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学术讨论会综述(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范丽萍/岳蓉 参加讨论

3.中东、中亚、南亚问题。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黄民兴教授《试论20世纪中东国家的民族构建问题》一文认为“战后中东国家的民族构建取得了重大成就,民族国家体系已经较为稳固。不过必须看到,中东的民族国家依然带有传统伊斯兰教体制的浓厚痕迹,传统的政治文化甚至在国际关系领域和民间也有影响。”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车效梅教授《当代中东大城市困境与对策分析》一文以开罗、伊斯坦布尔、德黑兰等城市所出现的城市病为切入点,探讨了中东国家城市问题的表现及其政府所采取的对策。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张世钧教授在《阿拉法特对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的贡献》中指出,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起者和出色的民族领袖,是巴勒斯坦的民族之魂。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杨子娟副教授《剖析美国对塔利班政策的实质》一文认为美国对塔利班政策的实质是出自于美国全球霸权的利益。北京大学历史系王红生教授在以《印度民主政治》为题的大会发言中分析了印度民主政治实现的原因,他认为印度的民主政治建设为发展中国家民主政治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4.世界军事问题。首都师范大学程文进博士《美国对德国1935年重整军备的反应》一文认为“美国在德国重整军备问题上采取默认态度,就是企图通过满足德国片面修正《凡尔赛条约》的要求来消除德国的不满情绪,进而使欧洲保持和平与稳定。”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李积顺副教授的论文《盟军最高统帅部的“轰炸战略”分歧和决策》对1944年盟军最高统帅部在战略空军作战目标上的分歧进行了考察梳理,并初步分析了“轰炸战略”的决策和成因。中国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助理研究员李龙提交的论文《世界史研究中的“军事革命”概念--兼谈20世纪的军事革命》论述了“军事革命”的概念和内涵,探讨了20世纪世界军事领域相继发生的机械化军事革命、核军事革命和正在进行的信息化革命。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黄凤志教授的《新军事变革的国际政治效应》一文认为新军事变革是一场重铸民族国家安全利剑和盾牌的竞争;它促使世界各国军事力量形成新的数字化鸿沟;新军事变革的结局可能会加剧国际战略力量对比的严重失衡,催生新的安全困境;新军事变革将成为超级大国构筑世界新秩序的利器。
    三、现代国际关系史的新进展
    与会代表交流了各个院校对国际关系史研究的信息,并就下面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1.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刘德斌教授以《当代国际关系的解读》为题做了大会主题发言,他认为对后冷战时代国际关系推测技术性评论已经成为过去,应该从学理上进行评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沈志华教授认为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史两个学科之间研究目的和方法均有所不同,两者应该互为借鉴。
    2.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韩永利教授的论文《中国抗日战争与中美关系的演变》认为“中国与美英等西方国家战时关系的演变,是中国抗日战争进程影响的结果,表明了中外关系革命性变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这对中国最终完成民族独立走向世界来说,是划时代的开端。”安徽大学历史系周乾教授提交的论文《论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寻求国联支持的外交努力》认为“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为中国抵抗日本的侵略营造了较为有利的环境,为日后构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创造了有力条件。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何兰教授在《中国欧盟关系的变化及未来走向》一文中指出,虽然由于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是中欧关系中积极因素始终是主流,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已成为总的趋势。中国应该审时度势,准确进行战略定位,采用灵活的外交策略,趋利避害。
    3.冷战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梁军讲师的论文《试论战后英美特殊关系的建立》认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英美关系是一种非均衡的相互依赖关系,它充满了实用主义的色彩。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徐友珍副教授《论美英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的分歧与协调(1950-1951)》一文指出,美英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的分歧除了反映两国对华政策的差异外,也折射出两国对联合国组织的不同理念。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张颖讲师的论文《美国对英国的金融政策与战后英镑第二次贬值》指出,出于巩固美元国际地位的需要,美国战后采取支持英镑的金融政策。但是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自身实力的衰退和对支持英镑缺乏信心,在多次支持英镑的努力失败后,美国只能任由英镑贬值。山东枣庄学院曹胜强教授《论雅尔塔体系与冷战的关系》一文提出雅尔塔体系不仅不是冷战的根源,反而限制了冷战向热战的发展。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的刘莲芬副教授在《论杜鲁门时期的美国东南亚政策》一文中强调,随着冷战向亚洲扩展,杜鲁门政府逐步重视东南亚在美苏对抗中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建立尤其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确立了以制华为核心的东南亚政策,为冷战期间的东南亚战略奠定了基调。吉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伟副教授的论文《“冥王星”计划--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古巴的军事打击计划》以美国对外关系解密文件为基础,探讨了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古巴的军事打击计划--“冥王星”计划的制定、实施及影响。
    4.欧盟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黄正柏教授《英国在二战后欧洲联合进程初期对国家主权原则的坚持》一文认为,在战后欧洲联合的过程中,英国一贯坚持国家主权原则,反对转移或者说让渡国家主权。英国的这一方针使英国在西欧开始进行超国家的一体化时置身事外。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贾文华副教授在《欧盟禁毒政策:成因、内容及其发展趋势》一文中指出,欧盟的禁毒政策是在毒品危害日益严重、一体化不断深化以及部分欧洲政治精英的推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体化的深化将使欧盟禁毒政策的非主体地位有所改观,而且部分成员国将依据强化合作原则,通过《申根协定》所开辟的“多速欧洲”道路来处理它们所面临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