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陈前金:关于在永修县梅棠镇新庄村修建“样式雷”纪念馆的建议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改革论坛网 陈前金 参加讨论

清代承办内廷工程建筑的机构叫“样式房”。从康熙到光绪,在长达260多年的时间内,江西省南康府建昌县(今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雷发达一家八代人(雷发达、雷金玉、雷声澂、雷家玺、雷景修、雷思起、雷廷昌、雷献彩)因长期掌管“样式房”而得名“样式雷”。
    “样式雷”是中国古代建筑科技史上成就卓著的杰出代表。经雷氏家族设计、承办的大型工程有:故宫三大殿、颐和园、万寿山、玉泉山、香山园庭、承德避暑山庄、昌陵、圆明园东路工程、定陵、惠陵、隆恩殿等建筑。从1987年到2008年,中国有25处建筑物或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中1/5(明清皇陵、天坛、颐和园、故宫、承德避暑山庄)是“样式雷”建筑世家承修承建的。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宫殿、寺庙、园林、住宅还是陵墓,它们的个体和群体形象都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包括建材、结构方式、施工方法等)诸方面条件的综合产物。“样式雷”在修建清宫和皇陵的设计中,既对中线上的建筑物保持严格的对称,又对主轴两侧次要轴线上的建筑物采用大致对称而又灵活变动的格局。这样安排,既突出了中心,体现了“居中为尊”的思想,又形成了统一而有主次的整体。按这种设计思想所设计修建的清代皇家建筑,被海内外推崇为我国古代建筑中线对称设计的典范。
    不仅如此,“样式雷”还留下了二万多件极为珍贵的建筑史料——“样式雷图档”。“样式雷图档”包括设计图纸、烫样和施工设计说明。“样式雷图档”涵盖了清代皇家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各个阶段的详细情况,是清代皇家建筑设计及营造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翔实、最直观的资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达到最后一个高峰时期的全面成就。“样式雷图档”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不仅对于研究清代建筑历史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揭示营建活动的整体背景,探寻清代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史实,以及相关文物建筑的保护、复原等,都具有很大价值并起到参证弥补史籍或其它清代档案记载述叙不足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史料证据,中国古代的辉煌建筑都被认为是靠能工巧匠的经验修建起来的,甚至不需要设计图、施工图。“样式雷图档”的存在,彻底否定了这种观点。2007年6月20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样式雷图档”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中国当时入选“世界记忆遗产”的项目仅5项,“样式雷图档”便是其中的一项。对“样式雷”的功绩和成就,《联合国新闻》、《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建筑艺术网》、《北京日报》、《南方周末》、《北京科技报》、《京华时报》、《星岛环球网》、《中国电视报》及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做了大量的报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名人建造纪念馆(旧时称庙或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原姓芈(mǐ),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由于性格耿直,不愿与上官大夫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幼子子兰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接受了秦国使者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楚国最终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不愿做亡国奴,以死明志,抱恨于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自杀。为褒奖屈原的爱国精神,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归州刺史王茂元首建屈原祠于州城东五里之屈沱,并作《楚三闾大夫屈先生祠堂铭并序》 。宋元丰三年屈沱建清烈公祠,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元泰定初年(1324年)知州王秃哥不花,至正四年(1344年)知州施儿哈吗,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知州王沛膏,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知州李圻相继维修。新中国建立后,1963年和1965年两次维修。后因三峡水利工程兴建,库区水位升高,1976年7月迁建于秭归县城东郊今址,占地20.7亩。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县)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伟大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巡按御史季循义檄九江知府马纪合出官银,命同知黄敏才督建陶靖节(渊明)祠,嘉靖十七年竣工,后进行过几次大的修缮。祠为砖木结构,分正堂和前室两殿,中有天井,侧配厢房。长22.9米、宽10.75米,正殿梁高6.6米,面积为250余平方米。大门首有明嘉靖进士、浙江提学副使薛应祺题书浮雕的“陶靖节祠”石匾,左右耳房门首各书“菊圃”、“柳巷”。祠内有陶渊明神龛、塑像,正、前殿檐首分别挂有两幅九江清代翰林刘迁琛所题书的匾额;“羲皇上人”、“望古遥集”。堂内还置有陶渊明四十一代孙明邑庠生陶享《陶靖节祠祝文》碑、刘迁琛所撰《陶靖节先生祠堂记》和李锦焕题写的长联。据史料记载,靖节祠原有6处,分别建在柴桑面阳山九江都督府巷内、南康府府学东南、彭泽城区东面、瑞州府城南、都昌县南山。除面阳山靖节祠保存较好外,大多被破坏。1984年,九江县在县城沙河东郊蔡家洼辟建“陶渊明纪念馆”,并将面阳山陶靖节祠拆迁,按原样复建于纪念馆旁。新祠正堂中塑立着一尊3米高古铜色陶公全身像,诗人头扎漉洒巾,面目庄重深沉,手握一卷《山海经》。祠中朱柱横梁上,悬挂着许多当今书法名家题书的楹联匾额。祠外山边溪畔筑有园林小景“菊圃”和“柳巷”。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永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与晁补之、秦观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为了弘扬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名人效应,打造特色品牌,修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县城南建造黄庭坚纪念馆,1982年7月动工,1985年11月建成开馆,正式对外开放。2008年,修水县决定再投资8000万元,以黄庭坚纪念馆为中心,改造周边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黄庭坚纪念馆规模,扩建后的馆区占地面积达到45.29亩。同年5月26日,修水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新馆区规划方案。馆区重点体现“黄庭坚文化”和修水历史文化,馆区周边将辟为具有修水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使其成为传承名人文化、历史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