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二战中法国猝败及反败为胜的原因初探(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方论丛》 滕国林 参加讨论


    法国猝败后,以戴高乐为首的抗战派,一反战前和战初法国政府的被动状态,积极组织人民建立军队,联合盟军,英勇抗战,转变战略,这是法国反败为胜的重要原因。
    戴高乐早在二战前即曾向法国政府提出建立职业军的正确建议,在二战开始时又提出筹建坦克予备队,以便消灭可能在正面突破德军,但均未被采纳。1940年6月5日,他虽晋升为国防部副部长,但法国政府已决意投降。1940年6月16日贝当投降政府上台,不积极抗战,而欲屈膝投降。
    鉴于法国政府已完全失去了抵抗外来侵略的能力,并变成了德国的附庸,戴高乐抱着救国图存的愿望,背井离乡来到英伦三岛。丘吉尔首相接受了这位来自战败国,却信心十足,目光远大,富有胆略,实际上孑然一身,即无部属又无组织的将军,并给他所代表的法国提供继续战斗的机会。1940年6月17日下午,戴高乐向丘吉尔首相要求使用英国广播电台,首相慨然允诺。但两人商定等贝当向德国人求和之后再进行广播。当晚消息传来,贝当已要求停火。第二天下午6时,开始了戴高乐第一次对法国发表广播演说:“请你们相信我,我是根据对事实的充分了解说话的,我告诉你们,法国并没有完。使我们失败的那些因素总有一天会使我们转败为胜。”
    “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国抵抗的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决不会熄灭”⑥。戴高乐的讲话表达了他同德国法西斯抗战到底的决心,使法国人民备受鼓舞。戴高乐和吉罗一道成立了法国民族解放运动委员会,两人共同担任主席。这标志着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略转变的开始--朝着向德国法西斯进攻的开始。法国国内人民也响应戴高乐的号召,组织起来在敌占区展开斗争。给法国国内人民的抗德斗争极大的影响。1940年7月10日,法国共产党发表《告人民书》,号召法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和复兴法国而斗争。法共在城市和工厂普遍地组织了人民委员会,领导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仅在巴黎地区就组织发动“法国妇女同盟”、“大学生解放委员会”、“劳动委员会”、“作家委员会”等110个人民委员会和各阶层群众组织。
    戴高乐将军在丘吉尔首相的帮助下,不但着手组建了第一批自由法国支队,而且开始创立一个新法国的雏型。于“1940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日那天,他在伦敦公众的目光下,检阅了这支队伍。一周之后,首批自由法国飞行员参加了对德国鲁尔的轰炸。到7月底,大约七千人拿起武器为戴高乐和法国战斗。8月24日,他们荣幸地接受了英王乔治六世的检阅”⑦。在组建军队过程中,身处异乡的戴高乐着手建设一支新式军队。军队中有英国的装备,也有美国装备。美国人对他的帮助很大,许多技术人员是由美国人协助培训的⑧。戴高乐在英国组建武装力量标志着法国战略的重大转折--由消极被动挨打转变为积极的战略反攻。与戴高乐的行动相配合,法国国内的抵抗运动一刻也未停止活动。1940年11月,法共建立了敌占区军事组织的雏型--“特别组”,随后又组织了国内最早的游击队,“自由射手”和“游击队员”。法国国内的抵抗武装和戴高乐的武装力量共同构成了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反法西斯的、正义的武装力量,法国走向反法西斯的战略转变,正是由这样国内外两支武装力量组建后实现的。尤其不能忽视法国国内的抵抗运动。据统计,仅1943年一年之内,“自由射手”和“游击队员”等组织就对敌占区的铁路进行了2000多次袭击和破坏活动。
    在反法西斯战争转败为胜的过程中,戴高乐军事思想的变化是不容我们忽视的。戴高乐也认为,法国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德军在人数和武器上都占有压倒优势,或者早就作好了‘全面战争”的准备,而是由于英、法、波兰等国军事思想陈旧,装备落后,战略方针及部署失误。”⑨所以,当戴高乐为首的反法西斯力量转变战略的过程中,注意接受新的军事思想,吸取了单纯消极防御的教训,积蓄力量,配合盟军实现多方位的战略攻势。他将“自由法国”的部队交英国统帅部统一指挥。“1940年11月‘自由法国’的军队发展到3.5万人(其中有1000名飞行员)、20艘军舰和60条运输船”⑩。上述这些主观和客观上的条件,也是法国反败为胜的前提条件。
    在短短几年中,同是对付德国法西斯,法国的战局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法国国内抗抗运动的积极配合,也有盟国的援助,亦有戴高乐本人抗战决心,而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注释:
    ①《国防教育指南》,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51页。
    ②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第一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年版,第5页。
    ③唐子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史》,上海永祥印书馆1946年版,第13篇第168页。
    ④黄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第91页。
    ⑥⑦布赖恩·克罗泽:《戴高乐传》,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19、131页。
    ⑧亨利·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第103页。
    ⑨《国外军事论著评介》(一),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第113页。
    (10)《外国著名军事人物》上册,知识出版社,1980年,和38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