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二战中法国猝败及反败为胜的原因初探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方论丛》 滕国林 参加讨论

法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主要参战国之一。号称“欧陆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周内被德国灭亡,抵抗运动孤悬海外,尔后又与盟军返回法国,反败为胜,原因何在,颇值探讨。
    
    德国战败波兰,吞并挪威;卢森堡陷落,5天后荷兰灭亡。不仅迫使数十万英、法联军丢盔卸甲,酿成“战争史上一大奇迹”敦刻尔克大撤退。6月5日德军开始进攻法国本土。法军节节败退,德军长驱直入。6月14日巴黎陷落,19日马奇诺防线被攻破,50万守军基本上被全歼,22日德军迫使法国签订了“停战协定”,法国五分之三的领土被德军占领,所谓的“法兰西战役”,仅历时20天,以法国的失败而告终。
    号称“欧陆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如此不堪一击,全线败北,其原因并不在于实力悬殊。战前,法国拥有94个师,加上并肩作战的英国9个师、荷兰10个师、比利时22个师共计135个师,坦克3000余辆、飞机16300多架,实力不弱,而其猝败的真正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防观念淡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有过一个短暂的繁荣时期。法国在一片和平繁荣景象下,开始歌舞升平坐享帝国繁荣生活。法国的统治者们也被和平生活冲昏了头脑,放松了对战后迅速发展的德国的警惕,放松了对和平时期的军队建设,放松了对全民的国防教育,反而一味追名逐利,造成政局长期混乱动荡。“从1925年4月到1934年2月,有多达17届政府来去匆匆,仅1933年内阁就更换了7次。在风云紧急的1937年6月至1938年4月的十个月时间里,内阁又四次更迭”①。魏刚、甘末林等军队决策人物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政治斗争上,成为保持荣誉和禄位的军人政客,从而导致了二战前国内法西斯组织迅速发展,卖国主义思潮不径而走,成为搅乱政局、扩充亲德势力内线队伍。爱国主义和尚武精神泯灭,投降主义思潮漫延,使法国在开战前,全国陷入混乱和惊慌。
    第二,战备不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虽然赢得了对德国的胜利,但自己也损失惨重,与战败国并无异样。相比之下,战后德国在迅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大量生产坦克、飞机及其他先进武器,不断扩充军备。而法国统帅部的政客们却贪恋和平生活,在政治上推行“绥靖政策”,从思想上解除了武装,自恃马奇诺防线“坚不可摧”,有一种盲目的安全感。对战争的准备采取漫不经心的态度。根本就没有作抗击侵略的准备,特别是对德国的警惕。
    第三,军事思想落后,战略防御单纯消极,适应不了“闪电战”的新战法。法国领导人无视科学技术发展给作战带来的新变化,以及德军对波兰进行“闪电战”的新特点,陶醉于“曾经为他们造成光荣的错误观点”②。例如,法国元帅贝当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宠儿是堡垒阵地与步兵火器两者结合,遂构成法军的胜利。今后国防,如将全部国境线建成堡垒,则敌人在陆上即无法加以摧毁与超越。此种阵地用自动火器和铁丝网配合,足以掩护后备军之动员集中,则法国安全可以保证”③。于是,法国最高统帅部决定沿东部国境线建造“马奇诺防线”。他们设想,新的战争还会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以步兵进攻为主,从坚固筑垒地域突破,缓慢地推进;法军则依托马奇诺防线,把战争拖向持久,然后慢慢地研究对策。在这一保守思想指导下,把50万守军配置在马奇诺防线上,而总预备队只有9个师,这便形成了法军静守防御的消极战略体系。法军的这种只注重战术地幅内的防御,忽视战略纵深内的防御;只注重对步兵的防御,忽视对坦克兵的防御,经不起集群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冲击。当德军突破后,法军无力进行反击。同时法国最高统帅部还忽略了把坦克集中使用在主要方向上的反冲击,仍以为坦克只是一种支援步兵的武器。因此,戴高乐将军指出:“法国的坦克并不比德国少,但它们被分散在各个地段上投入战斗,也分散地、一个个地被消灭”④。总之,法军的战争指导,远远落后于战争的实际,这是法国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英国的军事评论家利德尔·哈特指出:“法军的主要弱点,不在他们数量方面,也不在装备的素质方面,而是在他们的理论方面,他们的思想远不如对方那样的进步,根本没有跳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圈子。在历史上这样的例证太多了,胜利者每每产生保守的思想,结果遂成下一次战争中的失败者”⑤。
    第四,对德国主要突击方向判断错误,作战指挥严重失误。法军最高统帅部在战前根据自己的兵力布署以及本国的地理条件,对德军进攻的主要突击方向的选定作了分析。认为,马奇诺防线工事坚固设有重兵,阿登山区地形复杂不便于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行动,德国不可能把突击方向选在此处,很可能选在比利时中部。与法国人的意愿完全相反,德军进攻的主要突击方向恰恰选在了法国人意想不到的阿登山区。然而,法军最高统帅部并没有根据这一变化而修改自己的作战计划。仍将51个师配置在法、比边境和北方各省。当德军以“B”集团军群的部分兵力向比利时进攻时,法军最高统师部还以为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急忙又北调比利时3个集团军和9个英国师,企图将战火在比利时境内燃起。法军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这一行动正中德军佯攻比利时之计,而集中主力“A”集团军群出其不意地向阿登山区实施主要突击,一举突破防御,尔后迅速向加来海峡挺进,使盟军处于被动挨打状态,从而铸成了法国的败局。
    正是由于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法国在德国咄咄逼人的攻击之下,很快崩溃,迅速灭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