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选择十月革命道路的正确性
人类历史的总趋势是向前发展的,即由野蛮向文明发展,由落后向进步发展,由贫穷向富裕发展,由分散独立向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一个总的趋势。这种趋势可称为历史的选择性,或者称为规律性。但是,历史的发展又是复杂的、曲折的。具体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来说,由于自然环境、空间位置、民族种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等的差异,历史发展的道路又不尽相同。历史的发展虽有其规律性,但人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所以历史不是注定的,不是自然形成的,归根结底历史是人创造的。人总是根据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所面临的可供选择的诸种道路前作出自己的选择。然而,选择者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和出发点不同,在道路的选择上必然有错误的或正确的、失败的或成功的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要继续维护其专制统治,然而时代已不允许,人民奋起反对。为了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摆脱困境,于是,他选择了战争。他的选择是错误的。战争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进一步激化了人民与沙皇专制制度的矛盾,从而加速了他的灭亡。二月革命后参加临时政府的各资产阶级政党试图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府,确保资产阶级的利益。同时,他们也寄希望于从战争中进行新的掠夺和从新的订货中牟取暴利,因此继续选择了战争。然而,面对战争的不断失败和广大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生活每况愈下,临时政府束手无策。人们对临时政府的不满情绪加剧,因此,临时政府的倒台势所必然。列宁选择了十月革命的道路,终于使俄国摆脱了困境,俄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事实证明:列宁的选择是正确的。 之所以说列宁的选择是正确的,是因为: 一、列宁为俄国找到了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即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迅速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从19世纪以来,俄国的改革和革命依次交替进行,改革不乏大刀阔斧之举,革命亦有流血牺牲之痛。结果,人们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沙皇专制制度。沙皇专制是阻碍俄国社会进步的绊脚石,于是,二月资产阶级革命的铁帚将其扫除殆尽。但是,打倒了沙皇又能怎样?人们并没有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那里得到所期望的结果。正是在人们感到困惑的时候,列宁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即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迅速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然而,这条道路的提出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断,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也就是说只有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才有可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因此,列宁指出的革命道路不仅为社会革命党人所反对,而且也为布尔什维克党人所不理解。事实上,列宁自己也说过:“俄国是一个农民国家,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在这个国家里,社会主义不可能立刻直接取得胜利。”[1] (p. 90)但是,后来列宁根据变化了的新的情况,迅速而果断地作出了新的选择,领导布尔什维克和广大人民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迅速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而且取得了胜利。在布尔什维克1917年的四月会议上,李可夫反对列宁的新的选择,他认为,社会主义应当从其他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产生。李可夫所依据的前提就是: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民的、小资产阶级的国家,因此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对此加以反驳,他说:“工人群众有责任帮助农民群众找到一条摆脱业已造成的经济破坏的出路。”列宁解释道:最后几个字是决议的关键。“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不是一种跳跃,而是一条摆脱业已造成的经济破坏的实际出路”。“既然资产阶级不能摆脱现状,革命就要继续前进”[2] (p. 438)。很显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是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是在毫无出路的处境逼迫下作出的一种可行的选择。 二、列宁解决了当时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战争与饥饿问题 十月武装起义胜利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取得了国家政权,但为了巩固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才刚刚开始。布尔什维克处境十分困难,这从卢那察尔斯基给他妻子的信中可略见一斑:“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甚至连国际主义者,都坚决抵制我们。市杜马对我们十分敌视。市民、知识分子,以至所有人,除了士兵和工人--也许还有一些农民--之外的所有人都是这样。现在我们面对的是可怕的、令人胆寒的孤立和疯狂的仇视。”[2] (p. 46~47)有更严重的问题:战争尚在继续,这不仅有德国人对俄国的进攻,更有国际反动势力和国内反动势力互相勾结企图对苏维埃政权进行颠覆;饥饿也在继续,死亡威胁着在食品奇缺、饥馑连连煎熬下的成百上千万的人们。 当务之急是解决战争与饥饿问题,给人民以和平和土地。在宣告新政权成立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得以通过。法令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和政府建议,立即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苏维埃政权多次向各交战国、中立国呼吁进行和平谈判,但协约国集团各国根本不承认苏维埃政权,拒绝与它发生关系。这时,同盟国集团的德国表示愿意与苏俄谈判和平。苏维埃俄国尽最后的努力再次呼吁各国参加和谈以达成全面和平,仍无结果。别无选择,为了摆脱困难,争取喘息时机,巩固政权,必须结束战争,列宁决定和德国单独媾和。12月15日,苏德签订停战协定。22日,双方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开始谈判。德国依仗其在对俄作战中占有优势,向苏俄提出了苛刻条件:割让波兰、立陶宛以及乌克兰、白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的部分土地,赔款近30亿卢布。这种苛刻、屈辱的条件,实在令苏俄无法接受。布尔什维克党内就是否签约发生了严重分歧和激烈争论。当时的形势--国民经济已濒临崩溃、人民已疲惫不堪、旧军队已经瓦解,国家已无法再战了。列宁主张尽量拖延时间,以获得喘息之机。1918年2月16日,德国宣布结束停战状态,18日开始向苏俄全线进攻。德军进攻猛烈,苏俄继续丧城失地。23日,德国提出更为苛刻的条件,要求苏俄在48小时内答复。情况非常危急,列宁坚持立即签约,并明确声明:“如果再空谈革命的政策,他便退出中央委员会和政府。”[3] (pp. 647~648)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就是否接受德国的条件问题举行紧急会议进行表决。结果7人赞同、4人反对、4人弃权,通过了立即签约的决议。3月3日,苏俄与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全盘接受了德国提出的条件。这一和约的签订,使俄国丧失了10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5000万人口。所以,《布列斯特和约》对苏俄来说是极其苛刻、极具侮辱性的,然而又是无奈的、不得已的一个举措。但是,从当时以及紧接着而来的事实证明,列宁所采取的这一举措是正确的和必要的。它第一次成功地利用了帝国主义两大战争集团之间的矛盾,退出了世界大战,暂时缓和了苏维埃俄国所面临的紧张局势,赢得了时间。至1918年11月,德国由于在西线失败,国内又爆发革命,霍亨索伦王朝覆灭。紧接着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苏维埃俄国于11月13日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收回了损失的权益。 对德战争结束和废除《布列斯特和约》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政权又相继战胜了国内白卫反革命集团的叛乱和各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终于赢得了人民企盼已久的和平。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