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1941年的“赫斯事件”(3)
到1940年9月,一年不得驾机飞行的限期期满。 赫斯认为他可以不受诺言的约束了,就积极的着手做各方面的准备工作。9月8日,赫斯召见地理政治学家阿尔布莱希特·豪斯霍费尔商讨与英国接触的办法。他问豪斯霍费尔有无可能“向英国重要人物介绍希特勒迫切要求和平的愿望”。他说:“即便德国在欧洲取得完全的成功,它所处的地位也不可能把英帝国的遗产接收过来。元首不愿意看到英帝国被摧毁,即便今天也不愿意。英国是否有人愿意和平?”就在这次讨论中,豪斯霍费尔向他建议可通过哈密尔顿公爵试一试。他介绍说:“年轻的哈密尔顿公爵一直接近伦敦的重要人物,甚至接近邱吉尔和国王。”(19)1940年9月23日, 豪斯霍费尔致函哈密尔顿,要求他在里斯本和赫斯会会面。哈密尔顿未予理采,赫斯遂准备自己直接找上门去。接着,赫斯布置飞机工厂为他专门设计、生产一架可带两个油箱、装有特殊无线电设备的麦--110型飞机。 这家工厂的试飞队长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向希特勒的专机驾驶员鲍尔报告,而赫斯反倒又大模大样地跑到希特勒的住地向鲍尔要去印有“第三帝国绝密”字样的空中禁区图,有了这张地图,赫斯就能驾机飞出战时的德国了。随后赫斯就进行数十次的训练飞行。 赫斯上述行动没有得到希特勒的默许是不可能的。了解第三帝国内幕的人说,凡是讨论涉及最高机密的事,希特勒通常只跟直接有关的人谈。这已成了他“战时的惯例”。凯特尔说:“希特勒只把他所认为哪一个人应该知道的事情,告诉哪一个人,不再多说一点。”《赫斯:不速之客》一书说:“那些最接近希特勒的人承认,赫斯是去执行希特勒的使命的。除了具体的飞行时间和日期--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气条件,希特勒是知情的”;斯大斯也认为,“赫斯的出走虽然不是出于希特勒的要求,但希特勒是知情的”。对此,比弗布鲁克表示同意。(20)其实关于这一点,赫斯本人也是承认的。 1941年1月1日,赫斯原本计划飞往英国,只因气候关系中途被迫折返。事后他和副官波奇进行了一席谈话,详细地阐明了希特勒的对英战略意图和他的打算。波奇直截了当地问赫斯:为什么要在希特勒不知情的情况下飞往英国。赫斯回答说:“今晚作出此项具体尝试,或可能招致的失败,希特勒确实不知道。但尽可能及早地和英国媾和,这是他最紧迫、最重要的愿望。我和他多次讨论过此事。……已经多次通过里斯本或别的方面和对方接触,但都没有结果。形势要求我们直接打交道。到时我们就能看出,我们如何才能站住脚跟。这就是我下决心这样做的原因”。接着他又说:“我们的敌人在西方,而在东方,那是危险的所在地,也是元首集中思考的地方。”副官追问道:“你的意思是说俄国?”赫斯点点头说:“我指的是俄国。如果我们继续照现在这样和英国打下去,我担心,德国将最终也要和世界上其它大国交战。美国将会卷入战争。美国和英国站在一起,对我们说来可能太强大了。这不是精神和决心的问题,而是现实和数字的问题。”(21) 从上述谈话中,人们不难看出:1、赫斯的思想是十分清晰的,而且颇有见地;2、赫斯和希特勒多次讨论过形势和对英战略,因此, 赫斯的思想和希特勒是一致的;3、赫斯的行动是贯彻执行希特勒的意图。 赫斯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那是鉴于他的地位和他与希特勒的特殊关系。对此,他曾十分自负地说:“我比元首周围的任何一个人都更能准确、明白地理解元首的思想”。(22)此话的确不假。赫斯是最早的纳碎党的成员之一。1923年起他就但任希勒特的私人秘书。赫斯声称,他的灵魂可以播下希特勒种子。在希特勒坐牢时,他就协助希特勒记录、整理了《我的奋斗》。他是希特勒的知己、心腹、忠实门徒。有人说,赫斯对希特勒只有忠诚,没有野心。因此,希特勒攫取政权后,就任命赫斯为纳碎党的副领袖。德国入侵波兰的当天,希特勒又指定赫斯为戈林之后第二号继承人。关于赫斯和希特勒的关系,邱吉尔有段话说得颇有道理。他说:“赫斯”崇拜希特勒,而且极其关心争论中的世界问题。……他知道并且能了解希特勒的内心活动--他仇恨苏俄,他渴望消灭布尔什维克主义,他钦佩英国也切望同英帝国友好,他蔑视其它大多数国家。没有人比赫斯更了解希特勒。”(23)由此可见,赫斯出走英国决不是个人一时冲动的行动,而是希特勒对英、对苏战略考虑的必然结果,也是赫斯对希特勒的纳碎主义坚定信念的必然结果。 那么,希特勒对英战略是什么呢? (三) 希特勒的狂妄野心是要称霸全球。他有一套世界战略打算,第一步是声东击西,席卷西欧大陆;第二步是声西击东,入侵苏联。在声东击西时竭力稳住苏联;在声西击东时则稳住西方。在入侵苏联得逞后,他妄想进一步向中东和印度推进,切断英帝国的生命线。在得必要的“政治地理”后再和美国对抗,进行所谓的“洲际闪电战”。 1940年夏德军侵占法国后,希特勒认为“英国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靠美国,……二是靠苏联”(24)。摧垮美苏,英帝国也就不打自倒。在对付美苏两个强国时,希特勒妄想把英国作为一个力量平衡的因素。他认为,“从长远来看,德国控制西欧、中欧,英国的威胁并不是很大的,更大的威胁是其它世界强国--俄国和美国的介入。”“俄国是英国赖以支撑住的最大因素。……俄国暗示不希望有一个强大的德国的一切意图,都会燃起英国的希望,如同一个人捞到了救命稻草……一旦俄国被摧毁,英国的最后希望也就破灭了。到时德国就是欧洲和巴尔干的主人了。”(25)在德军东侵苏联时,希特勒担心英国从背后出来牵制德国,更担心美国卷入战争,美英联合来对付德国。为防止美国介入战争和防止美英联合起来,希特勒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稳定英国是至关重要的。过早地入侵英国本土,不但可能逼使美国过早地介入战争,而且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地也会落到别人手里,只会增强对手,与己不利。希特勒说,英帝国过早地瓦解,“对德国是没有好处的。我们用德国人的鲜血换来的东西,只将对日本、美国和其它大国有用”(26)。1940年6月,他对索墨里尼说:“英帝国毕竟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一支力量。”(27)同年6月18-19日,齐亚诺在日记中记载道:“是否需要摧毁英帝国,希特勒对此作出了许多保留。直至今天他依然认为,英帝国是维持世界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28)鉴于如上的考虑,希特勒在打垮法国以后,他所竭力要争取的是和英国作出一项妥协的安排。为此,他通过各种渠道想和英国拉关系,其中还想通过罗马教皇向英探询媾和的条件;同时在一定时期内他不愿过份地伤害英国。赫斯说:“希特勒要一个强大的英国。他要和英国媾和。这就是敦刻尔克以后为什么没有入侵英国的原因。”(29)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