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东盟全面进展的15年(1977——1992)(2)
第三,推动东盟内部经济合作别出心裁的新模式的“成长三角”(又称“增长三角”)正在实践中。诚如前述,为加强内部的经济合作,东盟成员国确实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可成绩并不明显。如东盟实施特惠贸易安排的使用率就不高,上述1987年所安排的12783项中只有337个项目享受优惠关税,使用率仅2.6%。据说这是没有做好宣传工作,加上申请过程中又必须经过繁琐的官僚程序,致使东盟工业联营企业反响不大,成效甚微。有鉴于此,又在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的推动下,一个颇具影响的促进东盟内部经济合作的新构想,于1989年12月由当时还是新加坡第一副总理的吴作栋别出心裁地首先提出。所谓“成长三角”或称为“增长三角”这个名词,“是用来指有关三方共同存在于新加坡、巴坦岛和马来西亚柔佛州之间的经济互补性”。[①c]也就是说,由地缘相近的新加坡与印尼的廖内省和马来西亚的柔佛州共同组成经济互补的增长三角区,以推动地区性的经济合作。其中既包括巴坦岛在内的廖内群岛和柔佛州提供土地、劳动力和诸如水资源等,又由新加坡提供金融、运输、电信等支持性基础设施、熟练劳动力、管理人才和进入世界市场的机会。如此“增长三角”对外国投资者很有吸引力。在巴坦岛的外来投资额1988年为6500万美元,1990年为2.95亿美元,1991年达10亿多美元。事实表明,第一个开始运转的增长三角区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由此还引起了连锁反应。正在拟议中的有由包括槟榔屿在内的马来西亚北部诸州、印尼苏门答腊棉兰和泰国南部组成的所谓“北部增长三角区”;由菲律宾的达沃、印尼苏拉威西岛的马纳多和东马来西亚沙巴州的山打根组成的增长三角区等。[②c]由此看来,东盟国家通过“增长三角区”来加强内部经济合作是符合时势的,“这种以增长三角为范例的东盟经济合作新模式认识到市场比官僚机构具有更多的优点,外向发展战略比进口替代更有效。此外,东盟内部如果两方或三方愿意合作的话,它们可以进行各种联合项目。联合项目还可以包括东盟以外的国家”。[③c] 三 东盟国家在政治合作和经济合作之时,并不忽视它们在安全和军事方面的合作。虽然东盟一再强调它不是军事集团,但是,东盟国家却十分关注与军事、安全有关的问题。有关这方面的合作实践可以追溯到1971年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3国宣布共同管理马六甲海峡。然而,第1次东盟国家首脑会议签订的《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协调一致宣言》才比较全面而且具体体现这方面合作的意愿。 东盟国家缔结《友好合作条约》的初衷是:“希望按照联合国宪章、1955年4月25日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通过的10项原则、1967年8月8日在曼谷签署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宣言和1971年11月27日在吉隆坡签署的宣言的精神和原则增进和平、友谊和在有关东南亚问题上的相互合作”。[①d]条约的宗旨是:“促进缔约国人民之间的和平持久的友好合作,这将有助于他们的力量的加强、团结和关系的进一步密切”;其原则为:“甲,各国相互尊重彼此的独立、主权、平等、领土完整和民族特征;乙,每个国家有权保持其民族生存,不受外来的干涉、颠覆或压力;丙,互不干涉内政;丁,用和平手段解决分歧或争端;戊,放弃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己,在缔约国内实行有效的合作”。[②d]《友好合作条约》不仅就其宗旨和原则,而且还包括友好合作以及和平解决争端等规定共计20条。至于《协调一致宣言》中则指出:“在有关安全事宜方面,联盟各成员国根据它们的共同需要和共同利益,在非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基础上继续合作”。[③d] 诚如前述,为保护东南亚地区在和平或战争时期都有和平发展的环境,东盟国家曾经提出过两个著名的主张和设想:建立东南亚和平自由中立区和无核区。由于70年代末越南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东盟国家为了自身的安全,在非东盟的基础上发展双边和多边军事合作。诸如马来西亚分别与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签订《边界协定》或《安全安排协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3国签有《边界联合巡逻协定》,并包括彼此交换军事情报和培训军事人员。