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马克思主义者分析和研究问题的基本 方法。范文澜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要真正落到实处,给予全面深入的理解。范 文澜强调指出历史分析是复杂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应用在历史研究上,如此复 杂而繁重,丝毫没有其它轻而易举的便宜方法可以代替。”[7](p8-9)范文澜不仅在从 事具体历史研究中贯彻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则,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研究问题的方 法的理解也同样贯穿了这一思想。这明显体现在:他强调正确理解生产关系及其在社会 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阶级斗争是复杂的,应予以具体分析;历史研究必须自觉坚 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原则。 (一)正确理解生产关系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时,范文澜根据马克思和列宁的有关论断,提出了在社会 历史研究中要以生产关系为核心,进行多方面的具体分析的观点。首先分析生产关系; 其次考察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社会上层建筑;再次考察与社会经济基础相联系的“无数 不同的经验上的事情,自然条件,种族关系,各种内外部发生作用的历史影响等等,而 在现象上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变异和等级差别”[7](p8)。这既与“庸俗的经济决定论” 大相径庭,又充分考虑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真正领会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实质。 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范老进行了深入 的思考。他认为理解这一经济规律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各个民族都有自己 的特殊条件(差别性),因之这个共有的经济规律,在表现形式上必然是复杂的、曲折的 ,绝不可当做一个简单的公式;第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要判定某一社会为某种 基本生产关系的社会,不是看这个社会有什么阶级,也不是看这些阶级的人数有多少, 而是要看某个阶级是否已经建立起本阶级的政权,统治着这个社会;第三,任何一个旧 的生产关系--旧统治阶级,一定由于它本身已经腐朽不堪,无法再统治下去,才会被 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这里范文澜强调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提出了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 ,触及到了新旧社会发展的一些理论问题。这些也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历史必须很 好解决的问题。 范文澜又明确地指出:生产关系走在生产力前面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基本生产关 系以外,还有一种局部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因生产力的变动而发生变动,并不影 响生产关系的基础,或者是有利于生产关系的发展。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范文澜根 据自己学习马列理论的体会和研究中国历史的真实感受,就提出了多种生产关系并存的 主张,这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思想!我们共和国的领导人充分理解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 基本原则,并将之真正作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却是在改革开放的80年代。 此外,范文澜对斯大林“生产之变更和发展,无论何时都是从生产力的变更和发展, 首先就是从生产工具的变更和发展而开始”的论断,亦提出“不能用绝对的态度来了解 ”,“抓住‘首先就是从生产工具之变更和发展而开始’这句话,当作简单的公式来判 断各个社会交替点所在,事实上是困难的”[8]。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范文澜完善了自 己的西周封建说。 经过这几十年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反思,今天重新思考范老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原理的理解,我们仍有许多感慨:范老对唯物史观这一基本原理的全面深刻 理解不仅成为自己古史分期的基本理论依据,而且正好发表在中国政治和经济上准备大 跃进的前一年。假如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政治家,在制定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战略时,能充分注意到范文澜这样的历史学家的“生产关系走在生产力前面的说法是没 有根据的”这一深刻认识,认真地贯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注意到 多种生产关系的并存是历史发展的正常现象,注意对这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予以正 确深入的理解和领会,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怎么能出现后来那么多的曲折! (二)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很长时期,我们犯了将阶级斗争绝对化、乱贴阶级标签,将阶级斗争 作为历史发展的惟一动力等严重错误。尽管目前许多人对阶级分析不感兴趣,但阶级分 析的确是马克思主义者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正如李振宏先生所言:“阶级分析方法是 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用阶级斗争理论来考察阶级社会的历史, 毫无疑问仍然是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从事历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原则。”[9](p358 ) 范文澜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亦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中国通史简编》注意到 写阶级斗争,着重叙述腐化残暴的封建统治如何压迫农民和农民如何被迫起义,肯定被 压迫者起义的作用,把过去被统治者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史学 的基本特点。但范老并未把阶级斗争绝对化,而是强调“阶级斗争是复杂的,必须具体 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50年代在对《中国通史简编》进行修订的过程中, 范老明确指出:“阶级斗争的情景即是那样复杂,要了解它,不仅要分析各个阶级相互 间的关系,同时还得分析各个阶级内部各种集团或阶层所处的地位,然后综观他们在每 一斗争中所起的作用和变化。如果只是记住了阶级斗争而没有具体分析,那就会把最生 动的事实变成死板的公式。”[7](p11)范老早在50年代初就提出对阶级斗争应做全面的 具体的分析,直到1964年《中国通史简编》第4次修订出版时仍坚持这一观点,并将之 贯穿到自己的史学研究中。如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他指出:“农民与地主阶 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封建社会历史的一条基本线索。这条线索的一个方面,即地主阶 级方面,为了争夺统治权,不断的进行着内部的斗争。这种内部斗争往往成为某一历史 时期里的主要特征,严重的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阶级斗争(渗透着各族间斗争)因而 愈益复杂化。”[10](p.161)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范老进一步阐发了其间统治阶级内 部斗争的基本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影响。这不仅显示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运用阶级分析方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且与50-60年代将阶级斗争简单化、教条化 的作风和学风形成了明显的对照。其次,范老提出必须把阶级斗争与其并存的经济因素 及其他因素全面联系起来予以考察的全面的分析的观点:“脱离经济的说明,就根本不 能了解阶级斗争,所以要说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疑要首先说明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 展,但阶级斗争除了经济因素,还有许多其它的因素,结合起来才呈现出复杂的现象, 即全面的历史现象。依据这些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包括对当时经济情况的分析),找出 变化着的主要矛盾在哪里,历史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也就清楚可指了。”[1](p152)通 过对中国近代阶级斗争(包括民族斗争)的具体分析,范老提出了自己的分期观点,为推 动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解决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也是范老使用阶级分析方法的成功范 例。此外,在阶级分析问题上,范文澜坚持了辩证的历史观。如指出阶级斗争既是普遍 的,又是特殊的看法:“阶级斗争是普遍规律,在阶级社会里,各民族都没有例外,可 是从整个社会发展过程来看,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内部,就没有阶级斗争,阶级社 会的普遍规律,对整个社会发展过程说来,却成为特殊规律了。”[1](p211)这是范老1 957年在北京大学的讲演,这些看似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常识,但这种讲法与当 时正在人为地将阶级斗争日益激化和绝对化的中国现实政治是不合拍的。又如,范文澜 强调阶级社会中对立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互相同一,“任何一个有阶级的社会,总是 由两个主要的敌对的阶级构成的,总是按照对立统一的法则而存在并发展的。两大敌对 阶级在相互关系上,如果说,只有一个斗争性,或者说,只有一个同一性,那么这个社 会就根本不会存在。自然,斗争是绝对的,但是阶级斗争不管多么尖锐,并不会引起社 会的分裂,因为总有统一的一面,其间保持着不可割断的经济等联系”[10](p118)。这 种认识与后来中国政治界和史学界将阶级斗争扩大化、绝对化的作法也是大相径庭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