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韬《法国志略》史学思想析论(3)
三、为史学开辟新领域 王韬撰著《法国志略》的目的就是使“一国的典章制度,粲然以明”,故其典志的叙 述颇具特色。首先,他改造了传统典志体的志目,扩大了典志体记载制度、文化的范围 。卷一六至卷一七“广志”共分十九个志目,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等 方面的内容。其次,志目是根据西方制度和文化的实际情况设立的,具有浓厚的西方色 彩,如“银肆”、“教会”、“邮政”等,在中国典志体史书是找不到的。王韬希望通 过对法国制度、文化的叙述,为国人打开一扇观察世界潮流的窗口,希翼国人能从中西 对比中感受到外部世界的先进性,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文化,从而在世界历史坐 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王韬在《法国志略》中明显流露出对西方议会制的向往。他在《广志》篇中赞美法国 议会制度:“国会之设,惟其有公而无私,故民无不服也。欧洲诸国,类无不如是。” 他对议员的“公举”之法也很欣赏,认为“其进身之始,非出于公正则不能得。”在该 书中,他还考察了议会制在法国的沿革及其国会本身的职能。他认为议会制创于法国, 他说:“自法朗崛起,首开国会,遂成君民共治之体”,后腓力四世即位,大修国会之 法,扩大国人的自由权利。拿破仑二朝虽政局嬗变不断,二君仍以国会为遮羞布,帝制 自为。王韬认为法国国会的职权相当大,他说:“法国政治,其权不归统领而归国会。 ”又说:“国家所有行政、刑律,皆有上下二议院持其权。每颁一例,必总统与上下院 议员询谋佥同,然后施行。”(注:《重订法国志略》卷16《国会志》。)这表明议院在 法国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王韬在《法国志略》中竭力宣扬君主立宪制,目 的是暗示中国效法法国实行议会制度。 王韬对法国政治体制框架的分析是很精彩的,他说:“法国政治以大统小,以尊驭卑 ,以内控外,其体制略同于中国。州郡邑乡,分设专官,以司民事,而其权实总之于上 ,咸尊一律,罔敢有违。”(注:《重订法国志略》卷16《志职官》。)他论法国体制与 中国略相同,是其附会之说;但论其“以大统小,以尊驭卑,以内控外”,是符合资本 主义制度的特点。法国的权力体系仍然是垂直统治的模式,由君主或总统会同国会总揽 大权,地方要听从他们的命令。在中央,法国共设八部,计有内部、外部、商部、农部 、兵部、户部、海部、藩部、刑部,还有一个相当部级的创例院。各部各司其职,无畸 轻畸重之别。地方,按照行政区域的大小,各设专官管理,总之,法国按照近代资本主 义行政管理模式来治理国家,具有自己的特色。 此外,王韬记载法国政治制度演变的轨迹,阐明了政治稳定的重要意义。法国一向是 君主制,自1792年后,名号屡更,先易为帝制,为拿破仑第一帝国,1830年,重改为民 主制,1848年又改为众大臣议政制,1851年,拿破仑第三复改为帝制。针对政权屡更的 情况,王韬表明了他的观点:“近百年来,拿破仑二朝皆以帝制自为,专擅权柄,政出 一人,庶众不服,议论频起。……今日上下相安,殆将十载,因法民之福也。或谓幸无 雄才大略之主,好大喜功如拿破仑者出于其间,故国家幸得升平耳。”(注:《重订法 国志略》卷16《志统系》。)即反对强权者藉武力乱名号,渴望国家政治稳定。 王韬对法国经济的描述突出其“工商为本”的经济政策,并对银肆和国债在经济生活 中所起的作用交口赞誉。他说:“欧洲诸国,皆习航海之术,积资为雄,以致富强。四 民中尤以通商为急务,故问其国中富,则数船以对。法国物丰制美,未尝不足颉颃乎诸 邦,与之并驾齐驱。”(注:《重订法国志略》卷16《志银肆·附国债》。)这是对法国 以工商富国的肯定。银肆和国债的作用,正如王韬分析的:“泰西列国中,可以通有无 ,济缓急,便取携,盛贸易者,莫如银肆。由其立法尽善,足以取信于人,故能渐臻繁 盛,历久而无蔽。“国债者,所以济国用之穷也。每岁子母相权,其利仍归于民,而不 外溢,上下皆有所裨益。”又说:“国债一端,术虽近乎杂霸,然不得已而行之,亦可 赖以济兵食,便转输,无临事支绌之虞。”这些论述恰如其分地评价了银行和国债在资 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作用。