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孙中山和尼赫鲁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之比较(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 陶季邑 参加讨论

孙中山和尼赫鲁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之所以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是因为:
    第一,近代中国的国情与近代印度的国情是十分近似的。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近代印度是殖民地国家,都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社会生产力都极其低下,社会经济发展都十分缓慢,资本主义力量都十分微弱。总之,近代中国的国情与近代印度的国情是十分近似的。连尼赫鲁1944年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也不得不承认:近代中国与近代印度“有许多相似之点”[④③]。正因为近代中国国情与近代印度国情是十分近似的,所以在近代中国这种国情也即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孙中山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诸如: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成功以后,应该实行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与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即允许与奖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同时又限制其过分发展;应该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应该发展社会生产力;应该对外开放,利用外国的资本、人才和方法等等设想,必然会对与近代中国国情十分近似的近代印度在民族独立以后如何发展本国的社会经济具有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换言之,孙中山和尼赫鲁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会基本上是一致的。
    第二,孙中山和尼赫鲁都是比较务实的政治家。孙中山是一位比较务实的政治家。据他周围的人回忆说:“(孙)先生为同志言一问题,必就实际上求其原因结果之关系,必言其所以然,而不仅言其当然。”他主张“解决社会问题,要用事实做基础,不能专用学理的推论做方法。”[④④]在他的一生中,他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事业之中去了,为近代中国的独立、民主、自由、繁荣与富强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为此,他勇于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并且比较注意研究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国外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探索中国的国情。毛泽东在评价孙中山时也曾指出:“(孙中山)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情况”,“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④⑤]正因为孙中山务实,注意研究中外尤其是中国的实际情况[④⑥],所以他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才有可能地符合中国的国情。而尼赫鲁也是一位比较务实的政治家。他认为人的一生是“短促的”,因而“切不可”“去作种种世俗上浮生若梦的想法”。他主张:“只要可能,我们就应该从事于不朽的事业,并且不遗余力地遵循我们的最高理想来生活。”[④⑦]在尼赫鲁的一生中,他把精力全部投入到解放印度和发展印度社会经济的伟大事业之中去了。为此,他一生比较注意研究印度的国情和别国的情况,特别是注意探索印度本国的国情。正如他1944年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在这些年来的思想及活动中,我的脑筋中充满了印度问题,竭力想了解印度并分析我自己对它的态度。”[④⑧]他主张“要研究印度的力量和弱点以及它退化和衰败的根源”[④⑨]。而事实上,尼赫鲁一生中也的确长期在探索与研究着印度的国情。他曾“较广泛地在印度各县各村旅行”,“漫游了各省,并且深入了农村”,“置身于伟大的探索的旅程当中。”[⑤⑩]显然,尼赫鲁一生也十分务实,注意研究与探索国内外情况尤其是本国的实际情况,所以他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才有可能符合印度的国情。总之,孙中山和尼赫鲁都是比较务实的政治家,因而他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都有可能符合本国的国情,并且都反映了像近代中国、近代印度这样经济并不发达的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从而使得他们两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有可能基本上是一致的。
    考察了孙中山和尼赫鲁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之后,人们并不难得出这样的两点结论:
    (一)孙中山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是“主观”与“空想”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学术界一直认为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包括其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是“主观”与“空想”的。而事实上,20世纪初期,孙中山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诸如: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成功以后,应该实行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与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既允许与奖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同时又限制其过分发展;应该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应该发展社会生产力;应该对外开放,利用外国的资本、人才和方法等等设想,不仅基本上被以后中国共产党人所吸收与继承乃至发展,而且还与二次战后印度尼赫鲁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上一致的,或者说,当年孙中山所设想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对二次战后印度如何发展本国社会经济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及借鉴作用,被他们在发展本国社会经济的过程中所广泛地实践着。这只能表明,孙中山的这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是“主观”与“空想”的,而应该说它反映了类似近代中国、近代印度这样经济不发达的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揭示了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众多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也即第三世界国家在民族赢得独立以后如何发展本国社会经济的一般规律。
    (二)孙中山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思想史上是占有一定地位的。孙中山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思想史上最早地指出,像近代中国这样经济不发达、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民族民主革命成功以后应该实行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与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即允许与奖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同时又限制其过分发展;最早地指出像近代中国这样经济不发达、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民族民主革命成功以后应该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最早地指出像近代中国这样经济不发达、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民族民主革命成功以后应该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早地指出像近代中国这样经济不发达、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民族民主革命成功以后应该对外开放,利用外国的资本、人才和方法。孙中山的这些设想不仅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思想史上是破天荒的,而且也是天才般的预言,因为二次战后也即当代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实践了孙中山的这些设想。例如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的印度就是一例。二次战后尼赫鲁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就与20世纪初期孙中山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上是一致的,孙中山当年的这些设想被二次战后印度在发展本国社会经济的过程中所广泛地实践着。由此可见,孙中山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思想史上是破天荒的,而且还能够对当代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本国的社会经济具有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及借鉴作用,能够成为这些国家发展本国社会经济的一种通用模式。以上种种足见孙中山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思想史上是占有一定地位的。
    注释:
    ①多年来学术界一直认为,孙中山提倡在民主革命(政治革命)任务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动手去完成“社会革命”(“经济革命”)的任务。其实,孙中山主张,在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成功以后,再进行“社会革命”(“经济革命”)。详见拙文《也谈孙中山“社会革命”说--和张海鹏先生商榷》,《学术研究》1994年第6期。
    ②、③①《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53、248页。
    ③《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327页。
    ④、⑤、②②、②⑧、②⑨、③③《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332、323、322、532、533、533页。
    ⑥、⑦、⑧、①⑤、①⑥、③⑩《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120、391、391、120、399、393页。
    ⑨参见拙著《论早期国民党人的社会主义思想》,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38页。
    ⑩、①①、①⑧、②③《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第1007、1369~1370、639、1028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