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深化区域史研究的一点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李文海 参加讨论

本文是李文海先生2006年11月12日在安徽大学主办的“区域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本刊略有删节。
    这次会议,时间不长,一天半;人也不算多,只40多人,但我以为会开得是很成功的。与会的人,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围绕会议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交流。应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学术会议,是一次具有丰富学术含量、取得丰硕学术成果的会议。
    一、一次成功的会议
    第一,会议的主题抓得很好。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区域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近20年来,区域史研究成为一个热点,吸引了广大史学工作者的研究兴趣,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学术成果。不说区域经济史、社会史、政治史,单就区域文化史来说,京派文化、海派文化、楚文化、齐鲁文化、湖湘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河洛文化等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区域史研究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拓展余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召开这样一个会议,既可以认真总结前一段区域史研究的成绩和经验教训,又可以讨论和展望这一学科的发展前景。所以,这个会开得好,就可以对这个学科的发展起承前启后的作用,起积极推动的作用。扩大一点说,也就会对历史学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参加这次会议的人,大都是活跃在这个学术领域的实力派学者,他们的踊跃与会,我想很大程度上也是为这个很好的题目所吸引的。
    第二,这次会议,理论思考、理论探讨的气氛很浓,这也应该说是这次会议的一个特点。由于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我们的史学研究曾经有过“以论代史”的弊病,常常把过多的注意力纠缠于概念、定义、某种提法等等的争论,相对忽视了历史实际本身的深入了解和具体分析,影响了历史研究的深入。在克服这个弊病的时候,一些人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一概认为理论的思考、讨论都是说空话,只有实证研究才是真正的学问,以致在很大程度上缺乏了浓厚的理论兴趣。这当然也是片面的。这次会议的题目就是“区域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直接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数量虽然并不多,但像徐国利教授、方铁教授的文章,都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对不同意见作了评析,而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更多的同志则是通过对具体的历史研究再上升到理论的概括,结合历史实际来谈理论与方法,这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办法,既增加了史学研究的思想性和条理性,又增加了史学理论的生动性和厚重感,正是史学理论发展的正确道路。夏明方同志的文章不仅谈到了后现代史学同区域史研究的关系,更跳出这个范围,对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夏明方同志的看法当然不一定得到大家的完全认同,但无论如何,这种分析的态度,较之把“后现代”简单地看作一派胡言,不屑一顾,或者看作一种时尚,趋之若鹜,都是一种更加理性的态度。
    第三,这次会上,许多同志按照区域史研究的要求,提供了不少实证性研究的学术论文。有些论文,如区域考古方面,有一个优点,就是并不停留在对历史现象的具体描述,并不只是就事论事,而是从具体上升到一般,力图做到微观与宏观的结合,通过历史情景的具体观察和描述作出必要的历史判断,提出启迪心智的历史思考。历史研究的“琐碎化”,正是当前史学研究的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也是“后现代”史学影响的一个重要表现。在前几天刚刚结束的“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山大学的桑兵教授也对这个问题发表了意见。他说:“历史研究的琐碎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大事、要人,越来越脱离人们研究的视线。如果这些具体的、微观的研究不加提炼、不加提升,这种历史研究究竟有多大意义,就很难说。”防止历史研究中的琐碎化倾向,是充分发挥史学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
    第四,这次会议开得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既开诚布公、直截了当地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争辩甚至批评,又实事求是、心平气和、尊重别人、充分说理。这是一个很好的会风,十分值得提倡。譬如,在关于区域史的定义上,徐国利同志的文章分析了对区域史的三种定义,但并不是简单地否定别人,而是提出自己的看法,也不是认为“唯我正确”。一个学术讨论会,如果没有不同意见的讨论、争论,大家各说各的;或者一有不同意见就气氛紧张,甚至意气用事,这就失去了“学术讨论会”的本意。大家常常谈“双百方针”,我坚决相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可惜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还有很大的距离,还要作很大的努力。梁启超曾说:“学问非一派可尽。凡属学问,其性质皆为有益无害,万不可求思想统一,如二千年来所谓‘表彰某某,罢黜某某’者。学问不厌辨难。然一面申自己所学,一面仍尊人所学,庶不至入主为奴,蹈前代学风之弊。”(《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强调,学问要“不厌辨难”,但在“辨难”的时候,一方面要“申自己所学”,另一方面则要“尊人所学”,这才是正确的态度。现在的状况是,在很多情况下,要么各说各的,互不交锋;要么一有不同意见,就势不两立,形同水火,尖酸刻薄,一触即跳。这实在是很缺乏学者风度。学者风度应该既要有追求真理的执著性,坚持真理的坚定性,又要有广泛吸取不同学术意见的包容性。我们提倡学术和谐,学术和谐决不是不容许学术讨论,而是要有正确的态度去对待不同的学术意见,要真正地而不是口头上贯彻“双百方针”。
    二、加强区域史研究要着重树立几个观念
    对于区域史的定义、区域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虽然这次会议作了很好的讨论,取得了不少的共识,但这些问题决不是通过一两次会议就可以完全解决的。学术问题,不必要也不应该匆匆忙忙地作出大家必须遵守的结论。那么,连统一的定义都没有,是不是就没法进行研究了呢?是不是会妨碍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呢?我以为不会。所有的理论,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都是对丰富的实践活动的总结、概括和升华。只有先开展广泛的、深入的区域史研究,才能够从中摸索、总结出区域史研究的客观规律,才能形成有价值、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也就是说,不是要等理论成熟了才去开展研究,而是相反,要在研究工作的开展中去创造理论、确立理论、丰富理论;不是等思想完全统一之后再去开展研究,而是在研究中逐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现在有些人对某个方面的问题,还没有进行认真的研究,就急急忙忙地要“构建”一个“理论框架”,然后把历史事实填充到他的“框架”里面去,其实这恰恰是违反学术规律的,所以其结论往往同历史的真相大相径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