银行和国债虽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它在繁荣贸易、便民 、济兵及调节国家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济方面,王韬还重点论述了铁路、电报等资本主义新兴产业对法国经济的影响。他 说:“铁路之设,可以增国用,便转输。”故“欧洲各国皆以铁路之多寡,为富强之基 。”法国从1804年开始,大兴铁路建设,至19世纪70年代共建铁路三万八千多里,形成 一个“屈曲环行,周历广远,四通八达,无所不至,不独通都大邑,咸藉其利,即穷乡 僻壤亦皆有辙迹”的铁路网。他对电报的神奇效果更是赞美有加,他说:“智者自设密 码,即代递电报者,亦茫然不之知也,斯真足以夺天地之造化矣,其用之神,不甚广哉 ?”(注:《重订法国志略》卷17《志车路·附电线》。)他还如实地记载法国新兴产业 迅速发展的情况:“车路之建,不过五十年,电线之行,亦不过三四十年,而其盛已如 此,飚发风驰,遍于各国,抑何速也。” 法国是一个“尚武功,喜征伐”的国家,其军队实力雄视欧洲列国。军队分水师和陆 师二种,装备都很精良,配有大型的铁甲战船,大口径的大炮。法国军制,承平之时和 战时军队兵员不同。王韬总结法国军队的特点:(一)军事将领的才能较高。军事将领治 兵素有法度,训练得法,且“皆沈毅好谋,长于韬略,陆攻水战之法,无所不明。”( 注:《重订法国志略》卷17《志兵籍》。)(二)尚武之俗弥漫于军中。法国人尚武成风 ,军队中多乐死忘生之徒,群以竞胜为荣,退败为辱。“故一闻行军令下,举国狂呼, 趾高气扬,争先恐后,几若括财于外府,探物于囊中,易如操券,其乐于致命疆场也如 此。”(三)军队的作战纪律较差。由于法国兵籍“率罪隶黥徒”,这些人“掳杀淫掠, 靡所不为。”一旦战闲,“桀骜者每至无聊思乱。”法国军事上的弊端是其在普法战争 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法国决定实行兵役制改革,1872后,国会集议,新定 兵律,以征兵制代替募兵制,规定:“民由二十到四十,年齿正壮,精力方刚,皆应报 效于国家。悉隶于兵籍,充兵二十年,毋许出资捐免,不准雇人代替。”(注:《重订 法国志略》卷17《志兵籍》。)征兵制的施行,极大地革除了前时的弊端,有效地提高 了军队的战斗力。 王韬在《序言》中说:法国“国人文化在欧土居中等以下,思虑惠敏,长于工作。新 机奇巧,常出人意表。”(注:《重订法国志略·序言》。)这是从总体上对法国文化的 评价。仔细分析王韬的评价,确实击中了要害,其文化虽有精美绝伦之作问世,但由于 受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作品“外观虽耀,内美不彰”。文化和风俗是紧密相连的,如 果风俗不正,势必会戕害一个国家文化的生命力。法国风俗就起了这样的作用。正如王 韬所说:“都中风俗,习于豪奢,终日饮酒歌呼无戚容,男女无贵贱,皆竞华饰,喜奢 靡,衣服丽,都游于市。”(注:《重订法国志略》卷17《志风俗》。)这种轻道德,重 享受,崇奢靡,喜猎奇的风俗,注定会影响法国的学风、文风和道德观念。法国文人勤 于学问,格致、天文、历算,无不精通而博究,但因风俗奢靡,所著自然科学著作半似 小说,影响了文章的质量。但是,总体而言,近三百年来,法国学术也取得不少成就。 如1531年,法设印书房,书籍渐广,文学日开;1753年,布舒作测日仪;1755年,法德 里著《万国公法》,尊为定律;1855年,法国大启博物院。总之,这一阶段,法国学术 成就不小,各方面人才不断涌现。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王韬在尊重客观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思想 和观点。他渴望在政治上要求君主立宪制,防止政治上的弊端,渴望政治稳定;经济上 ,要求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文化上,吸取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但对西方的“道 ”提出质疑。他把这些思想熔铸到对法国制度、文化的叙述中,形成了自己关于法国制 度、文化的独特见解。尽管这些见解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他毕竟在介绍西方的深度 、广度上超过了前人。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