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欧后亚”战略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美国远东政策(3)
三 “先欧后亚”战略本身存在的缺憾对美国远东政策的消极影响,使得美英等盟国在战争初期的一段时期内无法完成战略目标,即稳住太平洋守势战线。 如前所述,该战略在欧洲方面施行基本成功,稳住了英国,挫败了德国迫降英国的图谋,维护了大西洋援英航路以及从印度经地中海至英国的后勤补给线,也为未来的北非地中海战场的战略转折打下了坚实基础,德国被迫挥师苏联,呈两线作战、腹背受敌之势。但是,纵观全局,欧亚态势则严重失衡。在战略影响下的美国远东两面政策的推行,纵使日本顺利完成了南进侵略的物资准备与战略要地的占领。同时,日本在战略上基本确定首先攻击主要之敌--美国[②②]。美国尽力回避首先挨打的构想仅为一厢情愿。与准备充分、目标明确的日本相比,美国临战表现则是优柔寡断,态度暧昧,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美国直至珍珠港遭受日本狂轰滥炸之时,还不相信日本会首先攻击美国[②③]。 战后许多学者在分析美国为什么会在太平洋战争之初遭受如此惨败时,分析了原因种种,诸如美国战争准备不足,麻痹大意。也有学者认为这种结果来源于长期的对日本侵略的漠视、纵容与绥靖。但是,对于产生于1940年10月至1941年春的“先欧后亚”战略,却是众口一词的颂扬,其根本原因则在于这个战略所体现的正确原则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盟国最终胜利所证实。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淡化和掩盖了美国正式参战前在远东准备战争中的明显漏洞和失误。历史事实是最公正的评判。应该说,“先欧后亚”战略所体现的战略原则与战略计划的不完备以及为实施该战略在远东所作的努力之间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而正是对这种差异的忽略和人为扩大,导致了美英盟国在太平洋战争之初一溃千里的惨败,美英太平洋防线倾刻瓦解,其情势则危及着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这种后果集中体现了该战略在当时的不完备和不成熟。这是明摆着的事实。有些学者认为美国因为要施行“先欧后亚”战略,所以在远东采取了稳住日本的政策,由此而推演出美国为什么没有旗帜鲜明地支持中国,制裁日本。就连几乎使牺牲中国的美日谈判也有人以遮遮掩掩的方式来为之辩解,其理由就是“先欧后亚”。 “先欧后亚”战略实际成为反法西斯国家从事反轴心国有效战略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即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大同盟的正式成立;欧亚非各战场形成相互关联,彼此支撑的局面;美国因首先受到日本攻击而被迫介入战争(比美国预计时间提前)。而在此之前,则主要是美英联合,由美国意图所左右。大致为美国利益服务。 首先,该战略制定时期的国际背景已经明朗化。欧亚法西斯联成一气,订立轴心军事同盟条约,其矛头所向直指美国[②④]。直接之敌,潜在之敌明确而肯定,也由美英制定的战略所体现。远东方面,日本南进意图也由进驻印度支那北部而暴露无遗。作为受到两洋威胁的美国,要建立太平洋防御阵线,并非是除了美日妥协牺牲他国就别无良策(诚如上文分析的几个积极手段)。而美国战略制定的依据则是本国以及其传统势力范围拉美地区近期安全。对于中国的抗战,则看着仅仅是为了保全美国自身利益、对日讨价还价的法码。可以说,中国战场的存在与否,直接关系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反法西斯盟国的处境,直接关系到“先欧后亚”战略可否顺利实施,也关系到美国所希望的战争延缓和推迟,一句话,关系到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诚如毛泽东所说,“援助中国就是援助他们(美英-作者)自己”[②⑤]。美国在中国问题上的态度,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战场制约日本南进的能力,致使蒋介石政府在抗战问题上的多次动摇,采取消极抗战方针。正因为如此,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之初,能够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腾出兵力大举南进。继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太平洋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太平洋舰队处于瘫痪状态。日本继而挥戈东南亚,攻陷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攻占香港、关岛、威克岛,美英在太平洋上的防线全面崩溃。其后,日本继续攻下马来亚和缅甸,大有进击印度之势。由于北非地中海战役英军还处于不利状态,德日中东会师的前景就成为可能。同时,日本海军进入印度洋,袭击锡兰岛,势迫英国在印度洋的交通枢纽,锡兰一旦失守,英伦三岛至印度、澳大利亚的“生命线”航路和英国经好望角到南非、中东的运输线均会被切断,“先欧后亚”战略受到巨大冲击和威胁。这不能说不是战略本身存在的欠缺所至。太平洋战争之初态势,把早已存在,却被美国忽略轻视的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毫不夸张的突出出来。美国由此开始修补战略的缺憾,包括在中国设立战区,重视缅甸战役,尽力维持和打通滇缅援华之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1942年春,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它地方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到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②⑥]这种可怕局面终究未出现,得益于中国战场的牵制,也得益于反法西斯盟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对“先欧后亚”大战略的正确实施。如果这种看法在美国参战前就成为美国军事首脑的共识,情势将对盟国更为有利。 其次,战略计划的不完备和美国军事当局的战略短视,直接影响了美国的战备意识。美英没有整体有效的太平洋防御计划。美国军事首脑在战争来临之前盲目寄希望于美日谈判,支持放松对日本的经济制裁。同时,对日本的战争攻击目标首先会是美国估计不足。早在1940年下半年,随着日本南进政策的提出,日本海军就加紧研究南方作战问题,主要对手确定为美国,目标为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1941年8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正式提出偷袭珍珠港的方案。而美国首脑在日本侵占印度支那南部后,一致认为日本进攻的重点目标为东南亚地区。1941年11月29日,美国情报官员迈特拉姆认为情况严重,应送一份战争警报到夏威夷,但是斯塔克认为没有必要这样做,因为他认为“狼来了”的呼喊已经够多的了。12月7日以前,美方曾译出日本两份发往火奴鲁鲁的电文,察觉到日本可能攻击珍珠港,然而美国军方首脑认为“过多的提出‘战争警告’的作法本身就值得警告。”[②⑦]首先降临在美国头上的炸弹宣告了美国自战略制定以来的判断的失误,同时也宣告了美国在介入战争之后从容地以辅助身份配合英国在太平洋区域作战的战略计划的破灭,美国不得不提前走上前台与日本展开军事搏斗,而这种状况正是美国制定战略计划之时极力避免的。 “先欧后亚”大战略毕竟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到20世纪中叶智慧的结晶,在人类军事史上也标志着一个新的里程碑。分析它的不足,为的是使人们从历史客观发展中得到某种启示,以审慎的态度去看待美国参战前制定战略的意向及为在远东实施该战略进行准备的运作办法和手段,并得出较为公允的结论。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