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古今中国之衔接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李鸿宾 参加讨论


    林荣贵和吕一燃先生分别主编的《中国古代疆域史》、《中国近代边界史》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大陆史学界对中国古今疆域问题的研究进入到一个以全面、系统阐述为特征的阶段。如果从清朝中叶边疆(尤其以西北为要)舆地学之兴算起,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中间经历了嬗变,边疆舆地学以边地遭受外来势力侵扰而使国人(尤其知识分子)激发满腔热忱才有专项研究之兴茂,①那么现今对边疆各项问题的关注,无疑是今日学界在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影响下所进行的常规性研究。这里包括如下几层涵义:一是中国大陆的学术研究从过去(以“文革”为主)封闭的环境下解脱出来,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其视野逐步开阔,研究也走向了正轨,边疆问题自应是其关注的焦点之一;二是经过若干年的积累与发展,学术研究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三是随着中国迈向大国之进程,必然伴随着民族(民众)心态的适度调整,而民族国家之强盛,则是国人追寻大国目标的不二选项,与现今西方诸超国家思潮有相当大的差异,这种情形似乎在东亚较具普遍性。②
    具体到本文所涉及的边疆史地研究,以上述二书为标志,开启了当下学人对这个问题的重新讨论。与过去不同的是,二书持论的范围既不是清朝中叶学者的具体考证,也不同于上个世纪前期如顾颉刚、史念海、童书业等先生对整体疆域所做的篇幅狭小的概括,③而是在学界长年具体个案性研究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宏大叙事,其规模与细节均超出前贤。这是笔者对上述二书的基本看法。然而此处笔者要着重议论的是中国古今疆域(特别是概念)的对应与衔接的问题。这个问题既是具体的实际,又是我们得以观察而衍生的理论。考虑到本文的篇幅,笔者主要着眼于观察的视角,即属于理论性的某种探索,不当之处,祈请批评指正。
    
    如果从今天的角度看待历史上中国的疆域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古今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今日的疆域是在明确的界线之内所形成的一个确定无疑的地理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建立的国家,通过政府的形式统辖和管理这个疆域。其疆域外层界线即所谓边界,既受所在国的法律保护,又被国际社会所承认和接受,是国际法维护的对象。这种界线分明、权责有属的疆域主权,是近代西方脱胎于古典王朝而衍生的民族国家的产物,又随着西方民族国家的扩张而影响、波及到了全世界,是当今国家形态的主流形式。
    从这个角度再看古代的国家,我们姑且称之为王朝国家,其疆域的基本特点,以中国为例,大体上由核心区的内层与边缘区的外层两个部分所构建。④其中内层是王朝依托的核心,通常以黄河、长江流域的农耕地区为主,其重要性就表现在王朝能否在此建构和形成;农耕地区的四周,是以游牧、半农半牧或渔猎、游耕为生计的地区,这些地区处在中原农耕之外,属于边缘区,于王朝而言,是其强盛的外在条件,就其重要性讲,是次于核心区的。内、外二重性,是王朝国家疆域的基本特征。⑤
    
    这个二重性特征之形成,是由传统王朝国家发展的理路决定的。早期中国王朝国家的产生,就地理范围讲,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这里最先走向了国家,以此再向周边扩展,在王朝所及的地区内建立统治,周边各地则以其距都城远近,分别被置于王朝安排的五服范畴。⑥从中原向四周,自夏、商、周到秦朝,政权所管辖的地区,由传统的中原扩展到整个农耕地区,建构成强盛的一统性王朝。汉以后的历代再由此延伸,兼纳游牧、半农半牧和其他渔猎地区,至清则统有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而纵横广阔的地域,即是王朝的统辖范围。从黄河、长江流域向四周伸张,是古典王朝国家疆土发展的基本特征。⑦
    伴随这种态势的国家统辖的形式,则是在不同地区施以不同的管理方式:在政权所能直接控制的范围内,采取的办法就是设置直接的管理机构,譬如古典时期的“九州”、秦朝以后的郡县或州县,乃至元朝以后实行的行省,均是这种情况的直接体现;九州郡县之外,则施以间接性的羁縻控制,多保留边地原有的机构,自行处置,所谓因地制宜、方式多变,是王朝对外层地区管理的基本方略。⑧
    内外二重地域的特征还体现在:内层的稳定性要大于外层。虽然中原核心区随着历代王朝的发展变化自身也在不断地扩展和变迁,但其基本的旨向则是相对稳定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外层地区的模糊性以及由此带来的不稳定性。在某种程度上讲,外层地区在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确立之前,始终处在变化无常的状态中。这也是中国传统王朝疆域中一个突出的特点。
    
    疆域的内外二重性及其变动性,说到底,不是疆域本身的问题,因为疆域是死的,决定疆域变化和走向的是活动在疆域范围内的人群,即民族共同体。我们谈论任何有关疆域的问题,民族群体的构建是绕不过去的。
    在笔者看来,王朝时期的民族群体,也呈现着内外二重的特点。内层是以农耕为生计的汉人(为主的)群体,外层则是从事游牧、半农半牧和渔猎、游耕的民族群体。内外分层,在早期有所谓华夏与蛮夷戎狄的划分,后来则形成汉人世居中原、非汉人环绕周边的格局。这种局势直到清朝仍然延续。
    此种局面之形成,也是早期国家的特点决定的。诚如学者们研究的那样,中国最早进入王朝国家的群体,主要是后来被称为汉人的华夏群体,在华夏迈向国家的时候,其周围同时也分布着众多的、大大小小的族群或民族集团,他们尚未走向王朝,但也受到中原政权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则跟随而进,渐次进入国家的阶段。⑨到秦始皇统一农耕地区各族之时,北部草原也形成了匈奴一统化的游牧帝国。此后的中国王朝历史,从族群关系角度着眼,大体上就处在农耕民族及其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及其文化为主的中原与周边的互动,这种关系持续数千年之久。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