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系统洞穴文明史论(3)
6.东亚洞穴文明的历史积淀——墓穴的象征和纪念中的历史烙印 东亚系统墓穴考古发现体现了人类群体一直对远古洞穴居住的依恋。活着的时候洞穴居息,因而死后亦洞穴存放尸体,活着的后代给自己的祖先再造一个阴间洞穴世界,以示纪念;直到很后的今天之土葬遗风,一些人虽然住上了楼房,但食古不化的意识积淀,还是要创造一个“洞穴”阴间世界,以示自己对古风的尊孝;至于活人的地位、金钱,则加上程度不等的纸张等做的陪烧物来显示,虽然活人住的楼房之类变成了纸张等做的楼房模型陪葬,但大都一烧了之,而祖先遗骨还像远古那样在洞穴中存在。这种风俗习惯说明,东亚远古人类群体洞穴文明基因之积淀深厚,这人类群体的早期基因是本是源,洞穴比起楼房之类的模型纸火来是深层序列;纸火之类的表层序位则是随时代变化而有很大变化的,如平房纸火变为楼房纸火,马车纸火变为汽车纸火,等等。当然,现在提倡火葬的结果,骨灰入洞穴者应逐渐减少,但从东亚文明几千年、几万年的长过程衡量,以洞穴安葬祖先是时期长、人数众多的主体风俗,说明东亚系统第一个文明阶段——洞穴文明对人类历史整个过程的烙印之深。 日本历史上有一个被考古学所称的“古坟时代”,时间是公元3 世纪后半期到7世纪后半期,大约是日本原始公社瓦解、 国家产生以及“部民制”存在的时期,相当于我们所称的洞穴文明晚期到农业文明早期这种过渡阶段(洞穴文明、大河文明等阶段,在各民族史上具有随机性,不完全同步性,但是东亚文明史上总体趋向、顺序性是随机确定的)。这个时代比日本考古学上所称的绳纹时代和弥生时代前进了,但是从其坟墓的形制上可以看出,这个从洞穴文明脱胎出的人类群体,对以前远古人类群体居息活动场所纪念之强化。前期古坟的代表是前方后圆坟,埋葬的主体部分是粘土椁或者竖穴石室;一到中期古坟,前方后圆坟的外形出现了巨大的显著变化,而主体部分还是竖穴式石室;后期古坟,传入朝鲜半岛流行的坟墓式样,主体部分的构造向横穴式石室变化。〔10〕 至于东亚文明中心的中国历史上墓葬就更多了:“宝鸡北首岭已发现当时墓葬400多座,西安半坡有250多座,华县之君庙近60座,洛阳王湾70余座。……横陈村的几座合葬墓……是在大墓坑中依次挖了几个小坑,在各小坑中分别埋葬尸骨。”总之,如不管具体样式的变化,中国历史上的墓大都是坑穴式的;少数例外也有,如:“在兰州刘家坪的墓葬,用树枝将尸体略为遮掩之后,再在上面盖土。所谓‘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这种葬制。”〔11〕 相对于大多是坑穴墓葬来,其它形式的少数葬式还有树葬、瓮葬、野葬、水葬、火葬,等等。但是从中、日、朝的大多数坑、穴式墓葬来看,东亚文明系统对人类远古洞穴文明的依恋和纪念,是最为执着的,留给今人的重压也是相当深沉的。 7.东亚大陆各族穴居、墓葬的普遍意义 “根据田野考古报告,我们知道殷代一般住房是在地面上挖一个地穴,穴周加培低墙,然后立柱盖顶,出入口有斜坡或土附。这种形式的住房,考古工作者认为就是。《诗经·大雅·緜 》说:‘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复就是字的假借。”〔12〕说明殷代及其前代——如夏朝及此前和传说时代,洞穴分散居处的文明已开始向大河定居农业文明过渡,上述殷代住处的半地下坑穴半地上建筑是很好的证明。 正因为人类的交通工具(当然还有手制的其它工具)决定了人类居息、活动的范围大小,又决定了见识之宽广的不同程度,所以远古人类不发达的交通工具——腿脚的直接支撑和移动,而不是后来腿脚的延伸替代物如马车之类(包括手的延伸替代物——其它工具等),决定了东亚系统远古的洞穴居息(相应的小范围活动的历史舞台、分散的历史联系形式——各个群体的分散性),于各东亚系统民族起源史上的普遍性——洞处穴居及对其纪念的普遍性。 史载,我国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五大系统中的肃慎民族系统(肃慎、揖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族, 即创造过巨大的清帝国的满族等的远古族源),“夏则出随水草,冬则入处穴中”〔13〕。另一大系统的东胡民族系统(东胡、乌桓、鲜卑、柔然、库莫奚、契丹、室韦、蒙古),即缔造过世界上最大帝国的蒙古族等远古族源,亦有对洞穴文明的纪念之烙印——土坑墓穴;前述鲜卑嘎仙洞及其碑文的纪念意义亦引人注目。再如匈奴系统,如1953年、1955年和1956年,先后发现了辽宁省海城县大屯的古墓,辽阳亮甲山的土坑墓和锦西市寺儿堡的一处断崖文化遗址;1958年发现的辽宁朝阳县十二台营子青城短剑墓,是在柏山北坡高地上的三座古墓,还有1958年发现的锦西乌金塘东周时的古墓,考古学者认为是东胡文化遗址。〔14〕这些发现显示出,直到青铜器时代,人们对山、洞、墓穴的依恋,东胡系统各族像远古时一样地背依山、坡,面向草原,继续其狩猎以及游牧业。甚至直到铁器时代的匈奴,据近数十年来国内外考古工作者在漠北的诺颜山、内蒙古及其它地区发掘的数百个匈奴墓葬,体现其对远古祖先洞穴文明的纪念或基因积淀,不像某些民族的水葬或掷于火中的焚灭,等等。 (收稿日期:1994年12月20日)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