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日本帝国主义是怎样走向大规模侵略扩张之路的,遭受深重灾难的中国人民应给予充分的重视。我认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为日本帝国主义走向这条道路产生了极大推动作用,所以有必要对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进行研究。 一、天皇制与近代军国主义 在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的过程中,天皇制起了极大作用。天皇制的确立,为对外掠夺的帝国主义开辟了道路。 天皇制是在大化改新时期确立的,但它被神化了。日本古书《古事记》和《日本书记》把第一任天皇说成是“天照大神”的子孙,神化天皇,以表明天皇是日本的注定的统治者。1192年幕府制度确立以前,天皇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幕府成立以后,天皇大权旁落,但是幕府将军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仍然要借助天皇的神威。明治维新建立了地主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确定了近代天皇制。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就使天皇制近代化、法律化。并赋予天皇极大的权力。它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总揽统治大权”,“组织海陆军”,“自行宣战,讲和及缔结各种条约”等等。通过宪法,天皇掌握至高无上的大权,面不负任何责任。特别是关于军队、外交等方面的规定,使军队成为天皇手中的玩物,天皇可以任意发动对外战争。日本虽经过明治维新开始走向资本主义,但与西方相比很不相同,日本的国会只管审议预算,咨询和追认内阁等各种事务程序,至于国会的召开、体会和解散等完全听命于天皇,本身没有什么权力。例如,1890年爆发的日本第一次经济危机引起了众议院与政府之间的激烈冲突。1893年3月召开的第四届议会对要求巨款建造海军的海军当局不信任,拒绝批准扩军预算。为制裁议会,政府发表天皇敕书,宣布天皇从自己的私囊中献出30万日元来,建造海军,并且命令扣除国家官吏薪俸的1/10来完成这一“爱国的目标”。议会迫于天皇,立即批准了海军预算。议会之上的内阁也是天皇制的内阁,由天皇决定其组成。它的首相只对天皇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在日本还有一个特殊的机构,即于1889年设立的枢密院。它位于内阁之上,在宪法上规定为天皇的“最高顾问之府”。枢密院有极大的权力,宪法及法律的解释及修改、发布重要敕令、新法草案、与外国订立条约等都需要经过枢密院咨询,国会的诀议也得经过它的同意。这样,天皇制下的枢密院、内阁、帝国议会使天皇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使天皇制政权成为君主独裁的专制政权。 日本历代统治者都极力神化天皇,特别是明治维新以来,更是利用教育、神道等形式来宣扬、神化天皇,使天皇成为一种信仰,天皇即是国家,由于天皇的统治权和他的神的权威是合而为一的,它就具有使国民服从的力量,从而也驱使国民为侵略战争去卖命。假如没有这种拥有最高权力和神权的天皇的命令和统帅,日本国家和军队进行对外战争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近代天皇制的确立为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开辟了道路。 二、封建军国主义与近代军国主义 封建军国主义是与近代军国主义相对而言的,它建立在封建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上。近代军国主义与封建军国主义有很大的关系,一脉相承。前者以后者为基础,是对后者的继承和发展。 封建军国主义在日本有一个发展过程,大化改新以后,日本的封建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但由于国内市场狭窄,加上国内阶级矛盾激化,便忙于对外寻找市场,转移国内阶级斗争视线。突出的表现则是丰臣秀吉发动的侵朝战争。丰臣秀吉于1591年发动的侵朝战争,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其目的一方面是想通过掠夺战争来弥补财政收入,稳定国内的统治;另一方面是想建立包括日本、朝鲜、中国、琉球、台湾、菲律宾、印度在内的封建大帝国。由于中朝两国人民抵抗,他的幻想破灭了。但他为日本称霸描绘了“蓝图”,为后来的军国主义树立了“榜样”。事实上,明治维新以后,就有军国主义分子要继承丰臣秀吉的遗风,实现他的“蓝图”。到18世纪中期,军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反映出来。当时,沙俄的东侵使日本出现了反侵略的正义主张,但也随之出现了对外用兵的思想。林子平的代表作《海国兵谈》即体现了这种思想。林子平的军事思想对日本走向军国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称为对外侵略的“先觉者”、“攻势国防论者”,近代军国主义的启蒙者。到19世纪中期,吉田松阴又把军国主义思想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吉田松阴从小就奉行山鹿素行的世界日本中心主义和日本皇室中心主义,他强调“忠君”,他的代表作《留魂录》就说“身虽朽于武藏原野,大和魂却永不泯灭”。他所宣扬的“大和魂”为军国主义者所利用,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代名词。他认为大和民族在同各国竞争中不应居第二流,而应“临万国”,“不应制于外而应制外”。后来日本跻身于列强之中,对亚洲各国实行侵略,使吉田松阴的“预言”得到“验证”。在他的理想中,日本帝国的疆界是北起堪察加,南到台湾、菲律宾,还要扩展到南洋,西则囊括朝鲜和中国,最后吞并五大洲。从丰臣秀吉到吉田松阴,日本的“大陆政策”得到充分发展。明治天皇即位时发表《天皇御笔信》,宣布要“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明治年间正式确立了五期“大陆政策”,明治以后的历史正是按这一计划发展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