⑨ 意大利社会运动在1958年至1968年的三次大选中所获选票分别占总票数的4.8%,5.3%和4.5%。 ⑩ 弗·卡斯顿:《法西斯主义的兴起》,第265-266页。 (11) 圭多·夸扎:《历史的编篡与法西斯主义》,第7页。 (12)(14) 弗·卡斯顿:《法西斯主义的兴起》,第268、269页。 (13)(16)(18) 法比奥·莱维等主编:《意大利史》,第2卷,第787、780、781页。 (15) 朱塞佩·图拉尼:《意大利第二次经济奇迹》,时事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 (17) 圭多·夸扎:《历史的编篡与法西斯主义》,第7页。 (19) 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于1943年7月25日被推翻后,于同年9月23日在米兰附近的萨洛市建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又称“萨洛共和国”)傀儡政权。 (20) 法比奥·莱维等主编:《意大利史》第2卷,第782页。 (21) 阿乌古斯托·德·马尔萨尼克(Augusto De Marsanich),1935-1943年担任法西斯政权的副交通大臣,参与炮制法西斯主义职团制;萨洛共和国时期任意大利银行董事长等职。 (22) 美国《时代》周刊(Time)1994年6月6日的布鲁斯·W·奈兰:《法西斯主义复活》(Bruce.W.Nelan,Fascism Lives)。 (23) 贝尼托·墨索里尼:《法西斯主义》,载1949年版马里奥·尼科里主编35卷本《意大利百科全书》第14卷。 (24)(25) 热那维夫·比布:《意大利政党》,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199页。 (26)(27) 弗·卡斯顿:《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28) 热那维夫·比布:《意大利政党》,第199页。 (29)(30) 法比奥·莱维:《意大利史》第2卷,第780、783页。 (31) 为了进一步改善其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意大利社会运动于1995年1月27日宣布解散,让位给去年成立的全国联盟。 (32) 约翰·胡珀:《对历史上的法西斯行为并不感到羞耻》(John Hooper,No Shame Felt for Fascist Past),载1994年6月6日英国《Ⅱ报》(Guardian)。 (33)(34) 见1983年8月1日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所刊载的《墨索里尼的复活》(Dreaming of the Duce)。 (35) 圭多·夸扎:《历史的编篡与法西斯主义》,第7页。 (36) 朱庭光主编:《法西斯新论》,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序论第10页。 (37) 法比奥·莱维等主编:《意大利史》第2卷,第781页。 (38) 莱因哈德·屈恩尔:《法西斯主义剖析》,军事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120页。 (39) 圭多·夸扎:《历史的编篡与法西斯主义》,第7、8页。 (40) 莱因哈德·屈恩尔:《法西斯主义剖析》,第112-113页。 (41) 艾伦·克罗韦尔:《意大利面临另一种政府危机》(Alan Cowell,Italy Faces a DiFFerent Kind of Government Crisis),载1994年11月26日《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 (42) 天主教民主党更名为“意大利人民党”;意大利共产党改名“左翼民主党”;社会党改名为“意大利社会党人党”一部分人分裂出去,组建新党,定名“改良主义社会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