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式雷”是中国古代建筑科技史上成就卓著的杰出代表。经雷氏家族设计、承办的大型工程有:故宫三大殿、颐和园、万寿山、玉泉山、香山园庭、承德避暑山庄、昌陵、圆明园东路工程、定陵、惠陵、隆恩殿等建筑。从1987年到2008年,中国有25处建筑物或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中1/5(明清皇陵、天坛、颐和园、故宫、承德避暑山庄)是“样式雷”建筑世家承修承建的。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宫殿、寺庙、园林、住宅还是陵墓,它们的个体和群体形象都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包括建材、结构方式、施工方法等)诸方面条件的综合产物。“样式雷”在修建清宫和皇陵的设计中,既对中线上的建筑物保持严格的对称,又对主轴两侧次要轴线上的建筑物采用大致对称而又灵活变动的格局。这样安排,既突出了中心,体现了“居中为尊”的思想,又形成了统一而有主次的整体。按这种设计思想所设计修建的清代皇家建筑,被海内外推崇为我国古代建筑中线对称设计的典范。不仅如此,“样式雷”还留下了二万多件极为珍贵的建筑史料——“样式雷图档”。“样式雷图档”包括设计图纸、烫样和施工设计说明。“样式雷图档”涵盖了清代皇家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各个阶段的详细情况,是清代皇家建筑设计及营造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翔实、最直观的资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达到最后一个高峰时期的全面成就。“样式雷图档”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不仅对于研究清代建筑历史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揭示营建活动的整体背景,探寻清代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史实,以及相关文物建筑的保护、复原等,都具有很大价值并起到参证弥补史籍或其它清代档案记载述叙不足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史料证据,中国古代的辉煌建筑都被认为是靠能工巧匠的经验修建起来的,甚至不需要设计图、施工图。“样式雷图档”的存在,彻底否定了这种观点。2007年6月2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样式雷图档”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中国当时入选“世界记忆遗产”的项目仅5项,“样式雷图档”便是其中的一项。对“样式雷”的功绩和成就,《联合国新闻》、《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建筑艺术网》、《北京日报》、《南方周末》、《北京科技报》、《京华时报》、《星岛环球网》、《中国电视报》及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做了大量的报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