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莎士比亚(1564-1616)诞辰450周年。莎士比亚以其伟大的戏剧和诗歌成就,成为英国文艺复兴盛期的标志性人物,也成为伊丽莎白时代的一面镜子。因此,人们常常以莎士比亚时代,来指称伊丽莎白时代。这一时代被视为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都铎王朝的鼎盛时期,并被赋予和平、繁荣、统一和强盛等时代特征。然而,事实上这一时代恰逢英国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社会转型期,马克思称之为“生产关系革命”,其时代特征并非那样鲜明。知人论世,为了深入理解莎士比亚及其文学成就,让我们走进莎士比亚时代,去了解一下造就莎士比亚的时代背景。 据英国人口史学家统计,在16世纪20年代以前,英国人口受内战、瘟疫等因素影响,增长缓慢,几乎停滞在220万左右。此后,人口开始快速增长。从16世纪中期开始,英国人口呈现稳定的快速增长态势。据统计,1550年英国人口大约为300万,1601年达到了410万,至1650年则增至530万。然而,英国人口快速增长并未带来过重的资源和就业压力,更未遭遇所谓的马尔萨斯陷阱即人口瓶颈,而是几乎与社会财富同步增长。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史学者侯建新教授的研究,这一时期英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比13-14世纪提高1倍以上,一般农户一年生产小麦5520公斤。这在今天来看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又据英国宏观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统计,1600年英国GDP总量比1500年翻了一番,人均GDP则增长了30%以上,人们的预期寿命也从1541年的34岁上升到1620年的38岁。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莎士比亚时代经济基本面确实是向好的,也展示了都铎王朝养活日益庞大的人口的能力。然而,人口快速增长扩大了需求,也抬高了物价,同时由于劳动力供应日益充足,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相应地下降了。据统计,从1500年到1600年这一百年里,平均物价指数上涨了近5倍,而普通工匠的工资购买力却下降了30%多。英国经济史学家罗杰斯曾对此做过具体统计,他指出,在16世纪中叶前后,一名普通工匠日工资夏天为9便士,冬天为8便士;16世纪末分别为8便士和7便士;到17世纪初则分别为9~10便士和8便士。尽管日工资基本未变,但相对于物价上涨而言,购买力却有所下降,整个社会贫富差距有拉大的趋势。 在这种经济形势下,1599年在伦敦开业的莎士比亚环球剧院,门票相当低。站票1便士,座票2便士,这个价位只相当于普通工匠日工资的十分之一左右。可见,莎士比亚剧院门票适合中低收入人群,这种定位是平民化、大众化的。莎士比亚与另外6人共同拥有该剧院的所有权。该剧院共有三层,可容纳3000名观众,门票是剧院主要收入。这就激励着莎士比亚不断创作出更多、更受欢迎的剧本,并亲自出演其中的角色。他一身三任,集剧院所有者、剧作家和演员于一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