东盟国家举行双边和多边的军事演习,以共同对付外来侵略为目标,注意使各国武器标准化,演习规模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1988年2月,印度尼西亚与新加坡签订协议,允许新加坡军队使用苏门答腊的西亚布射击场;1989年12月两国第一次联合举行陆地军事演习。1989年5月,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两国进行第一次联合陆地军事演习。值得一提的是,正当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柬埔寨问题基本解决之际,东盟国家却成为世界上防务开支仍在上升的少数地区之一。如马来西亚第6个五年计划中防务开支由上个计划的4.2%增加到11%。菲律宾打算用4.46亿美元购买18架KFIR战斗机等。泰国和新加坡准备为自己的第2个F-16战斗机中队购置飞机。印度尼西亚也准备购买英国隼式飞机。[④d]进入90年代以来,东盟国家双边和多边的军事演习明显增多。究其原因大抵是“90年代东盟面临的安全态势促使其成员国另外寻找一种出路的反应”。[⑤d]据透露,东盟正考虑至少今后5至10年内外国军队一旦撤走,东盟就要准备自己承担防御的任务。[⑥d] 四 上述历史事实表明,1977-1992年东盟国家在政治、外交、经济和安全诸方面团结合作成绩可观。正因为如此,就更不能忽视第3次东盟首脑会议的历史作用和第4次东盟首脑会议继往开来的历史意义。 第3次东盟首脑会议于1987年12月14-15日在马尼拉举行。这是由于上次首脑会议后的10年间,东盟成员因1984年1月文莱达鲁萨兰国的加入而扩大为6个;东盟组织及其成员国内部、东南亚地区乃至于整个国际形势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东盟国家需要取得共识和采取必要的共同步骤。会议的主要成果可归纳为:(1)会议签署的《马尼拉宣言》重申东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寻求本地区的团结和合作,早日把东南亚建成和平自由中立区的一贯立场,并强调大力加强东盟的经济合作。宣言表示,为了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各成员国将为寻求柬埔寨问题的政治解决而努力。(2)会议认为,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发展不快,威胁着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加强成员国内部的经济合作,签署了《关于改进和扩大东盟优惠贸易安排的议定书》、《关于在东盟国家之间取消非关税壁垒的备忘录》、《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和《关于东盟工业联营企业基本协定的修正案》等4个文件。这次首脑会议的成功显示了东盟国家决心加强团结合作,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所采取的共同立场和集体行动的原则和一贯立场,充分表明东盟国家以务实的精神促进东盟继续沿着其宗旨与目标前进。因此,第3次东盟首脑会议之后,不论是东盟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还是东盟组织内部的经济合作均迈上了新的台阶。 众所周知,第3次东盟首脑会议之后,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原来意义上的东西方关系因冷战结束而不复存在,美国决定撤离在菲律宾苏比克湾海军基地,俄罗斯也要从越南金兰湾海军基地撤军,柬埔寨问题基本得到政治解决(1991年10月)。就世界经济形势而论,实力雄厚的欧洲统一大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即将形成,拉美和海湾国家自由区也正在筹建之中。东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随着冷战的消除,东盟的政治与战略基础已削弱,而且在柬埔寨问题之后的东南亚已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结构。因此,如果东盟想要作为一个有活力的实体而生存下去,它就很有必要具有政治约定以便通过东盟内部的经济合作来增强其凝聚力。”[①e]这就清楚表明,东盟组织进展历程到了1992年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这主要是因为它所面临的挑战和必须作出的反应,就其性质和形式而言,是它诞生以来的25年间所未经历的。”[②e]第4次东盟首脑会议正是如上所述,即在面临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区域化的形势下召开的。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