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50年了,对这次战争进行深入的反思,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的较量与成败,已有众多的研究与总结。绝大多数研究是集中在社会政治和军事作战方面。毫无疑问,社会政治优势与军事战略及作战艺术的高超是取得战争最终胜利的重要因素。然而,科技与经济力量的对比对战争进程与结局无疑也有重大直接作用。可以说,越是未来的战争,这个作用将表现得越明显。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隔时间不长,但做一比较的话,就可明显地看到科技经济因素对战争的影响作用增长很快。一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技术性能水平大大提高。新武器的种类明显增多,质量也越来越高。二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损耗大大增多。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主要舰船的损耗量增加了1倍,各交战国的军事预算增加了近5倍,飞机的生产量增加了7倍,坦克(含自行火炮等)的生产量增加了29倍。直接用于军事的国民收入的比例由40%增加到近70%。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于军队的物资量占国家物资总用量的比例由1∶10增加到了9:10。各主要交战国的军事开支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几乎都超过了一半,如美国为43.45%,英国为55.7%,苏联为55%,德国为67.8%,日本为49.7%。综观第二次世界大战,武器装备技术优势的占据及良好的补充保障与战局的转化直接相连。二战初期,法西斯轴心国取得明显军事优势,同盟国则节节败退。这里就有科技经济因素的直接影响。轴心国对战争的准备相当充分,战前即已基本进入战时轨道。如德国的武器装备不仅技术水平明显占据优势,而且已在西线的一些局部战争中得到了实战检验,并大量装备了部队。从飞行性能数据上看,德国的歼击机和轰炸机在战争初期明显优于苏联等国。这就为战争初期的取胜打下了基础。仅1939~1940年间,德国的军工生产就增加了54%。在战前几年,德国的各种液体燃料生产几乎增加了两倍,合成汽油则增加了7倍。以德国与苏联相比,德国的机床总数超过苏联一倍半,机器制造业工人数超过苏联50%,煤产量比苏联多一倍半,铁路运输量比苏联多一倍,铝、镁的冶炼量,电力、钢铁、水泥、机车、载重汽车的产量均大大超过苏联。有了这样的经济基础作后盾,德国能够顺利地发动战争并在战争初期占据了绝对优势,也就不足为奇了。相比之下,同盟国对战争的准备则相当不充分。虽然也研制了不少较先进的武器装备,但基本上未装备部队。经济体制也没有纳入战时轨道。 随着战争的进展,形势开始发生不利于轴心国的变化,直至轴心国的彻底失败。这里同样有着科技经济实力对比的作用。同盟国从总体上看,科技水平本来就不低,只是未及时转入军事应用。战争爆发后,军事科研大大加快,新武器不断涌现并大量装备部队。以苏联为例,在1939年就生产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T-34型坦克和KB型坦克,而且开始新建9个飞机制造厂和6个航空发动机厂。从1940年下半年至1941年初研制出了一些新型飞机,如雅克-1、米格-3、拉格-3歼击机、佩-2俯冲轰炸机等等。在1937~1940年间还研制成功了大约25种各种口径的新火炮。这说明苏联当时的军工科研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只是没有在战前大量装备部队。战争爆发后,大量的苏联军工科研与生产单位在短时间内研制、生产并装备了部队大量新武器,使战局很快朝着有利于苏军的方向转化。相比较,在战争期间,苏联武器的生产速度、规模、质量都超过了德国。1943年是苏联战时生产全面增长的第一年,同时也是战局转折的最关键一年。这时部队的新武器含量大大增加,如轻武器为42.3%,火炮为83%,空军武器为67%。部队装备的损耗也已经得到基本的补充保障。此时的苏德战场上,苏军的武器水平与规模已明显占据优势。到库尔斯克会战后,苏军的优势更加突出。1944年苏联经济达到最高水平,同时对战争也开始稳操胜券了。 其他同盟国战前虽然军事经济实力不如轴心国,但在综合经济实力方面还是远远超过了轴心国。因而随着综合经济潜力向军事经济的转化,同盟国很快在战局上占了优势。以数据为例,1937年,美国、英国、法国占世界经济实力的56.1%,而德国、日本、意大利则仅占20.4%。1939年,美、英、法三国在煤产量方面比德、日、意多1.9倍,在钢和电力产量方面均多1倍。到1944年,美、英的钢产量超过德、日的2.9倍。战争期间,英国研制成功了第一批雷达,美国研制成功了电子计算机,并实施了耗资庞大的核武器研制计划。在当时,仅建造一个原子弹生产基地就得花费约12亿美元,而整个原子弹计划耗资达20亿美元。相反,轴心国从1943年左右生产开始急剧下滑。日本由于钢供应不足,大大缩减了中型坦克的生产,几乎停止了轻型坦克的生产。 总之,科技水平与经济实力是取得现代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未来战争中,武器装备的水平与质量将有更大幅度的提高,消耗量也将是巨大的。所以,只有具有强大的科技与经济实力,才能在未来战争中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突出地强调科技与经济因素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决不意味着否认军事指挥艺术对战争取胜的重大作用。这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而决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如果认为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了,作战艺术就无足轻重,这也是错误的。“武器决定论”观点是绝对要不得的。相反,正是由于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武器装备的发展,才为军事作战艺术在未来战场上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使军事家充满想象力的行动更易付诸实施。所以,在现代科技经济基础上的战争,军事作战艺术更加重要,必不可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的启示,将随着思考的深入愈加丰富。对过去理解得愈清晰,对未来的把握也就愈准确,这是历史的规律。
(责任编辑:admin) |