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革命排满”与八旗社会(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赵毅 王景泽 参加讨论


    “革命排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组成部分。孙中山指出:“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其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51)。也就是说,“排满”不仅要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统治,还要打倒几千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所以“排满”包含着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双重的革命意义。辛亥革命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实施,标明其与以往一切反清斗争有着本质的区别,具有进步的革命民族主义内容。
    “革命排满”与以往反清斗争之另一区别,是革命党人不是将满族或八旗做为一个对立的整体看待,而是实行两个区别:将满洲贵族与广大满族人民、八旗上层与下层普通旗人区别对待;将抵抗革命、誓死效忠清廷的顽固分子与欢迎革命及保持中立的旗人区别对待。革命党人虽未以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中国社会的矛盾,但他们也认识到,压迫广大汉族人民、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卖国求荣的是以满洲贵族为首的清王朝,它才是革命的对象。而满族人民、下层旗人,同样遭受清政府的压迫,是封建专制统治下的牺牲品。是革命中努力团结和争取的对象;那些旗籍官僚,只要不反对革命,同样受到革命党人的欢迎。这是加快革命进程、迅速瓦解清王朝的有效策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正确的民族政策,是革命党人在民族问题上的杰作,不仅争取了广大普通旗人,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而且维护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完整,避免了帝国主义利用民族矛盾分裂中国的企图。
    资产阶级“革命排满”政策的正确实施,得到了广大普通旗人的拥护。他们长期被禁锢在旗营中,受到种种人身限制,虚享有名无实的“特权”,过着朝食夕饥的贫困生活,对清王朝的失望憎恶在旗营滋长漫延。由于种种原因,他们难以掀起反抗的浪潮。革命来临之际,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主义感召下,他们由怀疑、惧怕乃至仇视革命,转而顺从、拥护甚至参加革命,基本持倾向革命的态度。对革命的局部顽抗并不代表八旗社会的主流。恩格斯说:“压迫其他民族的民族是不能获得解放的。它用来压迫其他民族的力量,最后总是要反过来反对它自己的”。辛亥革命中,八旗社会间接地发挥了这种作用。这场革命把八旗人民从封建专制统治下解放出来,使他们摆脱了满洲贵族和旗营制度的桎梏,走上了自食其力的新生道路。存在了200多年的八旗寄生阶层,终于成为历史的陈迹。“革命排满”不容非议。
    注释:
    ①⑨⑩ (34)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第358页;47页;259、257页;325页。
    ② (22)(24) 《满旗社会历史调查》第81页;181页;98页。
    ③④ (51) 《孙中山选集》上卷,第69页;74页;75页。
    ⑤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3卷,第280~281页。
    ⑥⑦⑧ (12)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第934页;931页;915、917页;918页。
    (11) 如镶黄旗汉军都统张英麟、察哈尔都统冯国璋、镶黄旗满洲副都统秦绶章等。
    (13)(14) 《辛亥革命回忆录》第1集,第240页;235页。
    (15)(27)(37)(38)(39) 《申报》1911年12月29日;11月18日;10月14日、17日;10月31日;11月2日。
    (16)(20)(36)(43) 《辛亥革命回忆录》第5集,第537、548、592~604页;581~585页;10页;10页。
    (17) 《辛亥革命在辽宁档案史料》第150页。
    (18) 《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辛亥革命》第197、219、222页。
    (19) 《满族简史》第174页。
    (25)(48)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第6册,第257~258页;41页。
    (26)(42)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第5册,第251页;250、253~259页。
    (51) 关于戊戍变法时期有八旗动向,参见《维新运动与八旗社会》,载《哈尔滨师专学报》1991年第1期。
    (23) 《拒俄运动》第40页。
    (38) 《近代史资料》1961年第1期,总25号,第441页。
    (29) 《广东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第193页。
    (30)(31) 《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第33页;34页。
    (32)(35)(47) 《辛亥革命回忆录》第4集,第250、266页;258页;267页。
    (33) 《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8辑,第7、208页。
    (40) 《辛亥革命回忆录》第8集,第487~488页。
    (41) 《辛亥武昌首义史》,第353页。
    (44) 《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上册,第176页;《盛京时报》宣统三年十月十二日。
    (45)(49) 《辛亥革命回忆录》第2集,第95页;29页。
    (46)《满清稗史,南北春秋》卷上,第4页,《辛亥革命回忆录》第2集,第58页。
    (50) 《辛亥殉难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