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1940年法国败降原因分析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唐都学刊》 李道豫 参加讨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0年德国突袭法国,仅用6个星期的时间,就使法国战败投降。对于法国败降的原因,几十年来,研究者众说纷纭。法国史学界一般认为,法国败降的原因在于劣势的兵力和兵器。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在为法国政治上的投降主义作辩护。诚然,军事因素是其中一个方面,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应该寻找造成军事劣势的政治的和历史的根源。英国史学界也普遍认为,在于军事思想和军事指挥技术的落后。这种说法也有片面性,军事受意识形态的支配,军事思想的保守落后,正是政治上长期执行绥靖政策的结果。这种说法是在回避英国政治上推行绥靖政策的责任。前苏联史学界看法比较全面,认为既有军事上的原因,又有政治上的原因,却不分主次,也没有对政治上的原因作深刻的分析。本文想对法国败降的原因,从军事、经济、民心和政治等四个方面,史论结合地作一详尽的剖析。
    
    法国败降的军事上的原因,首先是战略上的原因--醉心于消极防御。法国的军事首脑们认为,法国在一战中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进行了阵地战。他们无视已发展了的历史条件,把一战中的成功经验,看作是永恒的真理。法国元帅贝当认为,一战的宠儿是堡垒阵地与步兵火器,两者结合,遂构成法军的胜利,“设将全部国防线建筑堡垒,则敌人在陆上即无法加以摧毁与超越。此种阵地用自动火器和铁丝网配合,是以掩护后备军之动员集中,则法国安全可以保证。”这些人死抱着已经过时的观点,认为阵地战这种一战时的典型作战样式,在未来仍要广泛地应用。于是,在“防御比进攻更有效”的思想指导下,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修筑了一道马其诺防线。
    马其诺防线以原法国陆军部长马其诺的名字命名,从1929年开始,历时9年竣工,全长200公里,横亘在德、法边境上,耗资2000亿法郎。防线修得坚固、舒适、很现代化,全是钢筋水泥结构,上面是防御堡垒,下面深入地下五六层,有暗道相通,上下用电梯,有电灯电话,有士兵的宿舍、食堂和娱乐场所。临战前甘沫林把法军59个师全布置在这个防线里。戴高乐曾问勃鲁姆:防线怎么样?勃鲁姆回答:我们的体系不宜进攻,但防守是呱呱叫的。甘沫林就“奇怪战争”解释说:我们花了近10年时间,耗费几亿美元修建的这个防线不用,而要跳出去进攻德国人,难道我们发疯了。说“奇怪战争”的目的是祸水东引,那是前苏联人的观点,英法只为避战求和。在法国人看来,马其诺防线有神秘的作用,有了它,法国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所以轻敌麻痹思想在法国军队里表现得很典型。当德军进攻法国的战幕拉开后,法国尚未进入战备状态,有20%的官兵正在休假,其中包括许多高级将领。1940年5月12日,当德军坦克师进攻阿登山区后,法国参谋总部甚至不相信,让一个参谋坐直升飞机去侦察,回来报告说的确如此。参谋总部甚至质问:你见过坦克没有?可见麻痹到如何的程度。
    其次是军事思想和军事技术的落后。战争是在一定的军事理论指导下的行动,军事思想直接影响着交战各国的战略战术,对战争的成败起着巨大的作用。希特勒曾说过:坦克部队和空军部队不仅作为进攻手段,而且也作为防御手段,其技术之高是其它力量望尘莫及的。从1939年9月到1940年4月,德国就制造了680辆新型坦克和1500架飞机。德国组建了有2000多辆坦克集群,作为突破敌方阵地的主要力量。但是法国无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给现代战争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没有认识到机械化部队的作用,因此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空军和坦克、摩托化部队。开战时法国的坦克数量并不比德国少,但法国把坦克分散到各个步兵师团去,象撒胡椒面一样,起不到作用。
    法国是一战的战胜国,有骄傲情绪,认为步兵是至高无上的,法国的步兵可以抗衡于任何国家。德国突袭波兰成功后,法国情报局研究了波兰失败的教训,觉得有必要编一本新的《军官手册》。但这个建议没有被采纳,理由是法国不是波兰,德国也绝不会像进攻波兰那样进攻法国。结果德国进攻后不久,法军被分割在南北两地,北部的法军被赶到海边,法国统帅部一片慌乱,法国腹地的步兵畏惧德军的坦克部队,望风南逃,致使法国投降势力抬头。
    再次是军事指挥的乏术。战争不仅是士兵在战斗中的对抗,也是军事统帅在 智慧上的较量。如果说法国军事思想的落后使自己在战争中陷于被动的话,那么,法军统帅的颟顼无能、指挥失策则为德军的入侵成功大开了方便之门。
    一是对德军主攻方向的判断失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法国最高参谋部无视敌情的发展变化,固守原作战计划不变,从而给德国造成了进攻的机会。希特勒早在1939年10月就制定了进攻法国的“黄色方案”,计划佯攻中路,而主攻北路,即通过比利时进攻法国。法国针对这个计划制定了D字计划,把主力第一集团军41个师布置在比利时边境,第二、三集团军共59个师布置在马其诺防线里。德国A集团军群参谋长曼斯坦因认为“黄色方案”是一战史利芬计划的翻版,英、法必然已有准备,若按此计划发动进攻,必定会丧失行动的突然性。他建议将“黄色方案”预定的主攻方向改为助攻,吸引盟军主力,将重兵移至比利时南部的阿登山区,中间突破,直抵海峡。但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和总参谋长哈尔德认为阿登山区不适宜于坦克作战,从而拒绝了曼斯坦因的建议。但是一个偶然事件的发生改变了德军的作战计划。1940年1月10日,一架德军飞机因气候恶劣,被迫降在比利时。驾驶飞机的德军军官随身携带着附有地图的进攻西线的计划。这位军官一着陆便要烧毁文件,当场被比利时士兵阻止。希特勒认为“黄色方案”肯定被泄露掉了法国人,断然决定采用“曼斯坦因方案”。德军作战计划更改后,虽然法国情报部门仍然准确地掌握了德国的兵力部署、主攻方向和进攻日期,但法国统帅部却认为这是德军设下的圈套,故意泄露方案,诱骗法国上当。更重要的是认为阿登山区峰峦峻峭,森林密布,德国机械化部队难以通过,那里绝不会是主攻方向。因此这一地区只配备了战斗力较差的第9集团军,该部9个师中只有两个师是职业军人,装备很差。结果德军奇迹般地只用了三天时间就穿过了阿登山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