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敦刻尔克到德黑兰(3)
三 1943年国际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7月, 英美军队在西西里登陆。9月,意大利被迫投降,轴心国开始瓦解。在苏联战场上, 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乘胜西进,10月时,“苏联离波兰边境只有60英里,离比萨拉比亚40英里。”〔19〕法西斯势力的失败已成定局,战后安排提上了日程。盟国之间也因此产生分歧。当胜利到来时,胜利者的分裂是必然的。 任何战后安排没有苏联的参加都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此时的苏联拥有欧洲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成为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势力。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举行前,罗斯福就曾两次邀请斯大林参加会议。由于当时斯大林格勒战役正在进行,斯大林拒绝了。英国也派人先后到美国、苏联对它们的战后设想进行探查。丘吉尔提出在战后建立区域性国际组织的设想。而美国却在7 月的魁北克会议上提出要在战后建立世界性国际组织的方案。魁北克会议期间的一份美国文件集中反映了美国的想法,其中写道:“俄国在欧洲的战后地位将是一种占优势的地位。德国战败之后,欧洲将没有力量可与它的巨大军事力量抗衡。事实上,英国正在地中海造成一个与俄国相对峙的地位,这将使它在日后欧洲的均势中得到好处。然而,即便在这地方,它也无法同俄国匹敌,除非它有可能得到其他方面的支持。……有必要发展和保持同俄国的最友好关系。美国在对俄国关系中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太平洋战争的进行。”〔20〕这份文件所表明的政策对后来举行的德黑兰会议上所作的决定起着指导作用。英国则希望在战后保全大英帝国,在欧洲重建英国的势力范围,遏制苏联的势力。靠英国自己的力量是达不到这个目标的。因而寻求美国的支持。美国对英国的想法并不赞同。早在1942年夏,罗斯福就曾对他的加勒比海问题首席顾问查尔斯·陶西格说:“我们战后将会同英国发生的纠纷,也许比目前同德国发生的纠纷来得大。”〔21〕此时,美国谋求的是和苏联搞好关系,使之参加对日作战,战后共同管理世界,不愿陷入接受任何欧洲势力范围的困境,替英国火中取栗。丘吉尔曾希望在与斯大林会谈前,先召开参谋长联合会议全体成员的会议,然而罗斯福不愿给斯大林一个英美联合对付苏联的印象,拒绝了他的建议。英美关系也由此开始降温。 经过多方的接触和准备,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 在德黑兰举行了美、苏、英三国首脑会议,讨论对德作战和战后安排问题。从会议记录上看,英美竟相用牺牲它国利益的办法来讨好苏联,以换取苏联对其建议的支持。如罗斯福提议把中国的大连作为自由港供苏联使用,而丘吉尔认为像俄国这样辽阔的国家应该拥有不冻港。〔22〕作为回报,苏联也同意在1944年5月“霸王”战役发动的同时,在东线发动攻势, 以阻止德军从东战场调到西战场。赞同美国关于战后建立世界性国际组织的设想,并在对日作战方面给美国一个口头承诺。英国没能使斯大林支持它的巴尔干作战计划,丘吉尔与斯大林关系一直不融洽。英美都想拉苏联一票,而苏联却更重视美国。会议期间,斯大林邀请罗斯福住在苏联大使馆里。罗斯福更是竭力改善美苏关系,在斯大林同丘吉尔的某些争执中“虚张声势”地支持斯大林的意见,甚至取笑丘吉尔来使斯大林高兴。〔23〕英国被两大国冷落一旁,丘吉尔对此感到忧虑,认为美苏关系好景不长,会后对艾登说:“还可能再发生一次流血的战争,但我不会参战了,我将沉睡了,我要睡它几十万万年”〔24〕这或许是对“冷战”的预言。 德黑兰会议既是团结的顶峰,又是分裂的开端。德黑兰会议的真正意义在于“盟国只能够在军事战略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合作。”〔25〕由于英国经济上对美国的依赖,军事实力又大大削弱,再加上苏联力量的崛起,开始失去与美国平等的地位。英美关系从此冷却下来。 从1940年到1943年底的英美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疏变亲、由热变冷的过程。二战期间,从来没有哪两个国家间的关系象英美在1941年12月到1943年11月期间那样亲密过。这固然与英美之间相同的政治制度、相同的民族、宗教和语言有关,最重要的是共同的利益。不这样说就无法解释德黑兰会议之后英美关系的疏远。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注释: 〔1〕杜德:《世界政治》,中译本,上海生活书店,1937年版, 第335页。 〔2〕寿勉成:《世界币制问题》,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19页。 〔3〕罗伯特·伯利:《美国历史中的演说和文件集, 1776 -1815》,伦敦1951年版,第219-232页。 〔4〕《大战前夕·1939年》,中文版,下册,第1001页。 〔5〕《富兰克林·罗斯福与新政》,第305页。 〔6〕《对孤立的挑战》,纽约版,第774页。 〔7〕丘吉尔:《伟大的同盟》,第568页。 〔8〕〔9〕〔20〕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 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下册,第11、38、388页。 〔10 〕〔18〕〔25〕《美国、英国、俄国它们的合作与冲突》, 上册,第174、347、577页。 〔11〕〔12〕〔13〕〔15〕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三卷,第1034、221、228、999页。 〔14〕同〔10〕下册,第1197页。 〔16〕巴特勒和吉耶《伟大的战略》,伦敦1967年版, 第三卷第340页。 〔17〕麦特洛夫和斯内尔:《1941-1942 年美国的战略计划》,第178页,伦敦版。 〔19〕〔21〕〔23〕〔24〕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商务印书馆,第613、612、617、625页。 〔22〕《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记录摘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7-61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