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史研究:现状与前景(六篇)(2)
在美国人权问题的研究上,学者们在肯定美国人权政策的历史进步的同时,也指出了 美国人权政策存在的问题。例如李世安在《美国司法制度对黑人人权的践踏》(《中国 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中,指出由于美国司法中的政治色彩和经验主义,形成 了美国司法制度中的种族主义传统。李世安的《美国人权政策的历史考察》(河北人民 出版社,2001年版)更是历史地和全面地论述了美国的人权政策。 关于宗教问题,学者们认为,美国虽然实行政教分离制度,但宗教始终是美国政治不 可分割的一个部分。例如董小川在《美国政教分离制度的历史考察》(《历史研究》,1 998年第4期)中,就持这一观点。他指出,200多年来,各种宗教势力从未停止过反对政 教分离制度的斗争。 2.美国经济史 关于美国经济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何顺果的《美国边疆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论述了美国西部开发的背景 、进程、模式及其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该书还强调了美国公共土地政策的作用,东 西部的互动关系,指出西部开发是19世纪美国经济起飞的重要因素。 李剑鸣的论文《土地问题在英属北美殖民地社会的重要性》(《南开大学学报》,1996 年第2期)和陈雄章在其论文《论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对外经济交往》(《广西师范大学学 报》,1999年第1期)中,分别从土地问题以及当时国际经济交往的大环境中,对美国经 济的发展作了分析。 黄柯可在《美国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特点》(《世界历史》,2000年第3期)中,从 农业人口外流的阻力小、障碍少,外来移民不断形成新农民,使美国农业劳动力转化的 过程较短,和美国农村人口转移与全国人口流向同步、同向等几个方面来论述了美国农 业发展中的这个重要问题。 周钢和李军在论文《美国西部“牧羊帝国”的崛起》(《世界历史》,1999年第4期)中 ,指出牧羊业在美国西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比牧牛业更为重要的作用。 李世安的《一只看得见的手:美国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干预》(中国当代出版社,1996年 版),用大量的新资料,分析了美国政府在民族市场和现代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中的作 用,强调了国家干预是美国经济起飞的最重要的经验之一。 3.美国思想文化史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多元性是美国思想文化的一大特点。但在这一混杂的大熔炉里, “上帝的选民”,崇尚理性与科学、追求自由、宣扬个性和笃信上帝等观念,始终占据 主流地位。这些观点有积极意义,但也有消极意义。 王晓德在《美国“使命”观的历史和文化起源》(《史学集刊》,1998年第2期)中,论 述了美国“使命观”的产生及其滥用的情况。 孙中有在论文《殊途同归:“启蒙”与“大觉醒”》(《美国研究》,1997年第4期)中 指出,虽然启蒙运动与大觉醒运动促进了美国个性与自由意识的成长,推动了美国教育 与科学事业的发展,但它们孕育出的个人主义给日后美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二)美国对外战略与外交 美国20世纪不同时期的国家战略、外交政策及对外关系,近年来备受关注。 1.对外战略及政策 我国学者认为从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战略重心在太平洋,其潜在的敌 国是日本。但是由于受孤立主义及自身实力的影响,美国在一战前实行“中立政策”, 以坐收渔人之利。二战爆发后,美国改变战略,实行“先欧后亚”的方针。徐蓝的论文 《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太平洋战争前美国的战略演变》(《历史研究》,1 996年第6期),认为1938年是美国上述战略发生变化的分水岭。 在冷战时期,美国则实行“重欧轻亚”的战略方针,对社会主义阵营实施“遏制”政 策。崔丕在《乔治·凯南的“遏制”战略构想散论》(《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 第2期)中,认为凯南的“遏制”战略的特质在于“均势遏制”,而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是 “全球遏制”。两者在本质上都一样,把对付前苏联作为美国冷战政策的基石。 冷战时期的美国对东欧政策则是鼓励“和平演变”,同时不要激化与前苏联的矛盾。 时殷宏的《匈牙利事件和美国政策》(《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就持这种观点 。王玮在《世界历史》2002年第2期对冷战的历史根源进行了全面总结,从客观的角度 历史地分析了冷战发生的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