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明清苏州会馆的兴起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海》 马斌 陈晓明 参加讨论

清人杭世骏说:“会馆之设,肇于京师,遍及都会,而吴阊为盛。”[1]自明代后期以来,苏州兴起了众多的会馆。据《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统计,仅苏州附郭的吴、长、元三县境内,明清时期的会馆就有40个。吕作燮先生《试论明清时期会馆的性质和作用》一文,收录有苏州的会馆49所。笔者最近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又发现有12个被遗漏的会馆,它们是:关东会馆、人参会馆、药王会馆、浙嘉会馆、震泽会馆、中州会馆、上海会馆、鸭蛋会馆、白石会馆、广东会馆、浙江会馆和武林会馆,从而使已知的苏州会馆总数达到61个,称公所者尚不在其列。此外,苏州地区其它城镇的会馆数量也很可观,仅吴江县盛泽一镇,先后建立的会馆就有7个之多。
    苏州会馆的数量、规模在全国都名列前茅。那么,苏州众多会馆兴起的目的、条件和背景究竟如何呢?本文拟据现有资料,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抛砖引玉。
    会馆的设置当源于北京。目前已知的最早会馆,应属明代永乐年间安徽芜湖人,工部主事俞谟在北京捐建的芜湖会馆。[2]创建会馆的最初用意,据当时人称,是为在京仕宦、应朝官员、游历士绅及应试举子提供居停的场所。[3]北京是首都所在,政府机构众多,官员数量庞大,加上各地到北京觐见的官员、游历的士绅及赴试的举子,数量就更为可观。为这些仕绅提供初至居停场所的会馆源于北京,正是北京首都地位的客观需要。也正因如此,明清时期北京的绝大部分会馆,都是由仕宦所建,其目的是为仕宦服务的。[4]故这一类型的会馆可称为仕宦会馆。
    明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地经济交流日益扩大,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因而在一些工商业比较繁荣的城镇,出现了不少以工商业者为主体建立起来的会馆。“历观大江以南之会馆,鳞次栉比,是惟国家休养生息之泽久而弥厚,放商贾辐凑,物产丰盈,因以毕集于斯也。”[5]这些地区绝大部分会馆建立的目的是“通商易贿,计有无,权损益,征贵征贱,讲求三之五之之术。”[6]其性质主要是为工商业服务的,因此可称为工商会馆。苏州是当时工商业最发达,商品经济最繁荣的地区,它“地不能方二百里,而财赋当天下少半,郡城繁华,四方商旅辐辏,过者啧啧羡富饶。”[7]苏州会馆的蓬勃兴起,正是明清苏州在全国所居经济地位最真实的反映。在苏州的61个会馆中,创建人可考的有60个,其中工商会馆有56个,[8]占总数的93%,其工商会馆数量堪称全国第一。
    会馆的设立,意在“迓神麻,联嘉会,襄义举,笃乡情,甚盛典也”。[9]具体说来,会馆的建立大致有以下几个目的:
    一是联络乡情,团结同乡。“□来商贾辐辏之地,必有会馆,所以萃其涣而联其情,非作无益者比。”[10]建立会馆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聚会场所以团结同乡。在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浓厚的乡土观念。如金华人称,虽然“苏之与婺(指金华--笔者),同处大江以南,而地分吴越,未免异乡风土之思。故久羁者,每喜乡人戾止;聿来者,惟望同里为归,亦情所不能已也。”[11]金华与苏州同处风俗、语言相近的吴越地区,尚有离乡背井之感,从其它差异更大的地区来苏的经营者的感受,也就更可想而知了。会馆的建立,使远离家乡的经营者得以聚集有地,“庶几休戚相关,缓急可恃,无去国怀乡之悲,”[12]意义不可谓不大。为联络乡谊,会馆都设有客厅和厨房,以备同乡聚会宴饮之用。绝大多数会馆还建有专门的戏台以及楼亭馆阁、廊榭陂池、花园假山等娱乐和游览、休憩设施,用以改善聚会的环境和气氛。由于各有生计,同乡平时很少齐聚,因而往往借岁时伏腊及圣诞之机汇聚于会馆,“樽酒簋餔,欢呼把臂”,以笃乡情。会馆团结同乡的作用是十会明显的,以致往往有“垂白不相识面者,乃会归此地,不谋而合。”[13]会馆的建立,使同乡可以福美相推,阨乏相翼,无困于独,无败于群,紧紧地凝结成一个以地域为基础的利益整体。
    二是祀奉本乡本土的神祇或先贤,以求赐福。由于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各地居民的信仰也不尽相同,它反映在会馆所尊奉的保护神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上。如江西人建的会馆祀奉许真人,江淮人的会馆奉金龙四大王,福建人的会馆奉天妃,山陕人的会馆奉关帝,安徽人的会馆奉朱熹等等。明清时期,对保护神的崇拜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特别是外出经营者,经常遇到各种困难、疾病甚至灾祸,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依靠他们自身的力量往往不能克服,因而只能寄希望于通过祭祀的途径来得到神的庇护,以消灾免祸。正因如此,有些会馆往往是先由同乡集资修建祠庙,然后才逐步扩建成为会馆的,并且会馆常常以祠庙相称。如江西会馆称万寿宫、江淮会馆称金龙四大王庙,福建会馆称天后宫等。苏州的各地会馆,最主要的建筑无一例外皆为神殿。人们朔望香火,岁时报赛惟虔,希望因此“则神听和平,隆福孔皆,数千里水陆平安,生意川流不息。”[14]
    三是为同乡士商提供居停和贮货的场所。历来“凡弹冠捧檄,贸迁有无而来者,类皆设会馆,以为停骖地。”[15]会馆的最初用意就是用来供往来同乡居停的。如光绪时的两广会馆,是因为士商往来于苏州,无处寄身,因此才兴建的。其目的是希望“自今以往,乡人至者,上栋下宇,得有所托。”[16]会馆一般都建有居室,以供同乡临时居住。此外,有的会馆还兼有贮存货物的功能。如杭州绸商于乾隆二十三年兴建的钱江会馆,目的是使“吾乡人之至者,得以捆载而来,僦货无所费,不畏寇盗,亦不患燥湿。”[17]乾隆四十年,苏州官员刘某借“为贮货公所”的钱江会馆居住,占用房间30多间,迫使商人只能把货物搬出。为此众商呈词地方,要求勒石永禁官员占用会馆的行为。[18]会馆的这一作用,略同于旅邸,区别在于旅邸计日取值而会馆僦赁无所费而已。
    四是兴办有利于同乡的各种善举。对遭遇困难的同乡提供帮助,是会馆团结同乡、增强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因而相当多的会馆都兴办各种善举。如对老弱失业者提供救济,对伤残病痛者给予医疗,对客死异乡者供给殡舍,对无力归葬者代为掩埋等等。有的更设立义塾,以提供子弟教育机会,或兴建义渡、码头,方便经营者的运输往来。陕西会馆的普善堂、东越会馆的公善堂、新安会馆的积功堂、湖南会馆的泽仁堂等都是为同乡提供各种慈善服务的机构。不仅如此,一些会馆本身就是先襄义举,而后创建会馆的。如常熟的宁绍会馆,先在乾隆三十年设立了义瘗所,随后又增建丙舍,到乾隆五十七年,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会馆。此后,又于同治间设女殡所,民国时更建疗养院,[19]公益事业可谓十分完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