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拜占庭史料中公元6世纪安条克的地震灾害述论(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武鹏 参加讨论


    公元6世纪发生的这6次地震给安条克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主要体现在对人口和城市建筑设施的损害。大量人员的伤亡不但是因为地震发生得比较频繁和剧烈,而且与安条克建筑密集、人口众多有关。据现代学者估算,在526年大地震发生前,安条克大约有30万人口(14)。按照学界比较认同的观点,拜占庭帝国首都(也是帝国的第一大城市)君士坦丁堡在公元6世纪人口超过50万人(15)。因此,作为帝国东部第三大城市的安条克有30万人口这一估计应该比较符合实际。正是因为人员稠密,因此城市中建筑物,尤其是公共设施因地震引起的倒塌所造成的伤亡极为严重。尼基乌主教约翰在其《编年史》中描绘了526年大地震后的悲惨状况:“那些来不及逃出房子的人都变成了一具具的尸体。”(16)而另一部重要的早期拜占庭史料《复活节编年史》也略有夸张地记载,在这次地震发生时“大地在不断地震动和翻搅,几乎所有居民都被卷入了墓穴之中”(17)。
    那么,这6次地震究竟各造成了多少的人员伤亡?也许我们已经无法得出极为准确的答案,但是拜占庭史家们还是给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数据。这6次地震中,造成伤亡最严重的是526年的地震。约翰·马拉拉斯记载安条克有25万人在这场地震中丧生(18),而普罗柯比给出的数字更是惊人,高达30万人之多(19)。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就判断安条克绝大多数的居民都在地震中遇难,因为马拉拉斯在同一章节明确写到,地震发生之时“正值耶稣升天节,很多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涌入了省城安条克以庆祝这个节日”,所以受害者中理应包括很多外乡人。遗憾的是,我们已经无从得知遇难者中究竟有多少人是安条克的居民,但是从常理推测,这一比例不会很低。我们还可以从528年地震的伤亡数字里间接旁证这一推断。据塞奥发尼斯记载,有4870人在528年地震中不幸丧生(20),约翰·马拉拉斯给出的数字是大约5000人(21),而《复活节编年史》给出的受难人数略少一些,有4000人死于这次地震(22)。从前文的史料记载来看,528年地震具有一定的烈度,但造成的遇难人数与526年地震相差甚多,除了震级差别和外地游客这两个原因外,还可能和2年前的大地震让众多安条克居民丧生,因此人口基数锐减有关。
    在其余几次地震中,第3、4、5次地震没有明确的人员伤亡记载。从史料看,这3次地震,尤其是第3和第5次地震的破坏程度相对较小,因此可能造成的伤亡并不多。而588年的地震又一次造成了比较大的人员伤亡,埃瓦格里乌斯“根据城市面包供应量估计,大约有6万人死亡”(23)。由于他是安条克主教格里高利的重要顾问和助手,同时又亲身经历了这次地震,因此这一记载的可信度较高。从上述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如果以公元6世纪初安条克有30万人口计算,那么公元6世纪的6次地震给该城造成的人员伤亡率是十分惊人的,伤亡人员的数目应该可以与同时期“查士丁尼瘟疫”导致的死亡数字等量齐观。
    除了人员伤亡外,地震的危害还体现在对城市建设的破坏上,这一点从上文引用的拜占庭史家关于地震的记载中就可以看出。多次地震让城市建筑受损严重,安条克多年来的建设成果几乎毁于一旦,其中不乏教堂和浴室这样大型的公共设施。更为严重的是,公元6世纪频繁出现的地震由突发性破坏变为持续性破坏。尽管在每一次地震后,安条克人都会努力进行城市重建工作,但是在生产力比较低下的古代社会,面对六十余年爆发6次地震的高发频率,重建工作的进度明显难以匹敌破坏造成的损失。如528年发生的地震就几乎让526年地震之后30个月的重建成果全部付诸东流。
    此外,由于人力物力所限,一些地震后被破坏的建筑即使经过了长期和多次重建,也很难恢复震前的原貌。埃瓦格里乌斯就记载588年地震前安条克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大教堂的穹顶还是526年大地震后“用达芙涅附近的木材支撑起来的”(24)。经过这样草草修复的建筑显然谈不上坚固,因此在之后发生的地震中,非常容易被摧毁。如埃瓦格里乌斯在同一章节写到,588年地震的时候,这座教堂最终也未能幸免于难,“地震使这些支撑的木材都倒塌了,只有穹顶还保留下来”。可见在震后对安条克建筑,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的维修并未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样,高密度的地震和难以完全到位的修复工作形成了恶性循环,让安条克的城市建设水准不断下降。
    公元6世纪的多次地震给安条克造成了极大的人力与物力损失。人员的伤亡和城市建设的破坏影响了安条克城市的繁荣。根据现代学者唐尼的推测,城中幸存的许多居民在地震后迫于生计,选择逃离城市移居到帝国其他地区。根据考古发现,甚至很多难民可能去往帝国的西部如米兰等城市定居。大量人口的迁移进一步降低了城市的活力(25)。为了维持这座重要大都市的繁荣与稳定,拜占庭中央政府和安条克地方政府、民众等不得不努力开展震后的救灾活动。
    
