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我国首届美国历史国际讨论会侧记(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 陈海宏 杜凤山 参加讨论

3.美国现代化与科学、文化和思想。代表们指出,美国的现代化不单纯是经济现代化,而是全方位的现代化。美国学者艾普尔比在《10世纪美国思想意识对现代化的贡献》的专题报告中,着重阐述了19世纪美国思想的多元化是如何推动了经济现代化的实现,富有新意。美国学者斯蒂芬对于美国文化受富足的影响做了专题研究,他的发言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兴趣。杨剑(江苏教育亩际协会)通过对美国大科学体系形成和发展的研究,认为科学技术是美国现代文明之最精华的部分,主要成就归因于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大科学体系的形成使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保持了世界科技大国的地位,满足了美国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的实现。龚淑林(南昌大学)具体分析了美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过程、特点、对经济的促进以及美国政府在这次革命中所采取的各项政策。王玉兰(郑州大学)和成希森(济南志诚广告公司)则独辟蹊径,从大众传播媒介入手,通过美国大众传播媒介的演变,阐明了传媒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美国从一个农业国步入工业大国、继而发展到今天的高信息社会成为可能,还通过其政治社会化和监督职能为保障经济技术高水平快速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牛淑萍(烟台师院)则阐述了美国精神的内容和实质,认为美国人正是通过这种开拓、求实、竞争和进取的精神来开拓北美大陆,才在短短时间里使这片辽阔大陆实现的现代化。总之,代表们一致认为,美国的现代化就是经济、科学、文化、思想的现代化,而科学、文化的现代化有时要先于经济的发展。
    4.现代化与美国社会。一些代表探讨了现代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和人民运动。美国学者詹姆斯·格林介绍了在美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工会组织的发展及其影响以及工会在当今美国经济中所起的作用。祝明和高鉴国(山东大学)论述了冷战给美国社会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在战后初期,是对左翼人士的迫害和对民主的压制;在50至60年代,美国政府被迫作出让步,加强对社会福利和科学教育方面的投入,并通过自发调节和国家调节相结合的途径,来努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高春常(烟台师院)通过对“黑幕揭发运动”的研究,介绍了美国知识界如何推动政府消除政界的腐败恶习,促使政府廉洁的。民族问题是美国社会中最突出的问题,也引起与会代表的强烈关注。李剑鸣(南开大学)对北美和中南美洲的印第安人进行了比较研究。黄兆群(烟台师院)阐述了美国民族政策的特色和优势,这就是:摒弃民族排外,合众为一;不许移民建立不同的民族政体或民族自治;不选择完全同化,也不选择文化多元化的道路。高鉴国就美国民族的多样性及文化多元主义这个鲜有人涉及的课题提出独到的见解,认为:文化多样性和同化是美国民族关系中存在的两个特性和两种倾向,多元是同化过程的起点和过渡阶段,文化多元主义保证了同化和融和在平等自立的条件下逐步进行。刘淑敏和李胜凯(曲阜师大)评述了杰斐逊时代美国对印第安人的“开化”理论和政策。孙宝珊(烟台大学)则通过介绍以马丁·路德·金为首的黑人民权运动,论述了当今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及其存在的社会根源,结论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民族问题是无法解决的。此外,代表们指出:现代化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不可能根本解决。
    5.美国现代化与军事扩张。学术界近来对军事问题日益引起关注。这是由于现代化的发展与军事关系密切,美国的军事扩张和军事建设直接影响到现代化的步伐。陈海宏(山东师大)介绍了北美印第安战争的历史,认为这一战争直接促成了“西进运动”的完成,加快了西部地区的开发,为美国崛起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奠定了基础。印第安战争结束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大规模向海外扩张时期。刘国柱(河北师院)研究了西华德和佩理的思想,认为他们的扩张主义思想是美国在太平洋和亚洲扩张的思想基础。王玮(烟台师院)则从剖析帕格森等著的《帝国狂澜》一书入手,探讨了19和20世纪之交美国扩张主义的根源、本质及影响。当今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剧变,在新形势下,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是如何发展的?彭光谦(军事科学院)对此做出了回答。他通过研究二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分析了克林顿对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内容和特点,认为在冷战后时代,美国政府正在把“经济安全”和“全球民主化”纳入国家安全战略的范畴,从而使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具有更大的进攻性和冒险性。今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趋势是:经济上加强在国际上与德日等国的竞争,在政治上扩张“冷战”的成果,加快美国价值观念的输出,力求不战而胜。
    6.美国现代化与外部世界。外交是代表们关注的热门领域,代表们的讨论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现代美国的外交政策。杨宇光和姚椿龄对战后欧美关系在我国的研究状况作了全面综述,指出了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金卫星(镇江师专)对19世纪30年代美国对德绥靖的“韦尔斯计划”进行了研究,认为美国企图借计划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操纵世界事务,但因缺乏与英合作的基础且本身又不愿承担义务而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但该计划暴露了美国在对德问题上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真正目的。赵学功(南开大学)分析了朝鲜战争初期的美英关系,认为英美在对华问题上存有分歧和矛盾,英虽在美压力下出兵,但对美仍有一定的“约束”,从而牵制了美国,避免了朝鲜战争进一步扩大。时殷弘(南京大学)则通过对1954年美国阻碍巴尔干同盟成立的分析,认为这暴露了美国进行冷战、充当世界霸主的真面目。此外,杨令侠(南开大学)对早期的美加关系的发展作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述,这对全面了解美国与加拿大的关系史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中美关系问题。梁碧莹(中山大学)回顾了近代中国留美学生对中国教育和“西学东渐”的影响,认为这对推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起了重大作用。苏格(外交学院)评述了战后初期美国对台政策形成的原因、经过和影响,认为这种政策为以后中美关系正常化留下了一个持久的障碍。刘广太(河北师院)论述了1949-1970年间美国是如何影响加拿大政府制定对华政策以及加拿大政府如何从完全屈从美国到动摇,最后与美国分道扬镳承认中国的历史过程。黄仁伟(上海社科院)分析了1959年美国的“康伦报告”,指出这份报告反映了当时美国对华战略正在进行调整,美国想使与中国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但因种种因素未能实现。中美关系的新时代是从1972年的《上海公报》开始的,顾宁(世界史所)回顾了《上海公报》发表前后中美文化交流的情况,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历史资料。这次会议使美国外交和中美关系中的许多重大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7.美国现代化与史学。史学问题是个理论性强、难度大、吃力不讨好的领域。但是一些学者甘愿坐“冷板凳”,就美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史学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张广智(复旦大学)介绍了现代美国史学的演变过程以及各个史学流派的情况,总结了现代美国史学在中国传播的曲折过程。王建华(上海社科院)阐述了美国一个主要史学流派“激进史学”的兴衰过程,对这一学派的历史地位作了客观评价。邓红风(山东大学)则对大家陌生的“科学史学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介绍了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思想内容、使用的研究方法、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从而填补了国内对美国史学研究的一个空白点。
    综合上述讨论的问题,可以看出:这次会议取得的成果超过了前几届年会,特别是把我国对美国现代化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代表们一致认为:美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有许多成功的历史经验可供我国借鉴。也有的代表认为,美国毕竟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其现代化进程是和侵略扩张同步进行的,实现现代化的美国必然要走上称霸世界的道路。所以,在借鉴其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还要坚持独立自主,同美国的霸权主义作斗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