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由民族主义统一德国的尝试
此前我们曾经探讨了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和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的形成。[①]本文拟就德国近代资产阶级在其民族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统一德国的尝试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 拿破仑战争后,维也纳体系建立,德意志既没有作为帝国而被恢复,又没有作为一个民族国家而重新统一;而是建立了一个既服务于神圣同盟重建目标,又服务于奥地利、普鲁士重建目标的邦联制度。准确地说:在维也纳体系下建立的德意志邦联,只是一个由德意志各主权邦组成的联合体而不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这样从法律上确立了德意志继续分裂的政治局面。德意志邦联成了一个被鄙视的、被憎恨的、受奴役和受压制的象征。 造成战后德意志继续分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国际上,俄国的欧洲霸权政策和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造成了德意志政治上继续分裂的局面。特别是俄国,历代沙皇把分裂德意志作为它外交政策的重要支柱。它不希望在德意志出现一个强大而统一的民族国家。1815年以来,沙俄总是支持普奥对立,同时又支持其他中小邦去反对普奥使其互相牵制。建立的所谓德意志邦联就是俄国直接干预的结果。这样俄国便利用德意志的分裂控制了普奥,实现了它在欧洲的霸权。 在国内德国高层统治集团根本不考虑民族利益,他们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而拿民族利益作交易。特别是奥地利王室,为了保持其在德意志的领导权,反对德意志的统一。在它看来,一场民族意义上的统一,无异是一场革命,是对奥地利在德意志的领导权的威胁。因此梅特涅施展其纵横捭阖的外交手段,恢复欧洲旧的封建王朝,镇压任何民族运动和自由主义运动,建立起大国之间相互牵制的欧洲均势,保持德意志政治分裂的局面。 然而,维也纳会议所确立的德意志继续分裂局面则是渴望民族统一和政治自由的各个社会阶层所不能容忍的。因此民族的统一仍是拿破仑战争结束以后德意志历史发展的主流。从拿破仑战争以后到1848年革命的结束资产阶级不断地进行自由民族主义统一德国的尝试。 拿破仑虽然对德意志的占领失败了,但它对德意志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摧毁了神圣罗马帝国,消灭了许多封建小邦,把资产阶级的法典移植到德国,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德意志的封建制度,德意志的统治者们再也不可能完全恢复战前的封建状态。这就为德意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马克思曾经指出:“在德国则只是从19世纪才有所谓的资产阶级--德国资产阶级的创造者是拿破仑。”[②]20年代以后,德意志的工业开始活跃与繁荣,具有近代意义的资本主义工厂不断涌现,30年代,德国资本主义工业化开始真正启动,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起来,资本主义的国内统一的经济体系和民族市场已初具规模。 随着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德意志政治和经济上分裂的弊端日益明显,越来越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资产阶级从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出发深深地感到建立统一的国内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市场以及分享政治权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1815年-1849年,德国资产阶级以自由民族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了争取民族统一和自由、建立民族民主国家的努力和尝试。 二 德意志民族主义主要是在反对拿破仑民族掠奇和民族压迫的斗争中形成的,资产阶级的自由民族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则是从反对维也纳体系给德意志造成的政治分裂局面,反对德意志各邦的封建专制制度,实现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和政治上自由平等的权利以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始的。这一时期自由民族主义统一德国的尝试首先是以大学生运动为先驱的自由民族主义统一德国的宣传和斗争开始的。 维也纳会议确立了德意志继续分裂的政治局面,德意志的统治者没有履行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已经许下的诺言:建立一个民族的立宪的德意志国家。这就使在拿破仑战争期间积极进行民族主义宣传,强烈要求民族统一,积极参加民族解放战争的年轻爱国者们感到非常失望。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的资产阶级爱国知识分子组成的资产阶级反对派很快发展起来。他们自觉地承担了1815年资产阶级精神先驱的角色。大学生们的政治兴趣比1813年前更加浓厚,返校的志愿军团的成员们仍保持了高度的爱国热情。因此,各大学校院,首先成了德意志自由民族主义活动的中心。 德意志的大学生们举起了自由民族主义统一祖国的大旗。大学生协会便成了自由民族主义运动的有力组织。1815年6月耶拿大学的学生在“荣誉、自由和祖国”的口号之下率先成立了大学生协会,协会只承认一个祖国-德国,其宗旨:“至少在大学里自己的生活范围内实现未能在全国达到的统一”,“建立一个以自由和统一为基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③]他们打着红-黑-红、中间饰以金色橡树枝的旗帜,穿着在拿破仑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吕措夫军团的制服,以表明他们要求民族自由和统一的决心。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