    客观来说,面对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拜占庭帝国上下都采取了一些必要的应对措施。参与救灾活动的不但有拜占庭皇帝和安条克地方政府,当地的普通民众和基督教会也是主要的参与者。从内容来看,拜占庭帝国的地震应对措施较为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人员救助、物质援助和心理抚慰三大类。
    在地震发生之后,最先展开的救灾工作是对受困人员的救护。从史料对安条克建筑的描述情况来看,当地很多房屋,尤其是公共建筑多为石木结构,这在古代缺乏大型机械设备的情况下给救援行动带来了很多困难。但是,我们依然能从现存不多的史料中找到描写安条克民众拯救受困人员的记录,其中最详细的是埃瓦格里乌斯的《教会史》。在588年第6次地震后,安条克主教格里高利被困在一座建筑之中,当地民众“利用余震造成的一个洞,用一根绳索在危害到来之前把他吊上来,使他获救”(26)。我们可以从这一描绘大胆推测,经过公元6世纪的多次地震磨难,安条克的民众已经拥有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救援经验。但非常遗憾的是,因为相关史料的匮乏,我们很难了解到具体有什么人参与了救护工作。至少从目前发现的记载来看,在地震刚刚发生后,救人行动的主要参与者还只是安条克当地的民众。
    除了对受困人员的救护外,救助活动还包括对灾民的安置。这项工作主要由安条克当地政府和教会来完成。尽管对于灾区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总体看来,安条克当地的灾民救助工作进行的还是比较有序,一些地方官员在灾后起到了很好的领导组织作用。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526年地震时的东方政区长官埃弗兰。根据埃瓦格里乌斯所言,在这次地震中,安条克主教等一些当地要人都死于非命,因此埃弗兰独自承担起领导安置灾民的工作。他想尽一切办法保障城市的必需品的供给。在救灾工作完成后,安条克民众因为钦佩他的所作所为而选举他为教士,随后他就被任命为安条克的主教,以作为他杰出工作的回报。而528年地震后,又是已经作为安条克主教的埃弗兰第一时间向皇帝汇报了灾情,并领导当地人民进行灾后重建工作(27)。
    然而,仅仅在地震后进行人员救助还是远远不够的,重建城市这一任务需要充足的物质保障,而这一工作主要是由拜占庭皇帝主持。皇帝采用的最主要物质援助形式是拨款。按照拜占庭史家的记载,上文提到的每一次地震之后,皇帝一般都会给予安条克一些金钱以支持救灾和重建工作。最多的一次拨款发生在526年地震后。查士丁一世闻讯首先拨款3000磅黄金进行赈灾,随后在得到相关官员的灾情汇报后又追加拨款1000磅(28)。按照拜占庭帝国早期的货币制度,4000磅黄金相当于288,000索里德金币(拜占庭金币单位,1磅黄金等于72索里德);而根据一些现代学者的估算;公元5-6世纪时,拜占庭帝国一年的财政总收人大约为500万—600万索里德(29)。由此来看,皇帝给予安条克的这笔救灾资金的数目是比较庞大的。
    除了直接拨款外,皇帝有时还在地震后采用免税的方式以减轻安条克灾民的负担。如约翰·马拉拉斯提到,在528年的地震之后,查士丁尼皇帝和塞奥多拉皇后除了拨款200磅黄金给安条克和其他周边城市外,还免除了安条克民众3年的税务(30)。显然,这种举措对受灾的安条克城来说颇有益处。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从现有资料来看,免税行为并不经常出现。与拨款相比,这更像是皇帝个人决定的一种非常规救灾手段。
    最后,拜占庭帝国还在震后对安条克灾民采用了某些心理抚慰的措施,即通过基督教信仰安抚当地民众恐慌的情绪。根据埃瓦格里乌斯记载,在526年和528年连续发生地震后,查士丁尼皇帝下令将安条克城改名为塞奥波里斯(即上帝之城的意思,Theopolis)(31),以让安条克民众感受到精神上的保护。而一些基督教的圣徒和圣物也被安条克民众视作自己的保护者。公元5世纪叙利亚地区曾经有一位著名的修道士西蒙,其生前得到了基督徒的广泛崇敬,去世后被教会奉为圣徒,遗体被安葬在安条克。在之后的历次灾难中,安条克民众都会寄希望于西蒙圣体的护卫。根据当时拜占庭时代叙利亚地区一篇匿名的《圣徒西蒙传记》所言,一些安条克当地的基督徒甚至在地震后提出“我们城市的城墙已经毁于一场地震,(西蒙的)圣体就是保护我们的一道城墙”(32)这样的言论。除此之外,安条克教会还是通过各种宗教仪式对当地民众进行安抚。例如,526年地震后数天恰逢耶稣升天节,安条克当地幸存的民众就聚集在没有倒塌的教堂前,由教士们带领进行祈祷,以求得到上帝的拯救和心灵的安慰(33)。当然,在当时科学不发达的时代,这种精神抚慰与现代医学中有目的地实行的心理治疗截然不同,更多地表现为帝国民众自然流露的宗教崇拜。但从客观效果来说,这些宗教活动对以基督徒为主体的安条克居民有一定的安抚作用。
    从前面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在地震灾害发生后,拜占庭皇帝、安条克地方政府、教会和民众都采取了一定的应对措施。然而,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这6次地震依然给安条克城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除了地震造成的直接破坏过于巨大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呢?笔者认为,对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控制不力给灾后城市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