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魏晋南北朝时期蝗灾述论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许昌学院学报》 章义和 参加讨论

魏晋南北朝是战乱频仍的时代,也是各类灾害的频发时期。战争和灾害的交互作用,促成国家和社会的诸种矛盾复杂化和经常化。与两汉时期的灾况仿佛,蝗虫为灾依然是此期威胁农业生产、危害百姓生活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
    一、蝗灾发生的时间分布
    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类灾害的发生,邓云特《中国救荒史》有过具体的数字统计。在这369年中,遇灾619次,其中蝗灾31次,占各类灾害总数的5%。(注:除蝗灾外,其他灾害发生的次数是:旱灾137次,水灾133次,地震93次,风灾87次,雹灾53次,疫灾34次,歉饥29次,霜雪22次。参见《邓拓文集》第2卷,第44页,北京出版社1986年版。)与秦汉蝗灾占灾次总数的13.3%相比,(注:邓氏统计秦汉时期各类灾害共发生375次,蝗灾为50次。这个统计亦不准确。我们的统计数据是55个蝗灾发生年。)此期的蝗虫为害明显减弱。
    仔细查阅相关史籍之后,我们发现邓氏的统计并不准确。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少有43个蝗灾发生年,(注:邓氏对灾害次数的统计标准曾加限定:“凡见于记载的各种灾害,不论其灾情的轻重及灾区的广狭,也不论其是否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只要是在一年中所发生的,都作为一次计算。”(前引书第43页)这个标准用于蝗灾统计,缺陷是明显的,本文弃用“次”的统计概念,而代之以“蝗灾发生年”,即凡一年中一地或数地发生蝗灾,即计算为一个蝗灾发生年(或简称为“一年次”)。)占年代总数(220-589)的11.65%(若加上仅见地方志所载的蝗灾,则为58个蝗灾发生年,占年代总数的15.72%),大约9年中就有1年发生蝗灾,就发生年而言,只比秦汉稍弱一点。
    这43个蝗灾发生年年份的具体分布是:
    三国曹魏有2个蝗灾发生年:黄初元年(220)和黄初三年(222)。
    西晋时期见于正史及其他著述的有6个蝗灾发生年:泰始十年(274)、咸宁四年(278)、永宁元年(301)、永嘉四年(310)、建兴四年(316)和建兴五年(317)。(注:不见于正史却见于地方志记载的复有四个蝗灾发生年:咸宁元年(275)、永兴元年(304)、建兴二年(314)和三年(315)。)西晋立国凡52年,蝗灾发生年占西晋一朝总年数的11.5%。
    东晋时期蝗灾发生年共有12个:(注:此为最低数字。由于史料记载的含糊,有些蝗灾发生的年份实难确认,故未作统计。如《晋书》卷26《食货志》:“(咸和)六年,以海贼寇抄,运漕不继,发王公以下余丁,各运米六斛。是后频年水灾旱蝗,田收不至。”)太兴元年(318)、太兴二年(319)、太兴三年(320)、咸和八年(333)、咸康四年(338)、永和八年(352)、永和十年(354)、永和十一年(355)、太元七年(382)、太元十四年(389)、太元十五年(390)、太元十六年(391)。(注:仅见于地方志的尚有咸和五年(330)、咸康三年(337)、永和十二年(356)、升平三年(359)、太和三年(368)、宁康元年(373)和二年(374)等7个蝗灾发生年。)这13个蝗灾发生年占东晋享国年数的12.7%。这个数字包含了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蝗灾发生数,若单是东晋境内,比例没有这么高。
    南北朝时期,南朝境内共有4个蝗灾发生年:刘宋元嘉三年(426)、萧梁大同元年(535)、大宝元年(550)和陈永定二年(558)。(注:此年北齐亦有大蝗灾,总计时合为一个蝗灾发生年。)北朝(不计算隋朝)境内共有20个蝗灾发生年,其中北魏有14个:兴安元年(452)、太安三年(457)、太和元年(477)、太和二年(478)、太和五年(481)、太和六年(482)、太和七年(483)、太和八年(484)、太和十六年(492)、景明四年(503)、正始元年(504)、正始四年(507)、永平元年(508)、永平五年(512)。北齐有4个蝗灾发生年:天保八年(557)、天保九年(558)、天保十年(559)、乾明元年(560)。北周共有2个蝗灾发生年:天和六年(571)和建德二年(573)。(注:仅见于地方志记载的尚有北魏永平三年(510)、熙平元年(516)和北齐天保元年(550)、天保二年(551)等4个蝗灾发生年。)
    在这43个蝗灾发生年中,以下所列属于重大蝗灾:
    曹魏黄初三年秋七月,冀州大蝗,“民饥,使尚书杜畿持节开仓以振之”。(注:《三国志》卷2《文帝纪》。另《资治通鉴》卷69魏纪一载:是年“秋七月,冀州大蝗,饥。”《晋书》卷29《五行志下》和《宋书》卷33《五行志》亦有相同记录。)
    西晋永嘉四年五月,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同时被蝗,蝗虫在食尽禾本植物之后,竟咬噬牛马之毛。(注:《晋书》卷29《五行志下》:“五月,大蝗,自幽、并、司、冀至于泰、雍,草木牛马毛鬣皆尽。”类似的记载亦见于《晋书》卷5《怀帝纪》和《宋书》卷33《五行志》。)此次蝗灾来势之猛,为害的区域之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少见的。
    西晋建兴四年和五年的蝗灾属于连续性蝗灾。(注:连续性蝗灾是指同一发生区两年以上的持续性蝗灾。)建兴四年六月,大蝗,“中山、常山尤甚……河朔大蝗,初穿地而生,二旬则化状若蚕,七八日而卧,四日蜕而飞,弥亘百草。唯不食三豆及麻。并、冀尤甚”。(注:《晋书》卷104《石勒载记上》 )七月,“河东平阳大蝗,民流殍者什五六”。(注:《资治通鉴》卷89晋纪十一。另,《晋书》卷29《五行志下》、卷102《刘聪载记》及《宋书》卷33《五行志》等亦对此次蝗灾有所记录。)次年,除上述地区外,司州、雍州和青州也发生蝗灾。(注:见《晋书》卷5《愍帝纪》和《晋书》卷29《五行志下》。)
    东晋甫建国即遭受蝗害,太兴元年至三年连年蝗灾,且为连续性蝗灾。从蝗虫为害的区域看,这三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两年可谓是西晋建兴五年蝗灾的继续,冀、青、徐三州灾情尤重。据《晋书》卷29《五行志下》:“六月,兰陵合乡蝗,害禾稼。乙未,东莞蝗虫纵广三百里,害苗稼。七月,东海、彭城、下邳、临淮四郡蝗虫害禾豆。八月,冀、青、徐三州蝗,食生草尽,至于二年。”自太兴二年五月起,徐、扬及江西诸郡连续两年发生夏蝗和秋蝗。可以看出,从西晋建兴四年以来,连续五年有蝗灾发生,蝗虫为害的区域由北而西而南,徐、扬及江西诸郡发生夏蝗后引起饥荒,次年再蝗,则“民多饿死”。(注:见《宋书》卷33《五行志》。)而冀州地区只消停了一年,太兴三年,蝗灾再起。(注:见何法盛《晋中兴书》卷3《微祥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