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 路易斯·尤·斯尼德编:《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文献史》,纽约1981年版,22页。 ⑦ [21] 康拉德·海登:《德国国社党史》,商务印书馆1943年版,第40、30-32页。 ⑧ [24] 维尼乔·阿拉尔迪:《黑衫队进入议会》,米兰1974年版,第45-46、125-126页。 ⑨ 据意大利国家法西斯中央组织秘书处公布的材料,到1921年12月31日,法西斯党共有党员218453人,而此时作为第二大党的社会党共有党员216327人。 ⑩ 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于1919年3月23日成立后,于1920年5月24日在米兰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与地主、资产阶级联合的新的行动宗旨。 [11] “棒束”在古罗马时期名曰:“法西斯”,是独裁官、执政官和大法官出游时扈从手中举着的权力标志,象征他们有权对违背其意志者处以鞭笞或死刑。“棒束”其形状是一捆削得整齐,且粗细、长短相同的圆棍,中间插一柄斧头,外用红绳紧系。 [12] (日本)《现代史资料5·国家主义运动(二)》,水蔫书房1964年版,第4页。 [13] 卡尔·迪特利希·埃尔德曼:《德意志史》第4卷上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75页。 [14] [15] [23] 弗·卡斯顿:《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82、82、190页。 [16] 奥斯瓦尔德·莫斯利:《法西斯主义:百题问答》,伦敦1936年版,第1页。 [17] 阚思静选译:《1919年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页。 [18] 马文·林塔拉:《芬兰政治生活中的极右派》,印第安纳布卢明顿1962年版,第48页。 [19] 丹尼斯·麦克·史密斯:《墨索里尼》,米兰1983年版,第64页。 [22] 万锋:《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兴亡》,大兴出版株式会社1989年版,第58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