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国的蓄奴和释奴(2)
三 在阿拉伯帝国,奴隶制作为封建制度的必要补充而长期存在,它对帝国产生了重大而又复杂的影响。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一、奴隶和释奴的起义震撼了阿拉伯封建统治。阿拉伯帝国奴隶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统治者的反抗。647年, 奴隶出身的阿布·穆苏里姆在呼罗珊发动起义。经过三年的斗争,推翻了伍麦叶朝的统治。阿拔斯人利用了人民起义建立了阿拔斯朝的政权,虽然一度繁荣景气,但人民的起义不时发生。816--887年,阿塞拜疆地区爆发了巴贝克起义,起义者以红色为标记,被称为“红衣军”队伍曾发展到百多万人,其中就有很多奴隶参加。更大规模的一次是869--883年爆发于巴斯拉地区的黑奴大起义。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有成千上万的东非黑奴在阿里·伊本·穆哈马德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起义。起义者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应该废除无道的哈里发,人人平等,善良的人即使是黑奴也可以当哈里发。起义队伍曾达20万人,他们夺取了巴斯拉城,进逼巴格达,屡次打败政府军。这次起义虽然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失败了,但沉重地打击了阿拔斯朝的封建统治。 二、奴隶禁军势力的抬头导致哈里发权力的衰落。阿拔斯家族利用穆苏里姆起义的力量,推翻了伍麦叶王朝的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哈里发为了对付呼罗珊军人势力的抬头,招用河外地的突厥新兵做自己的禁卫军。但是突厥禁卫军人势力的增长,对哈里发权力也是极大的威协。禁卫军人在巴格达城内为非作歹,引起居民极大愤怒,随时都有暴动的危险。穆耳台绥木于836 年把朝廷迁到距巴格达六十英里的萨马腊城。哈里发穆耳台迪德(892--902年)时把首都迁回巴格达,但实际大权仍掌握在军人手中。在哈里发穆格台迪尔(908--932)时,禁卫军统领穆尼斯·穆赞法尔受封为“大元帅”,成了实际的统治者。他废黜穆格台迪尔而立他的异母兄弟嗄希尔。后来,穆格台迪尔在复辟后不久被杀害,而嗄希尔在废黜后被挖掉双眼,在巴格达街行乞。他的两位继承者穆台基和穆斯台克非也遭受同样的迫害。945年12月,艾哈迈德·伊本·布韦希率兵进入巴格达,把哈里发作为傀儡,统治着伊朗和伊拉克地区,直到1055年被塞尔拉突厥人所推翻。以后哈里发权力不出巴格达,到1258年终为蒙古铁骑所灭。 三、促进了阿拉伯民族与非阿拉伯民族之间的混合。阿拉伯帝国实行的蓄奴和释奴制度,对于阿拉伯民族与非阿拉伯民族之间的混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为下述几点: 1、血统的混合:阿拉伯人在对外扩张胜利之后,允许大批女奴和贵族婚配,改变了阿拉伯人原来单纯的血统。由于阿拉伯人对外征服的地区十分辽阔,故而这种混合的影响是很大的。波斯、叙利亚、埃及、马格里布的阿拉伯人与非阿拉伯人逐渐混合同化。 2、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和变化:随着阿拉伯人的征服, 伊斯兰教迅速向半岛以外地区传播。特别是蓄奴,确是使大批人改信伊斯兰教的原因之一。还可看到:帝国境内居民原先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现在都归信伊斯兰教,但是他们固有的信念和传统的影响却是深根蒂固的,于是各种异教的教义、思想、传说便从各种渠道带进了伊斯兰教。 3、阿拉伯语言的普及:阿拉伯语言由于是统治阶级的语言, 所以逐渐在帝国境内普及开来。其原因:宗教活动的需要,穆斯林过宗教生活,学习《古兰经》,都得要学习阿拉伯语;许多“释奴”为了服务于政府机构,谋得一官半职,也必须学习和掌握阿拉伯语;各地贸易通商的需要。因此,阿拉伯语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语言之一。 4、释奴对于发展学术文化的贡献:在阿拉伯帝国,“释奴”中很多是波斯人。这里原是波斯帝国统治的地区,文化水平较高。所以很多“释奴”对发展学术文化作出了贡献。如第一部完整的阿拉伯语法的作者西伯威息(公元799年卒), 就是一个释奴出身的波斯籍学者,他钻研了《古兰经》和大量的阿拉伯古语,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编写了一部一千多页的阿拉伯语法巨著。再如托渥士是伊本·阿拔斯的得意门生,他是麦加的法学家,是个释奴。伍麦叶时代出身于巴士拉学校的两个著名学者哈桑·巴士里和伊本·西林也是释奴。哈桑·巴士里是赛德·撒比特的释奴,伊本·西林是爱奈斯·马立克的释奴。 在文化生活中,奴隶成名者也不少。如伍麦叶时代被认为是伊斯兰教四大歌手之一的伊本·素赖只(约634--726年)就是一个释奴。麦地那的歌女哲米莱(约720年卒)被人誉为第一代艺术女王,她也是一个释奴。 注释: ①苏联科学院主编:《世界通史》 ②第三卷、第116页 ③希提:《阿拉伯通史》第387--388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