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塔”论纲(3)
(三)在产业塔中,劳动人口不断由下往上走,而哲学--科技信息则不断从上往下流。对流的速度愈快,社会经济文明的进步速度也愈快。 (四)人类的劳动形态是从体力型向智能型推进的。这在产业塔中表现为由“△”向“”的演化。但是人的智能不是通过繁衍而遗传,而是通过媒介载体得以传递和扩散,因此媒介载体的形态愈多、效能越好,人类的智能也就愈富集。由此形成生产力发展的加速度现象。这在产业塔中表现为产业出现的周期愈来愈快。 (五)产业塔的低层支撑高层(主要指实物使用价值量),高层带动低层(主要指科技功能量)。低层的劳动生产率愈高,向高层转移的劳动人口愈多;高层愈发达,低层的劳动生产率愈高。 (六)产业塔最粗(最宽)层级的产业属性,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般衡量标准。 10 从历史的总体看,把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视为一种不断垒高而又变形的产业塔,是因为这里面存在一个前后可“一以贯之”的考察依据和一个“不可逆”的演变轨迹(这个轨迹又可称之为产业塔中轴)。 这个考察依据是指,劳动人口在各个产业中的分布。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劳动人员在各产业中的分布绝不是均等的,其中占用劳动人口最多的产业,构成了当时社会的主体产业。当这一产业发展到鼎盛时期后,所占用的劳动人口开始减少,另一相邻的新兴产业所占用的劳动人口开始增多,越过交汇点,主体产业也随之发生嬗变。而不同的主体产业,其劳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主体产业的嬗变又表现为主流劳动形态的嬗变。 所谓不可逆的演变轨迹是指,人类的劳动形态从体力型出发,不断向智能型演进。在人文之初我们看到,首先出现的产业基本上是全体力型的,智能含量很少;尔后出现的产业中智能含量不断增加;最后出现的产业将基本上是全智能型的。顺沿这一轨迹前进,人类是首先成为地球上的精灵,尔后再成为宇宙间的精灵。在人类告别地球之前,产业垒塔现象永远不会停止,而最后出现的主体产业将为人类如何到浩瀚的宇宙间去搏击做出准备。 11 按照人类文明的演进顺序,不同文明阶段的主体产业所占用的劳动人口,在始终是多数的前提下呈现出依次递减的趋势,即由“绝对多数”变为“相对多数”,再变为“微弱多数”,其原因在于产业的多元化和劳动力的分流。譬如说在农业社会,特别是农业社会的早期,整个社会的产业基本上只有一个单一的农业,手工业、教育、文化艺术等只占用极少的劳动人口(或劳动时间),因此整个社会呈现出“全民务农”的态势。20世纪70年代,中国务农的劳动人口已开始减少了,但仍在80%以上,这不能不是个“绝对多数”。可当人类社会中发展较快的国家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就不可能再呈现出“全民务工”的态势了,因为不仅是传统的农业部门占用了一部分劳动人口,而且与工业生产极密切相关的科技产业、教育产业很快又成长起来,并占去了一部分劳动人口。因此工业所占用的劳动人口虽居各业之首,但只不过是个“相对多数”,而且这个“相对多数”的存续时间也不象农业社会那样漫长而持久。农业社会持续了几千年,而工业社会不到300 年就已经出现了白领阶层超过蓝领工人的事实(美国“白领”超过“蓝领”的时间是1956年)。这一点与产业塔垒进的加速度现象相一致。 12 当主体产业所占用的劳动人口逐步成为“微弱多数”的时候,给未来社会属性的判断带来了困难。特别是产业分类学和统计学还缺乏一种理论指导时更是如此,当前似乎就处在这样一种节骨眼上。这里须特别提到的是关于三次产业分类问题。费夏--克拉克的三次产业分类法,原本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统计学的需要,它所涉及的产业包括一切,因此除第一、第二产业比较单纯外,把其余一切尽收在“第三产业”之中,使之成了个杂牌军。这种“全覆盖”性的分类法对于统计国民生产总值极为方便,劳动人口在三大产业中的消长变化趋势也与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相吻合,因此,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费夏--克拉克的贡献。但这种把产业分类“说死”、用第三产业“封顶”的提法,不可以由我们用在人类文明演进总体规律的表述上。“第三产业”不是人类文明演进的最后终结。 未来社会的属性是什么?如果有人认为:说成是“信息社会”不那么令人可信,说成是“后工业社会”、“第三次浪潮”又有失笼统,于是就说成是将进入“以第三产业(主指服务业)为基础的社会”,这后一种提法避免了一些弊端,但很可能又对人们的社会实践产生某种误导作用。现行的第三产业中,科技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反映了正在向我们走来的社会的质的规定性。 13 产业塔原理发现以后,使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观察有了新的视角和新的表述语言。由于产业塔理论本身体现了历史演变和逻辑演变的统一,因此顺着产业塔的中轴向前推,可以在当代未来学研究中遇到困惑或停止不前的地方打开一条通道,从而使人们对未来的预知更长远、更明晰。但是产业塔的研究显然不是单纯为了达到这一较“空泛”的目的,而是为了求征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怎样才能把产业垒塔的进程加快,这就不能不求诸产业塔的实证研究,诸如:通过产业塔特殊和产业塔一般的比较,找出加快本地区产业垒塔的方法;通过产业塔各层级之间的逻辑序,找出下一个主体产业开发目标;通过产业塔各层级之间的互动、连动机理,给投资和劳动人口在各产业间的分布提供指导,等等。 14 对人类社会确实存在的现象的发现或认定,往往靠的是直观灵感,而对其机理的解释则要靠科学论证。产业塔的研究显然不能停留在直观层次上,也不能停留在现有的“胚胎形态”上,而它的深入研究可能非一个人的能力所能胜任,因此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介入这一研究领域,以便使其尽快产生更多的社会功能。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