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海洋与近代以来的国际政治(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 孙宝珊 参加讨论

4. 争夺丰富的海洋资源,引起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对于像英国这样的海洋国家来说,了解和利用海洋的条件得天独厚。盎格鲁-萨克逊民族在长期与海洋打交道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感性知识,人们对探索浩瀚海洋奥秘的渴望,就像铁屑飞向磁石那样有强烈引力。据记载,英国人很早就开始了大洋探险活动。18世纪后期英国海上霸权地位确立后,国力大增,工业革命推动造船技术迅速发展,新型船舶和舰只不断涌现,为系统探索海洋运动规律提供了物质条件。在18、19两个世纪中,英国是世界上进行大洋地理探险和对海洋进行综合科学考察次数最多、成就最大的国家。其中有几次取得了显著考察成果。1831-1836年退役的皇家海军舰艇“贝格尔”号,装配能测定船只经度仪器天文钟,进行南半球航行考察,达尔文以自然科学家的身份参与此项活动。“当时英国海军部宣布,贝格尔舰此次探险航行,目的是考察南美洲等地区,测绘水路地图,对环球各地作精确的时计测量工作(即确定各地经度),而且多次声明,特别是要收集和研究各地区自然史方面的标本和资料等科学知识”(周邦立编:《达尔文年谱》,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43页),当然也不排除它有为本国军事和商业扩张的目的。1839-1843年探险家罗斯率船队完成环绕南极洲航行,初步了解到地球南端水域和陆域的基本面貌。“到19世纪中期,世界大洋地理的基本轮廓就已经大致清楚了。”(杨殿荣编:《海洋学》,高教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随着19世纪后期科学技术及工业的发展,揭示海洋运动规律的仪器和方法有了突破。英国在先前勘探海洋所积累的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深入而系统地大洋考察活动。1872-1876年“挑战者”号环球考察的成功,使人类全面认识海洋的各种潜在特性产生了飞跃。“挑战者”号在近3年半的时间里,考察了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航程12.6万公里,“观测项目主要有测深、测温、测流、采水、生物和底质取样,另外进行了气象观测和地磁测量。”(同上,第9页)这次综合性科学考察在海洋生物、化学、地质和物理等方面均获得了空前的成就,为尔后这些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引起了欧美许多国家考察海洋的兴趣,从而加速了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英国称霸海洋并不意味着它独占海洋。被它打败的葡、西、荷、法从未放弃经营海洋的政策,尔后德、俄、美、日也都相继开拓海洋事业,如美国的马汉就主张,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必先控制海洋。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大工业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资本通过海上通道把落后地区和未开化民族卷入资本主义一体化的漩涡;当时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已成为国际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列强为建立殖民统治秩序而展开的外交与军事活动。至此,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但这个体系的中心在欧洲,其“核心”是英国。简言之,近代西方世界得益于海洋而繁荣,依靠海权而强盛,海洋对近代国际政治的形成与演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英国虽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遭战争的严重破坏,仅商船就沉没了70%,国力元气大损,海上威力开始衰落,无力和美国进行大规模的海军军备竞赛。在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被迫接受美国提出的英、美、日军舰吨位比例为5:5:3方案,以保持现有的海军强国地位。同年2月6日,英、美、日、法、意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5个国家主力舰的吨是:英国52.5万吨,美国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国17.5万吨,意大利17.5万吨。这意味着英国承认英美主力舰均等原则,也标志英国独霸海洋的时代基本结束。但在国际航运业方面,英国商船队仍居世界首位。1939年,它有商船7,000多艘,共约1.8068亿吨。庞大的商船队同时经营本国和外国的客货运输,西欧其他国家也都有一定的经营海洋的能力。海洋各种功能的发挥仍然是西欧维持国际政治中心地位的主要因素之一。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德国、意大利遭到惨败,法国遍体鳞伤,英国疲惫不堪,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彻底崩溃,引出了美苏在全球的对峙局面。
    二、海洋在当代国际政治格局演变中的重要作用
    1. 战后美国一度独霸海洋
    美国是在马汉的“海上实力论”的指导和影响下开始扩充海上力量的。它把海洋作为进行对外扩张的主要通道和战场。其海军经过1898年美西战争和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若干次海上实战而发展壮大起来。
    战后初期,国际政治在两大阵营的格局下,美国的海外驻军遍布50多个国家,海军舰只吨位400万吨左右,兵员50多万人,另外退出现役或封存起来的军舰达2,000艘。这样一支庞大的海上武装力量,使美国从大战结束到60年代初一直独霸着海洋。由105艘核潜艇、12艘常规潜艇、15艘航空母舰、27艘巡洋舰、105艘驱逐舰和65艘护卫舰组成的美国第二、三、六、七4大舰队扬威于世界各大海洋之上,其战略目标是:确保海上优势,能够及时以武力应付各类危机;对空中、水面、水下加以控制,保证美国通往世界各大洋区航道的安全,并扼制若干海上咽喉要津。1978年2月美国海军部长克莱特宣称:“近30年来,在200次危机局势中,使用了美国武装力量,……在80%的情况下,都有海军参加。在100多次事件中,只使用海军。”(高兴祖等编:《战后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39页)十分明显,美国海军的作用,一是国家政治与经济扩张的重要工具,二是与盟国海军一起构成封锁社会主义国家的一支担负重任的武装力量,三是参与破坏及镇压广大第三世界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四是资本主义世界生存和运转的保障之一。可见,马汉的海权论在当代仍然作为保卫美国全球利益的主要军事手段和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
    8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美国为了维持其超级大国地位,回击苏联海上力量迅猛增长的挑战,把扩充海军力量放在优先地位,海军的军费连续多年居诸军种之首。目前,“一支以15个航母战斗群和4个水面战斗群为核心,以数百艘大中型水面舰艇和核潜艇为护航兵力的600艘舰艇的远洋舰队接近组建完成。”(张召忠:《未来世纪:海军大有作为》,载《军事展望》1988年第1期第32页)这些航母可搭载1,000多架各类飞机,其中5艘核动力航母能够绕地球航行数圈;常规战舰也具备吨位大,储备燃料多的特点,可以连续航行4,000海里以上;拥有足够数量的补给船,在世界各战略要津的300多个海外基地能给予有力支援;采用精良装备与技术设备,如舰载机、预警机、电子干扰机、战斧巡航导弹和“宙斯盾”系统等。航母是国家力量的缩影和海军威严与战斗力强的象征。当前世界上共有9个国家拥有31艘航空母舰,美国一家就占有15艘,而且都是排水量在6万吨以上的重型航母,如尼米兹级航母为9.1万吨,体大坚固居首位。近10年来,美国十分注重海基战略核力量的发展,研制成数种射程远、精度高的潜射弹道导弹,又在大量水面战舰上部署了战斧巡航导弹,使核武器的发射出现与陆地平分秋色的局面,形成所谓“四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体系。美国海军的各种优势,使其综合作战能力高于数量庞大的苏联海军,也是和平时期遏制苏联向海洋扩张的中坚力量。由于海军的陆战队和舰载飞机兼有陆军和空军的作战能力,可以相对独立地在遥远海外进行局部战争和参与解决地区冲突,因而美国海军又充当水上警察,不断干涉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国家主权利益和摆脱贫困的斗争。不难看出,当前美国仍然是掌握着制海权力结构的关键部位的国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