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如日本最早进行元史研究的那珂通世,就通过奉湖广总督张之洞之命到日本考察学制的陈毅,收集到中国学者所撰的《皇元圣武亲征记校正》、《元朝秘史李注补》等等,见田中正美撰:《那珂通世》,载江上波夫编:《东洋学の系谱》,东京:大修馆,1992年,第7页。 (18)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观堂集林》卷二十三,第26-28页,《民国丛书》第四编第93种。 (19)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之工作旨趣》,《傅斯年全集》第四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0年,第1304-1306页。陈寅恪:《朱延丰〈突厥通考〉序》,《寒柳堂集》,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第163页。 (20)参见费赖之编:《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上册,冯承钧译,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100页。 (21)仅仅以亚洲文会1850-1860年代的演讲为例,就有相当多对东亚海域的考察,如1858年邭和(Robert Swinhoe)就讲《台湾旅行记》、卫三畏(S W.Williams)讲《日本》、1859年敏体呢(M C.de H Montigny)讲《从长崎到上海》、不详人讲《一封来自日本的信》、1861年安科特恩(H M.Ship Actaeon)讲《朝鲜沿海考察记》、甘霓仁(J M.Esq Canny)讲《库页岛考察记》、1865年巴斯琴(Bastian)讲《古代柬埔寨遗迹》、勃朗(Revd Brown)讲两次《一则来自日本手稿之译文》、1866年卫三畏(S W.Williams)讲《中国与琉球之关系》等等,参看王毅《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研究》附表,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第182-186页。 (22)可以参看冯承钧所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其中第一、二卷原为自1926年以来陆续翻译的法国中国学家的论著1-9编,第三卷为后来辑在一起的六种专书和论文,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1999年。 (23)《欧人の支那研究》第六章,即“东印度航路の发现と欧人の东航、宣教师の支那研究と支那学の成立”,第138-257页。 (24)如卫三畏、C S.Leavenworth在Journal of the North 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上发表的有关琉球的研究,Maspero、Pelliot、Aurousseau、Gaspardone 1920年代在Asia Major上所发表的关于安南研究的论文。参看贝德士(M S.Bates)编:《西文东方学报论文举要》,南京: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1933年。 (25)如关注西域的白鸟库吉,同样关注东亚,他不仅撰著有关朝鲜史的论文,而且组织亚细亚学会,与东洋协会调查部合作,推动满铁会社进行满鲜历史地理研究等等。 (26)[日]江上波夫编:《东洋学の系谱》(1),第3页。 (27)羽田亨曾经总结说,这一时期日本东洋学的进步,表现在:(一)东方新的考古资料与诸文献的研究(如阙特勤碑);(二)古代语文的发现(如回鹘文、吐火罗文、西夏文);(三)西域各国的人种的研究;(四)各种非汉族宗教文献的新发现(如摩尼教经典);(五)粟特文化对东方的影响;(六)回鹘文化的东渐。见《輓近にぉける东洋史学の进步》,原载《史林》第三卷第一、二号(1918年),后收入羽田亨:《羽田博士史学论文集》,京都:同朋社,1975年,第635-653页。 (28)日本学者桑原骘藏《中等教育东洋史教科书》之“近世史摘要”中就提到,“欧人势力渐压东方,英人占印度,法人占安南、柬埔寨,俄人占西伯利亚、中亚,亚洲大部已为欧人占领,即今尚存者中国,亦在各国势力竞争圈中”,亚洲真正独立并可以与西洋列强并峙的国家只有日本,因此要由日本重新梳理亚洲历史,并重新整顿亚洲秩序。转引自《宫崎市定自跋集》,第29页。 (29)不仅是东北亚朝鲜、中国和日本,也包括越南,它在15世纪逐渐形成与大明国“北国”相对应的“南国意识”,虽然他们仍然保存了对中国的文化认同,但是却滋生了对北国的政治不认同,参看桃木至朗:《“中国化”と“脱中国化”--地域世界の中のベ卜ナム民族形成史》,载大峰显等编:《地域の口ゴス》,东京:世界思想社,1993年,第73-77页。 (30)参看石田幹之助《欧美にぉける支那研究》中所收《我国にぉける西域史研究》中对羽田亨的介绍,东京:创元社,1942年,第316-317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