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铸成日本军国主义的两面性,使其以虚假外表出现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国内形势的需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战争进程的愈趋明朗,失败与灭亡的恐惧感使日本军国主义把两面性特点发挥到了极限。 它无限抬高战争与“国家命运”的互动关系,灌输对侵略战争的认同和对战争政策的盲从。战争,实际上是对外侵略战争,被奉为“创造之父,文化之母”,战死的军人被尊为“军神”,“国家的保护神”;对中国的劫掠,被说成是“兴亚的圣业”;对东南亚国家的侵略,被说成是“从英美手中解放殖民地”…… 这种为武力扩张政策服务的战争观,其借以蛊惑人心,毒化社会,特别是训化战争支柱--“帝国军人”头脑的,是被奉为最高道德标准的所谓“忠君爱国”思想,战争越是激烈,对忠君爱国的要求也就越高。战争被说成是忠君爱国的需要,而忠君爱国则被看作是每一个“皇国”的忠臣赤子都必须实践的最高精神追求,都必须遵循的最高行为规范。 “忠君爱国”,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次大战期间所使用的最富有欺骗性的面具。 所谓忠君爱国,并不是单一内容的口号,“忠君”与“爱国”是两个各有所指,而又为同一个现实需要捏在一起的不同思想范畴。 “忠君”渊源于日本历史上传统的对“忠”的认识。这种“忠”所包含的价值取向是超越一切是非观的和无条件的,它提倡为了尽忠,可以献上个人的一切,极而言之,甚至可以无所不为。 明治维新后,随着幕藩体制的崩溃和以中央集权为目标指向的近代天皇制国家的建立,“忠”的对象从各自的藩主,各自的主人集中到天皇一人身上。天皇是家国的最高家长,国家的最高君主,臣民的最高主人,因而对天皇的忠即“忠君”,是“忠”的最高境界,最高体现,也是家族国家的最高道德标准。 与“忠君”相比,“爱国”的内涵要复杂得多。明治维新后日本统治集团所倡导的爱国,是对所谓“国家目标”的全身心奉献,而它所追求的“国家目标”,是一个独立与掠夺,发展与战争,强国与争霸,进步与反动的畸形混合物。是一个封建、落后的被压迫民族试图通过帝国主义道路快速发展资本主义而孕育和诞生的畸形儿。正因为如此,当“帝国军人”在“爱国”心的驱使下,“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时,他可以用谋求国际平等,洗刷民族耻辱为自己的战争行为找到掩蔽所。当他们以一片“爱国”之心,把“八维一宇”的“国是”付诸实践时,他们可以很方便地从“驱逐英美,解放亚洲”的欺人之谈中为自己的武力扩张行为寻找借口。为了“爱国”,他们可以用神风特攻队的“悲壮之举”,换取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用原子弹受害者的悲惨哭诉,掩盖残暴蹂躏亚洲各国的刀光剑影。 在侵华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忠君爱国的宣传达到了顶点。 1937年7月,全面侵华战争一开始,日本内阁就在文部省下设置了教学局,负责在思想教育部门全面推行“国体明征”和“日本精神”的教育。1939年1月修改了兵役法,规定小学教员也要服兵役,其目的是为了“让教员充分领会军队教育,在他们服现役兵役之后再来教育儿童和学生,使其充分履行国民的必任义务,毫无遗憾地尽到扶翼皇运的责任”。[①f]1940年11月,日本政府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空前的“纪元2600年祭”,借机把战争宣传推向了高潮。政府规定,在同一时间内,所有的家庭都要到附近的神社去参拜。他们宣称,“当全国每一个家庭都无一例外地设置了神棚,一亿国民以明净之心拜于神前之日,就是世界新秩序和大东亚共荣圈完成之时”。[②f]他们还利用官方杂志发行纪念专刊,鼓吹“为了发扬国体观,我们的国民必须用共同的精神纽带结为一体,具有共同的体验,这一精神纽带的实质,正是武教精神”。[③f] 日本统治集团不遗余力地推行以忠君爱国为核心内容的战争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借助忠君的旗号,最大限度地煽起国民的“爱国心”,使之无条件地支持政府的战争政策。对这点,日本政府并不隐讳,它在解释忠君与爱国二者的关系时说:“为国家的繁荣尽力,也就是为天皇的荣盛服务;为天皇尽忠,也就是爱国,就是谋求国家昌盛。没有忠君就没有爱国,没有爱国也就没有忠君,一切爱国都要贯穿忠君的至情,一切忠君都要伴有爱国的热诚。固然外国也有爱国精神,然而这种爱国与我国的不同,我国的爱国是与忠君同一根源的,是与敬神崇祖完全一致的。”[④f]正是在这种忠君爱国面具的掩护下,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既可以理直气壮地在国内搞军事独裁,也可肆无忌惮地在国外搞侵略扩张。他们鼓吹的对“君父”的无条件的“忠”,与对“皇国”的全身心的“爱”,成为他们一切非行的涤罪所,使他们不但没有负罪感,反而以其“尽忠报国”的“拳拳赤子心”,成为靖国神社中供奉的护国神。 “忠君爱国”的虚假面具,使日本军国主义不但可以在穷途末路时困兽犹斗,而且可以在失败后从容逃遁,留下几分“悲壮”供后来者狡辩和效法,而军国主义的幽灵则在这种狡辩和效法中延续。 综上所述,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决定了军国主义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特殊作用。而日本资本主义的起点与成长的内外条件,又铸成了日本军国主义特有的两面性。其虚伪、欺诈的一面与侵略、扩张的一面相反相成,使得日本军国主义加倍顽固地盘踞于历史舞台。同时,它通过长期的侵略与扩张政策释放和积淀的精神、思想、观念、心理的毒素,也不会因为一次侵略战争的失败而自行消失,相反,只要有合适的气候和土壤,它还要寻找惑人的面具借尸还魂。然而,正如历史已经证明的那样,它还将继续证明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玩火者必自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