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时期的反宗教运动及其教训(4)
第四,教会力量的扩大和信教人数的增加,赫认为已危及苏联社会,此事是 引发赫鲁晓夫暴力打击宗教的直接动因。 50年代前半期苏联各教会势力的发展,在当时的苏联各界乃至高层人物中都引起了巨大反响。问题是如何估价这种状况,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本来,按苏联的宗教政策,政教分离,信仰自由,各宗教只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和发展,都应受到保护。国家既然允许宗教存在,就应该让其发挥对苏维埃社会有利、有贡献的一面,抑制其唯心主义认识论和有神论宣传的一面,用合法手段、主要是思想斗争的手段使宗教影响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并有长期同宗教共存共处的准备。但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领导人,未能深刻领会列宁关于宗教的思想实质,认为宗教极大地危害苏联社会,不解决宗教问题,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不会顺利发展,更不能向共产主义飞跃。 赫鲁晓夫首先把宗教思潮与自由化思潮等同视之,认为这两种思潮与国际上的反苏思潮内应外连,使苏联社会内部极端不稳,险象环生。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中谈到,“任何自由化思潮,公众宗教意识的回归,对他们自己都同样是危险的。”[②①]他认为在这种背景下,宗教问题已不纯粹是宗教问题,尤其在有悠久宗教传统的苏联,宗教、尤其是东正教,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和号召力,很多危险因素都与其有关连或蕴育其中。所以他主张在大力抑制自由化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反宗教措施。主管意识形态的党的书记列昂尼德·伊利切夫,对“宗教残余的规模”也甚为忧虑,他认为,“我们没有权利坐等宗教消亡”,他将他的要求写了14个标题的文件下发,要求在这些方面强化反宗教观念。 其次,宗教的复兴和宗教组织的发展,确实给苏联社会带来不少问题。一些基督教的极端派,活动猖獗,制造不少反对苏维埃国家事件。他们到美国驻苏使馆门前静坐,寻求“西方支持”,抨击苏联存在的宗教迫害,还有的宗教组织放火焚烧集体农庄。[②②]这些虽然是些个别极端组织,但影响很大。这些情况直接促进了赫鲁晓夫开始对宗教实行坚决打击的政策。 三 赫鲁晓夫的反宗教运动,约从1958年开始,断断续续持续了六年,直到1964年赫氏被赶下台为止。这次违背客观规律人为搞起的运动,在苏联历史上留下了很深的伤痕,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宝贵的教训。 第一,作为像前苏联这样一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立国之本就应该紧紧抓住八个大字:言而有信、言出法随。只可惜苏联做的最差的就是这八字原则。对教会的言而无信只是其中一例而已。在建国初期的列宁时代,苏联(当时称苏俄)曾明确制定了宗教法律和宗教政策,其核心内容可简述为:政教分离,信仰自由,取消特权,可作为民众组织依法存在和活动。现在看,这些法令的核心内容是正确的,其最大的正确在于没有把宗教作为旧国家机器一部分而打碎或扫除,而是允许其依法存在和活动。但可惜的是,在执行法令和政策过程中,根据需要,说一套,做一套,对人民毫无信字可言。在战前二十多年中,斯大林结合其他的政治运动,对宗教的迫害和镇压几乎没有停止过。[②③]战争期间和战后初期政教关系有些改善,但不久赫鲁晓夫又对宗教发动了新的进攻。这种言而无信的作法大失几千万教民之心。回顾七十多年的苏联历史,它对农民,对知识分子,对少数民族的极左政策已极大伤害了这些人,难道这些人的不满合起来不足以使苏联垮台吗? 第二,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除具备其他许多优秀的本质和素质外,还必需具备很高的文化素质,尤其在当代世界。赫鲁晓夫在文化素质方面的粗劣低下,是他很快被赶下台的原因之一。赫氏从其低质文化出发,对宗教的认识、判断、结论大部分不正确。其错误之一是,他认为对宗教这种东西,根本用不着依法办事,让它存在是一种照顾,不需要时完全可以除掉它,甚至可以用各种手段。其错误之二是,他把宗教看成是一种物化形式的组织,只要把这种组织消灭掉,宗教就不会存在了。实际上,宗教是一种内含非常复杂而又非常丰富的文化现象,宗教组织只代表其外象,其实质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意识。难道消灭了宗教组织,毁掉了教堂,驱逐了牧师,禁止教民参加宗教活动,就消灭了宗教吗?显然是可笑的。其错误之三在于,他没能深刻理解宗教是不能一朝一夕就可消灭的。既然不能短时间内消灭宗教,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与宗教共存共处共荣,要互利互惠,让宗教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只不过赫氏从其低下的文化素质出发,还缺乏这种远见卓识。 第三,从赫鲁晓夫对宗教进行打击,却“消而不灭”这一点看,对宗教的斗争是不能采取简单的暴力方法的。对宗教的斗争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策略。列宁认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应是“耐心地努力地组织和教育无产阶级,使宗教渐渐消亡,而不要冒险地在政治上对宗教作战。”[②④]列宁还认为:“同宗教偏见作斗争必须特别慎重,在这一斗争中伤害宗教感情,会带来许多害处……,斗争搞得过于激烈会引起群众的愤恨。”[②⑤]可惜的是赫鲁晓夫没有深刻领会这些论述,更没按此执行,从而铸成大错,这个教训不仅前苏联和俄罗斯要汲取,其他国家也要汲取。 第四,赫鲁晓夫的反宗教运动过去不久,即60年代末,苏联便开始了宗教复兴,到80年代末,宗教热在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蔚然兴起,势不可挡。80年代以来出现的宗教热,是一个世界性潮流,据1991年大英百科年鉴提供的资料,在当今全世界252个国家(地区)的52亿人口中,有近42亿人信仰各种宗教,约占世界总人口的4/5。而且,随着近年来宗教热度的上升,信教人数还在令人吃惊地增长。这些材料在提醒我们,宗教已不是某些国家,某些地区的少数人问题,宗教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在每个国家,宗教问题都变得越来越重要,每个国家的当权者,都应该把宗教问题列为国家重要问题去重视它,解决它。其中尤其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应该处理好新型国家同宗教的关系问题。今天,赫鲁晓夫的反宗教运动似乎已成为历史,但正确地总结历史仍能为今天提供宝贵的借鉴。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