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研究。如果系统运动是封闭的,那么,其发展结果必然是一个“怪圈”。但事实是,由于历史整体运动的主体是人,而且随着人们交往范围的扩大,必将打破民族和国家的界限。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人类与自然常常产生“共振”效应。因此,历史整体运动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揭示这个整体与外界发生关系、作用,解开其中奥秘的特有方法,就推动态分析方法了。这种方法的认识论基础是普里高津博士的耗散结构理论。它认为,在一个远离平衡区域的开放体系中,外力的作用或内力的涨落,都会使旧平衡体瓦解,全新的更高级结构的建立。这个过程,就是由混沌走向有序,由破坏走向重建的过程。普里高津根据玻尔提出的互补概念,在研究中确立了互补范畴: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动力学与热力学,力学规律与统计规律,简单性和复杂性,局部性和整体性,平衡和不平衡,有序和无序等等。这些互补范畴,是整体协调辩证法的体现和对它的丰富。这一理论有两点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第一,事物发展的规律对发展方向、规模、性质的决定作用,是由非决定走向决定的。即是说,历史规律没有为历史发展事先设计出一条轨道,它对历史的决定作用是在历史的复杂性中逐层体现出来的。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恐怕也只能作如是理解。否则,会导向历史机械主义。第二,从不平衡到平衡,从混沌到有序,历史发展的随机性有重大作用、深远影响。任何事物的发展,处在突破质的临界点时,总是由偶然性导变的。在这个意义上,诚如法国史学家布莱斯·帕斯卡尔所言:“克鲁巴特拉的鼻子要是短一些,整个世界的面貌会不同的。”历史运动的规模大小、速度快慢、何种方式,常常由随机性来加以体现。历史的偶然性,使得人类的活动复杂莫测;研究历史动态的随机因素,对于丰富历史的认识常常起关键作用。只有充分地研究历史的偶然性,才能有力地揭示历史的必然性。托夫勃对普里高津研究的评述,寓意颇深:“普里高津的研究,不仅把偶然与必然结合起来,并且实际上阐明了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他坚决主张,在一个结构‘跃’向复杂性的新阶段的临界点上,在实践中,甚至在原则上,都不可能预定在多种可能的形态中,它究竟选择哪一种。然而,路径一经选定,新的结构一旦形成,决定论的机制又将占统治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