步,开拓出了新的视野和境界,为新世纪五四研究的深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理由相信,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日趋繁荣,国内外学界的五四研究,必将更上层楼,再创辉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