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我们对美国占领日本时期的政策进行了简要的评析。那么,从上述美国制定和实施对日占领政策的事实中,我们是否还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从表面上看,占领初期和后期美国似乎在日本实行了截然不同的政策,但从本质上看,或者说从其根本目标上看则是毫无差异的。在初期,美国是以消灭自己长期的劲敌和竞争对手,使之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为基本目标;在后期,美国则以尽速把日本培育成其它亚洲的反共据点为目标。具体目标虽有差别,但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实现战后美国称霸世界这一目标服务的。两个时期所出现的政策上的差别,只不过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国际形势所采取的不同策略罢了。 (二)应当承认,占领初期在美占领军主持下的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措施,尽管深深地打上了美国利益的印记,从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从清除日本资本主义肌体中的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和封建主义因素这点上讲,还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它对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占领军总是极力把这些措施局限在美国利益的范围之内,因而使这些措施只有在全世界反法西斯和日本民主势力施以强大压力的情况下,才得以较深入地进行,譬如修改宪法和农地改革等即是。所以说,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的真正动力来源于世界反法西斯民主势力和日本的民主力量。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战败的法西斯国家尚未根除战争祸源以前,由反法西斯盟国对其施以占领无疑是必要的。但正如《波茨坦公告》所说,一俟一个和平且负责的政府建立时,占领军就应立即撤退。如果美国占领军能真正地按照盟国的基本原则行事,对日本的占领本来是可以较早地结束的,但是美国通过搞单独占领,在日本大施利己主义的政策,因而使全面对日媾和被一再推迟。而后来策谋的片面对日媾和,也只是美国亚洲战略上的一着棋而已。由于日美“安保条约”的签订,日本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因此说,盟国的对日占领被美国的占领政策大大地延长了。反过来说,如果美国不策划单独对日本的占领,或者说能够按照盟国的规定去改造日本的话,那么,日本民族的真正独立或许来得更早些。 注释: ①《历史教学》1987年第4期。 ②③④⑤[日]藤井松一、大江志乃夫,《战后日本的历史》上,青木书店,1970年版,第103、114、112、118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